全球资源网新加坡综合报道:2025 年 11 月/跟据 e‑Conomy SEA 2025 报告,东南亚数字经济规模有望在 2025 年突破 300 0 亿美元(约 300 billion USD)。 报告指出,过去十年内该地区数字经济的 GMV(商品交易额)增长约 7.4 倍,营收也增长约 11.2 倍。 年增长率保持在约 15% 的水平。
报告还强调:东南亚已进入“从数字时代走向 AI 现实(From Digital Decade to AI Reality)”阶段。
例如,AI 在用户体验、推荐系统、图像与语音识别、个性化服务方面渗透加速;数据显示该地区用户对通用 AI 的兴趣是全球平均的三倍。
一、人类价值维度:数字经济的“增长”之外应包含“普惠”“尊严”“可持续”
在东南亚这个区域,数字经济不仅体现为数字平台和交易红利,更与民众的生活变革、人力资本提升、社会连接增强息息相关。
1. 普惠机会
东南亚拥有数亿年轻人口和快速增长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数字经济的扩展为许多中小企业、个体创业者、边缘地区居民提供了参与经济的渠道。
但与此同时,也必须关注:技术扩张是否令较弱群体被边缘化?是否带来就业结构性的冲击?所以“增长”应伴随“公平”而来。
2. 尊严与选择
当数字平台、AI 服务日益嵌入日常生活——从在线购物、移动支付、数字金融、到语音/图像服务——这意味着人们有更多选择,也意味着数据权利、隐私、算法公正变得迫切。东南亚国家正逐步构建数字治理机制,强调用户信任、监管框架与本地化实践。
3. 可持续增长
过去的“补贴、规模扩张”模式逐渐退居其次。报告指出该地区数字经济正迈向“盈利模式成熟化”。 同时,基础设施(如数据中心、云服务、AI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为区域长期发展奠定底层能力。
从人类价值视角看,东南亚数字经济的下一阶段应是:让更广泛的人群能够参与、被赋能并拥有选择,而不是仅限于少数平台或城市。
二、技术—资本—政策三重驱动机制
技术驱动
AI、云计算、数据中心在区域渗透加速。报告指出,东南亚的数据中心容量计划增长远超亚太平均。
创业生态兴起:超过 680 家 AI 初创企业吸引数十亿美元资金。
资本驱动
尽管增长强劲,但私募投资相对全球仍有差距:2025 年截至当年中期,东南亚互联网经济私人融资约 77 亿美元,低于全球水平。
虽然如此,AI 相关投资迅速增长,资金正在从“增量用户”转向“效率提升+新场景”模式。
政策驱动
多国政府已发布 AI 战略和数字经济路线图。东南亚的政策正在从“引入平台”转向“本土化应用+数据治理”阶段。
区域语言、文化、市场多样性强,技术/内容本地化成为优先项。报告指出,多模态 AI(图像、语音、文本)在东南亚的用户需求高于全球平均。
三、区域特征与机会
市场规模:东南亚十国市场总人口超过 6.8 亿,网络普及率持续攀升。
场景多样:电商、即服务平台、数字金融、移动支付、视频社交、AI 驱动内容等均在爆发。
基础设施建设期:虽仍有提升空间,但数据中心、云服务、网络带宽等基础仍在加速升级。
语言与文化多样性挑战与机遇并存:区域含印尼语、泰语、越南语、菲律宾语、马来语、老挝语等;这意味着内容与技术本地化的重要性极高。
四、风险与挑战同样不可忽视
私募资金增速虽快,但规模仍落后全球,说明区域资本市场仍有待成熟。
技术本地化、人才匮乏、数字鸿沟、算法偏见、数据治理滞后,可能制约长期价值释放。
市场多样、监管差异大:若覆盖不均、平台集中度过高,可能带来垄断、隐私与公平问题。
新技术(如 AI)若未同步伴随社会伦理、用户教育与制度配套,可能加剧不平等。
五、结论
东南亚正站在数字经济的 “第二阶段”:由单纯规模扩张转向 AI 驱动、盈利模式成熟、基础设施升级。本阶段不仅关乎「财富增长」,更关乎「社会参与」「公平机会」「技术赋能」这些核心人类价值。
对于从事媒体、内容、数据服务与出海业务的机构而言,东南亚是一个战略高地:不仅因为其市场潜力,还因为其文化多样、技术跃迁、平台重构、用户需求新鲜。
然而真正能体现“人类共同价值”的,不仅是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是在增长中如何让更多人被赋能、让更多社区获得机会、让文化与技术融合尊重当地特色。
出品:全球资源网国际运营中心
(加入全球华人记者联合会 成为会员 请注册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