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网非洲地区讯:非洲议程加速上移,经济韧性与脆弱并存,安全风险外溢。气候、能源与治理成未来合作主线。
本周,G20 领导人将首次在非洲召开峰会,地点选在南非约翰内斯堡。
除传统宏观议题外,本次峰会预计聚焦主权债务重组、气候融资、基础设施与数字连通性等“非洲议题”,并讨论如何在全球南方扩大代表性。
智库解读:这是非洲从“被讨论对象”走向“议题设定者”的关键一步;对中国、欧盟、海湾资本等所有在非洲深度布局的一方来说,后续 G20 公报中的债务、气候与基建表述将直接影响项目定价与融资条件。
非盟–联合国联动升级:从“执行者”走向“规则共建者”
非盟与联合国刚刚举行第九次年度会议,发布联合公报,强调将在和平安全、气候行动、青年与女性赋权等领域制定联合路线图,并在 2026 年非盟峰会前形成具体时间表。
此前,非盟在埃及阿斯旺召开第 16 届和平与安全高层静修会,主题为“重构非洲主导的调解框架”,凸显“非洲问题由非洲主导解决”的立场。
智库解读:非盟正在从项目执行者、资金接受方,转向具备议程设置与机制创新能力的区域组织;对外部伙伴而言,任何在非洲开展的安全、发展项目,都必须认真对接非盟层面的决议、路线图与机制设计,否则容易在政治上“失焦”。
3. 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4.1% 增长的“韧性与脆弱并存”
IMF 最新《撒哈拉以南非洲区域经济展望》预计,2025 年区域经济增速将保持在约 4.1%,并在 2026 年略有回升。
驱动力主要来自若干实施宏观稳定和结构性改革的大经济体,以及能源、服务和数字经济的扩张。但报告同时警告:高债务、外部融资条件紧、全球贸易和援助环境恶化,使这份“韧性”非常脆弱。
智库解读:对投资者来说,非洲并不是“全面高风险区”,而是结构高度分化的区域:部分改革推进快的国家(如科特迪瓦、肯尼亚、卢旺达等)可能成为新一轮资本集中地;真正的比较优势,不再是单纯的资源禀赋,而是财政治理、货币稳定与改革可信度。
4. 安全版图:加拿大将 17 个非洲国家列入高风险旅行警示
加拿大最新旅行安全更新中,将 17 个非洲国家列入“高风险”名单,理由包括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政治不稳和犯罪率上升等。
与此同时,尼日利亚就国内暴力袭击问题与美国公开互动,强调反对将局部冲突定性为“基督徒遭种族灭绝”,但欢迎在情报、训练和装备方面加强安全合作。
联合国安理会也将西非与萨赫勒局势列入 11 月重点议程,关注政变、跨境武装和恐怖组织活动。
智库解读:“高风险名单”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外交与投资信号,影响保险费率、游客流量及项目融资成本;在西非和萨赫勒,安全合作框架(美、欧、中、俄及区域组织)将决定局势走向,安全与发展日益不可分割。
5. 苏丹:全球最大人道与流离失所危机,战争进入第三年
多份最新评估显示,苏丹内战已演变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人道与流离失所危机之一。
数百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关键城市和农业区遭到破坏,饥饿、性暴力和族群清洗报告持续增加。国际社会在停火调解和人道走廊谈判上进展缓慢,区域溢出效应正波及乍得、南苏丹、埃及等周边国家。
智库解读:苏丹冲突已不只是内战,而是影响整个东北非战略格局的系统性风险源;对任何涉足红海、尼罗河和非洲之角航运、粮食与基础设施项目的主体而言,苏丹局势是必须纳入的一级风险变量。
6. 能源转型:非洲清洁能源投资 5 年几乎翻倍
国际能源署(IEA)最新《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指出,非洲清洁能源私人投资在 2019–2024 年间从约 170 亿美元增至接近 400 亿美元,太阳能光伏已成为许多非洲国家最廉价的发电方式。
S&P Global 的分析进一步预测,如果融资工具得当,非洲可在未来几年内将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翻倍,关键在于创新的本币融资、混合融资和风险缓释机制。
智库解读:“资源大洲”正在向“可再生能源大洲”转型,清洁电力 + 绿色工业园 + 跨境输电走廊是未来 10 年的主赛道;真正的瓶颈不是技术,而是长期资金成本与政治风险分担机制——谁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风险结构化方案,谁就能锁定优质项目。
7. 气候与外交:非洲领导人通过《亚的斯亚贝巴气候宣言》
非盟近期通过《亚的斯亚贝巴气候变化与行动呼吁宣言》,强调非洲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特殊地位,一方面受气候冲击最深,另一方面拥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和碳汇潜力。
宣言呼吁发达国家兑现气候融资承诺,并支持以**“债务换气候”“碳信用市场”**等工具减轻非洲债务负担。智库解读:气候议题已经成为非洲争取话语权与资金流的新抓手;对外部伙伴来说,把气候项目与债务重组、工业合作绑定,将是未来合作设计的主流模式。
8. 南非“转折点”:政治不确定性与结构改革并行
多家智库和投行最新报告认为,南非正处于关键转折期:一方面,电力短缺缓解、部分国企改革推进、矿业和制造业出现积极信号;另一方面,失业率高企、治安问题和党派博弈仍压制投资信心。
智库解读:南非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定价中心”,其政治与改革进度将外溢到整个地区;对企业而言,现在是重新评估南非定位的时期:是仅作为“资源出口国”,还是升级为“区域总部 + 金融与专业服务枢纽”。
9. 欧盟–埃及峰会:北非成“气候与移民”的双重缓冲带
欧盟与埃及在布鲁塞尔举行峰会,双方同意在政治、经济合作以及应对移民和能源安全上进一步加深伙伴关系。
埃及正被视为连接欧洲、非洲和中东的能源与移民缓冲枢纽:既承载天然气与电力走廊,也承担控制向欧洲移民流动的“前置边境”角色。
智库解读:北非沿岸国家(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等)在气候、能源、移民与安全的多重议程中被“打包”处理,其战略价值持续上升;对中国、海湾与其他投资方来说,参与这些国家的能源与基础设施项目,意味着同时介入欧盟–非洲–中东三方博弈。
10. 非洲热点“全攻略”:如何用一张地图看懂这 10 条快讯?
l综合以上动向,可以把当前非洲局势拆成三条主线,帮助你做整体判断与布局:
权力主线:G20 首次在非洲召开、非盟–联合国联动、气候宣言等,说明非洲正在从“议题承受方”升级为全球规则共建方。
结构主线:经济增速 4% 左右、清洁能源投资激增,但债务、融资与安全风险高企,是典型的“高机会 + 高分化 + 高脆弱”结构。
风险主线:苏丹内战、西非与萨赫勒安全局势、旅行高风险名单,提醒任何进入非洲的资本和项目都必须配套政治风险、冲突敏感性与人道合规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