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 » IT圈 » 正文

北京弘医堂王洪玲:现在的孩子更易生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20
核心提示:北京弘医堂王洪玲:现在的孩子更易生病 王洪玲:现在的孩子更易生病转自:人民政协报向佳养生语录:小儿本身肺、脾、肾先天不足,

北京弘医堂王洪玲:现在的孩子更易生病

                                   

王洪玲:现在的孩子更易生病

转自:人民政协报    向佳 

养生语录:

小儿本身肺、脾、肾先天不足,而且免疫力还没有发育完善,尤其是出生6个月后来自母体的抗体消耗之后很容易生病。另一个发病高峰是在上幼儿园以后。中医常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王洪玲认为,不少家长常常忽略了这一点,使得小儿更容易生病。

 

 

名医牌:王洪玲

王洪玲,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全国名老中医刘弼臣教授学术继承人,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出诊专家。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治疗儿科常见疾病,尤其对哮喘、慢性咳嗽、肺炎、过敏性紫癜、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动症、心肌炎、肾炎、肾病、厌食、夜啼、腹泻疗效显著。

随着近年来“八零后”步入生育高峰期,不少家庭进入了“2个家长+4个老人娇惯1个孩子”的育儿模式。然而,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似乎并没有带来小儿体质的显著改善,不少人甚至觉得现在的孩子比过去更娇贵、更容易生病,这是为什么呢?中医治疗小儿疾病有哪些优势?日常护理应注重什么?对此,记者独家采访了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洪玲教授。

“中医治疗不是治好就停,而讲究后期调理,从而拉长生病的间隔。”王洪玲说,如根据小儿患病中后期容易出现的肺虚、脾虚、痰热等不同情况,用“补土生金”等办法调理一下,就能使孩子生病的间隔长一些。

中医“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瘥后调理”的思想在儿科的治疗与护理中尤为重要。《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小儿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护失宜以致元气虚弱、抗病力差,因此只有扶正祛邪,合理调护,才能增强体质,不易被外邪所侵袭。

 

小儿为什么爱生病?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疑问,“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多了,我们都很注重营养搭配,怎么孩子还老爱生病呢?”

在王洪玲多年在临床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看来,这与小儿的生理特点有关,也和家长的喂养不当密不可分。“中医认为小儿的身体是‘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就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因此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王洪玲说,小儿本身肺、脾、肾先天不足,而且免疫力还没有发育完善,尤其是出生6个月后来自母体的抗体消耗之后很容易生病。另一个发病高峰是在上幼儿园以后。

中医常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王洪玲认为,不少家长常常忽略了这一点,使得小儿更容易生病。“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又只有一个孩子,所以都格外娇惯。尤其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孩子,生怕孩子饿着、冻着。”王洪玲说,给小儿吃过多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造成不少孩子营养过剩,“很多五六岁的孩子都已经60斤了,这显然是对身体不利的。”此外,来自家长和长辈的过度保护也不利于孩子身体、心理健康。“冬天老人总怕孩子着凉受风,捂得严严实实,结果孩子更容易生病,而生病又容易遭遇过度医疗,伤害孩子娇嫩的脏腑,如此恶性循环。”王洪玲说。

 

中医主张治疗与护理并重

 

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的王洪玲是学西医出身,工作10年后参加西学中班系统学习中医两年,后来又跟名中医学习多年。理论和实践的反复对比让她在临床应用上对中西医治疗的差异和各自的优势更有体会。

“与西医分科特别细致相比,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讲究辨病辨证相结合,同时强调预防为主。这与西医很不一样。”王洪玲说,比如西医治疗小儿肺炎,首先从高烧、喘憋、咳嗽等症状入手,结合胸片、血相等实验室检查的一整套指标得出诊断,给予治疗;而中医则是根据孩子的症状,望闻问切,辨病辨证,根据风寒、痰热等不同类型用中药治疗,效果很不错。

“中医治疗不是治好就停,而讲究后期调理,从而拉长生病的间隔。”王洪玲说,如根据小儿患病中后期容易出现的肺虚、脾虚、痰热等不同情况,用“补土生金”等办法调理一下,就能使孩子生病的间隔长一些。

对于小儿的病后调理,王洪玲常会告诫家长:感冒不忌口、咳嗽好不了。“不少家长都反映,吃药几天后孩子病情明显好转,但过几天又反复。一问,通常都是家长看孩子感冒好些了,一高兴就放开让孩子吃。”王洪玲说,孩子生病时胃口不好,病情好转后通常胃口大开,但其实孩子这种状态下脾胃很弱,更应该注意饮食控制,以免病情反复。

至于中西医治疗的选择,王洪玲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而非一味说中医好或者西医好,“必要的时候我也会让孩子先去验血,如果是病毒性感染,那就踏实吃中药,如果是细菌性感染,则同时服用抗生素。”王洪玲说。

 

中医药治疗有优势

 

临床上中医药对小儿呼吸道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支气管肺炎尤其是过敏性咳嗽的治疗有较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以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例,西医通常是感染时用抗生素,配合使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王洪玲说,上述疾病在早期的治疗中依据名老中医刘弼臣教授“精于五脏证治,突出从肺论治”的学术思想,从清热、宣肺、化痰等方面入手,用自拟的桑杏饮一方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疗效。“当然用方也需依据患儿的寒热虚实,辨证加减。”

此外,中医认为反复肺道感染的小孩基本上都有脾虚的症状。“小儿本身肺、脾、肾先天不足,生病以后,疾病和药物又会损伤脾胃,脾胃弱了吸收不好,肺就更虚了,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反复。”王洪玲说,因此中医通常从“补土生金”的角度,在疾病中后期调理小儿肺虚、脾虚现象,效果很好。

此外,对于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等)治疗的中后期,由于患儿脾肺气虚,再加上护养不当,也常常出现病情反复不愈或愈而复发。“中医依据‘从肺论治’的学术思想,在临床上常用柴芩汤健脾宜肺,往往收到良效。”王洪玲说。“中药虽然不能改变过敏体质,但可以明显改善孩子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少了,出汗少了。”王洪玲说,总体来说,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疾病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小儿患病家长需有平常心

 

由于大多数家庭目前只生育一个孩子,因此,一旦孩子有点头疼脑热,父母和长辈都十分焦急,恨不得马上到医院吃药、打针、输液,药到病除。在儿科门诊,每天都不乏全家齐上阵送孩子来看病的场景。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家长要给医生一点时间,谁也不可能保证几服药就痊愈。”王洪玲说,治病不像修理家用电器,因为人是活的,每位患者的体质、感邪轻重、护理程度等很多因素不同,用药的效果和病程长短也不一样,因此家长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症,不论输液或吃消炎药大概都需要1周才能好,因为疾病发展和痊愈需要一个过程,只有见到溃脓之后,体温才能正常,即使再着急也改变不了。

王洪玲表示,中医“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瘥后调理”的思想在儿科的治疗与护理中尤为重要。《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小儿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护失宜以致元气虚弱、抗病力差,因此只有扶正祛邪,合理调护,才能增强体质,不易被外邪所侵袭。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家长尤其要注意患儿饮食方面的护理,小儿脾常不足,消化力弱,一旦患病脾胃功能更加低下,因此在饮食方面要力求做到少食多餐,温热适宜。切忌生冷、油腻、辛辣之物,可多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食物。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