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23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和已有经验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程度,研究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这将扩大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项下的跨境使用,意味着大陆将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
台湾《联合报》10月22日报道,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时确定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以定向结构性减税拉动有效投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并决定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分所得税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企业创新驱动将享有减税大红包。
成增长动力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22日报道,中国并不总是创新理念的代名词。相反,这个国家通常更被视为依赖其他国家的想法,利用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更低廉的价格大规模生产相同的产品。
然而,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昨天发布的报告称,如果北京想要在未来十年达到5.5%至6.5%的年增长预期,创新就必须要占中国经济增长的多达一半。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推动力正在减弱。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22日报道,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新报告说,随着劳动力和资本这些传统生产因素带来的增长不断放缓,创新将决定中国是否能在今后十年维持经济增长。
该研究所的估计显示,中国将需要加快创新步伐,以便从现在到2025年间实现5.5%到6.5%的年经济增长率。
报告中使用“多要素生产率”作为创新的替代术语。多要素生产率指的是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因素之外的因素创造的产出。实际上,多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增长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中所占份额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的接近一半下降到过去5年的约30%。
该研究报告说,它需要增长到35%到50%,中国才能在今后十年享有5.5%到6.5%的年经济增长率。
报告称:“中国能否较好地处理迫切的创新问题将有助于决定它今后十年的经济道路。”
已初具优势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21日报道称,中国曾经以廉价劳动力闻名。现在,它有了其他东西来贡献给世界——创新商业模式。
风险投资公司纪源资本的管理合伙人李宏玮说,中国每年新增数亿智能手机用户,这为企业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将社交应用软件同虚拟货币和虚拟物品结合来测试新的商业模式。
普诚华信息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林凯西表示,小米和一加科技等中国企业,因为向消费者进行直销和几乎没有库存而受益。
林凯西说,他的公司正试图将这种低库存的直销模式介绍给客户。该公司帮助企业制造、包装产品,以及从中国的工厂向全球供应产品。他说,对于能直接向消费者出售产品的企业,它们的资本会更有效率,面临的风险也较小。
李宏玮说,中国企业能通过各种应用软件直接吸引中国6亿智能手机用户,同时它们又能方便地使用一条主要位于中国的供应链,这是中国企业的优势。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10月20日报道,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更多的服务业和消费将取代过去一些年里经济高度依赖的出口和投资。被人们广泛讨论的问题是:中国能成功完成大规模经济转型吗?很多德国工业企业高管的回答显然是肯定的。至少,德国施陶芬咨询公司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了这一点。根据它的调查结果,德国工业界的决策者们认为,中国到2020年甚至就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届时,将不仅超过德国,还将超过美国。
“中国显然处在超车道上。尽管经济继续降温,但这一点不会改变,”施陶芬咨询公司董事会成员马丁·哈斯说,“因为中国正发展为创新工厂。在政府支持下,企业正竭尽全力通过数字化和工业网络化实现跨越式经济发展。”
须更大突破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22日报道称,迄今为止,中国的大部分创新工作都是比较容易进行的。中国在渐进性创新方面成绩显著。这类创新使得手机等消费产品变得更好、更廉价。事实证明,中国还善于改进制造流程,并让供应链变得更有效率。
但是,中国在“更具挑战性”的创新领域成就有限。更有挑战性的创新要依赖科学或工程领域的突破。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报告对中国创新的前景持乐观态度。报告提到,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小米如何利用用户的反馈来迅速改进产品,以及微信增加网上支付功能的速度如何比“脸谱”或其他西方同类服务更快。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也使得中国在研发高效的生产流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不过,在工程和科研领域的更重要创新一直是一项挑战。虽然中国在高铁等一些工业领域中有所作为,但它在汽车等行业领域仍需努力。报告还说,虽然中国产生了大量专利并培养了很多博士,这些却没有转化为成功的商业产品。
报告估计,2025年前,服务业和制造业创新可能每年为中国经济贡献1万亿到2.2万亿美元。那么工程和科学创新能为中国创造多少价值?报告决定对此不作估计。
【延伸阅读】外资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称中国战略带来新驱动
中新网徐州10月22日电 (朱方芳)卡特彼勒在华40周年庆祝活动22日在徐州落幕。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陈其华表示,中国目前立足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正在推动的城镇化、“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发展,会为外资企业带来新的驱动。
卡特彼勒是建筑工程机械、矿用设备、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等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1975年进入中国,在华业务不断扩大升级。当前,全球资源业疲软、建筑行业面临压力,卡特彼勒也受到冲击。
对此,卡特彼勒集团总裁芮德华回应称,卡特彼勒经历过多个发展周期,对此轮经济低迷周期,卡特彼勒感到乐观,这既源于自身经验,也源于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考察发现,中国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过程中机遇很多。”
此外,中国的经济转型也会给外资企业带来机会,尤其是新能源和绿色能源领域,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行业的整合、技术的升级是今后几年的趋势。节能、高效、便捷的服务,会给今后的行业、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围绕国家新兴能源、绿色能源发展战略,卡特彼勒也会抓住机会,为客户提供富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陈其华说。
谈及中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陈其华表示,“一带一路”对能源行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陈其华分析,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和海外国家和地区将共同展开基础设施、能源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高标准,对新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会有相应需求,对环境保护也有更高的要求。卡特彼勒已开始和中国国内的合作伙伴探讨如何参与,迎接机遇和挑战。
?10月19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为6.9%,唱衰之声又起。卡特彼勒集团总裁托马斯。派尔莱特对此表示,依然非常看好中国市场。
托马斯高度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他说,中国现在的领导层正在通过领导力推进改革,通过改革会带来更多竞争。除了改革,中国领导层对经济增长也有自己的安排。除了“一带一路”战略,还有亚投行,这些会促进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有利于全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完)
参考消息网10月21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19日发布的强于预期的经济增长数据将使习近平在本周访英期间不至于难堪。它也似乎表明中国的经济再平衡基本仍处在正轨上。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20日报道称,GDP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了6.9%,但仍在官方“7%左右”全年目标的范围内。
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的构成继续转向政策制定者所希望的方向:向消费和服务转移,减轻对制造业和投资的依赖。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4%。在前三季度GDP总额中占比升至50%以上的服务业增长8.6%,远远超过仍在苦撑的工业部门5.8%的增幅。
分析师表示,在劳动力市场仍然紧张的背景下,收入不断上涨正在推动消费。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19日对中国媒体说:“消费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因为老百姓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了。”
汇丰银行的大中华区经济学家王然指出,第三季度房地产销售复苏,很可能带动了房地产经纪等相关服务的增长。
刺激政策已经在酝酿中。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放贷已在9月大幅加速,同时经济学家们预计中国央行将在年底前再次降息。他们还预计央行将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而释放出更多资金让商业银行放贷。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0月20日报道称,中国正处在棘手的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中。成功平稳的过渡是共产党梦寐以求的。初步的迹象颇为积极。
数据显示,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了10.9%,消费电子和餐饮业是最大的两个亮点。
另一方面,最近几个季度工业生产、发电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投资,前三季度的增速降至15年来的最低点。
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说:“健康的服务部门活动正在帮助抵消工业的持续疲软。房地产销售仍在增长,有迹象表明,开发商正在增加建设活动,以应对需求的上升。”
强劲的就业增长对共产党获得社会凝聚力和保持公众的支持至关重要。政府的目标是每年创造约10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就这一点而言,虽然增长放缓,但并没有出现失业危机来临的迹象。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约70%的全年新增就业目标。新的就业机会也主要集中在新兴的服务部门。
总之,中国人似乎很愿意支持增速的放缓,只要就业仍稳步增加。
另外,与世界主要央行不同,中国央行仍有很多手段来应对增速放缓。财政政策也已恢复宽松态势。
法国兴业银行的分析师们指出,在最近几周渐进的改革中,政策放宽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