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军事 » 正文

全球军事:世界战略核力量将失衡 “东风”将何去何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02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本周,美媒报道了中国近期东风-41机动式洲际导弹的又一次试射(可能是第7次),以及第七次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的消息。同时传来的

本周,美媒报道了中国近期东风-41机动式洲际导弹的又一次试射(可能是第7次),以及第七次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的消息。同时传来的,是俄罗斯新一代液体燃料洲际导弹携带高超音速弹头首次飞行成功的消息。但俄罗斯新军费预算文件中,新一代铁路机动洲际导弹并未被列入,据传项目已经无限期推迟。再加上,朝鲜、伊朗也不甘寂寞连连试射各种导弹、火箭。可以说,本周火箭发动机的轰鸣在世界新闻里没完没了地回荡。这些事情背后有什么联系?笔者斗胆提出对我国新一代战略核力量建设方向的一个大胆猜测,供读者参考。

世界战略核力量5-10年内将面临失衡局面

在笔者看来,本周世界范围内公开的各种导弹、火箭试射已经为未来的世界战略格局绘制了一幅新的蓝图,而冷战时代的旧格局,很可能在火箭发动机的轰鸣中走向终结。

中国近期进行了第七次WU-14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测试

从2014年12月至今不到两年,中国连续进行7次东风-41导弹测试,可见该导弹研制的紧急程度

洲际核导弹是目前人类威力最大的战略武器。但这种武器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造出来以后就万事大吉。不仅已经造出来的导弹要定期维护保养,更重要的是到寿的导弹还要用新的导弹来替换。

不过,看看当今世界上每年主要大国的航天发射数量,我们就可以知道,其实从生产能力来说,洲际导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生产的装备。

真正让冷战后美俄都不再维持当年上万发导弹的原因,是“养不起”。现在美俄的一发洲际导弹价格可能在1亿美元左右,但让这一枚导弹在合适的基地,处于待发状态,连续十几年,再算上为导弹发挥作用而建设的庞大作战系统……这就不是一亿、两亿美元就能搞定的了。

如今,美苏根据冷战后几轮签署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都将自己的洲际导弹数量削减到1000枚-2000枚,也正是相对省钱的一个数字。

建造中的美国发射井,导弹发射井需要使用高标号水泥连续浇筑,其成本比导弹本身贵得多

众所周知,目前美国的陆基洲际导弹就只剩下一种型号,即美国空军战略司令部麾下的“民兵3”导弹。“民兵3”导弹部队近年来由于备受冷落,出了不少丑闻,其作战能力受到很大的怀疑,而这种导弹从技术上讲,已经是好几十年前的产品,本身也受到一些质疑。

相比之下,美国海军“俄亥俄”级核潜艇上的“三叉戟”导弹就要好得多,该导弹技术先进,可靠性高,威力大,精度好,可以说是领先“民兵3”一代的产品。

话虽如此,美国仍然将“民兵3”导弹视为最重要的核导弹。因为从陆基发射井中发射的导弹精度更高,具备“第一次打击”能力,也就是精确攻击对手的导弹发射井的能力。海军的“三叉戟”导弹理论精度虽然也不低,常被认为也具备第一次打击能力,但在美国当年砍掉“侏儒”机动式洲际导弹项目后,“三叉戟”导弹至少从美国的任务规划上来说是作为报复武器存在的。

虽说美军的洲际导弹看起来似乎多年没有什么变化,但由于经费相对充足,其系统完好率、战备水平等方面远好于俄罗斯,具备很强的作战能力。在这方面,还是不要被一些丑闻遮住眼睛为妙。

美前国防部长盖茨视察阿拉斯加的GBI反导拦截基地

发射井中的民兵3导弹,美国空军导弹部队近年来丑闻频发,但不能因此小看了他们的作战实力

美国海军装备的“三叉戟D5”导弹射程可达11000公里,命中圆概率误差100-200米,理论上同样可以用来执行“第一次打击”

此外,美国今年已经向洛克达因公司发出合同,开始研制新一代洲际导弹的发动机。以美国的技术实力,要研制出新一代的导弹,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除了海基和陆基战略导弹,美国空军轰炸机还可以使用B61核炸弹,这种炸弹的最新型号B61-12已经进行了测试,如果用隐身战斗机、轰炸机携带这种炸弹,完全可以有效攻击别国的战略导弹发射井,因此实际上是一种准战略武器。

总的来说,美国的核力量现在是世界第一,毫无争议,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备战状态上都是如此,而且其他国家想要追赶,还要很长时间。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的反导技术,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美国到处推销TMD系统,说是搞“战区导弹防御”,搞出来了爱国者3和THAAD两种导弹,如今已经满世界卖,甚至要放到中国的门口。

同时,海军的标准3导弹、国防部导弹防御局的GBI导弹都具备中段拦截洲际导弹能力。此外,美国近期还准备重新启动之前因技术问题被放弃的多弹头反导系统,这些都表明美国的反导系统正在日趋成熟,决不能因为这一系统目前看似效率低,价格高昂就放松警惕。

可以说,美国现在已经是世界头号攻防兼备的、最强大的核超级大国,没有之一。

俄罗斯的核力量经过90年代无奈的大幅度削减之后,进入21世纪以来得到了重点发展。尤其是在油价高涨,俄罗斯经济形势向好的21世纪初几年,俄军以平均每年十几发,甚至几十发的速度装备新型的“白杨”、“白杨M”导弹,近年来,又开始装备Rs-24“亚尔斯”、Rs-26“边界”等更加先进的核导弹。

这弥补了俄罗斯在潜射战略导弹方面的短板——目前俄罗斯为“北风之神”级配套的“圆锤”导弹迟迟难以通过国家试验,导致“北风之神”至今尚不能全面取代使用液体燃料导弹的老旧的“德尔塔-IV”级战略核潜艇。陆基机动式导弹因此构成了俄罗斯进行战略核报复的主要手段。

另一方面,俄军依然依靠井射液体燃料重型洲际导弹担负“第一波打击”的主要任务。但SS-18和SS-19两型液体燃料洲际导弹都要依赖乌克兰进行翻修——事实上,由于使用腐蚀性较强的可储式液体推进剂,这些导弹在长时间战备后都要几乎全部更新弹内相关设备,工作量几乎相当于重新制造一枚新弹——尽管俄罗斯已经决定不惜重金投资,在自己境内开始维护这两种导弹,但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因为这两种导弹服役也已经好几十年,急需更新。

苏联冷战时代让西方最担心的SS-24铁路机动导弹现在由于俄罗斯已经维护不起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载铁路网,恐怕后继无人了

此前俄罗斯也曾表示将用“白杨”或者“亚尔斯”导弹作为新一代井射导弹,但这样一来,俄军的投送能力等方面实际上会比之前两种液体燃料弹有大幅度的下降。这在俄日益难以维持与美国核战略平衡的前提下,显然不能让人满意。

因此俄罗斯从前年开始提出一个全面更新陆基战略核武器的计划。包括研制新一代铁路机动战略导弹和新一代液体燃料战略导弹。

最新的消息表明,俄新一代液体燃料战略导弹“萨尔马特”已经有了进展,今年4月成功进行了试射。据《共青团真理报》称,这次试射中导弹携带了西方代号YU-71的高超音速弹头,这使其首次成功的飞行试验——此前的三次试射均以失败告终。

新一代液体燃料洲际导弹的主要好处在于可以继承使用SS-18和SS-19的发射井,以及为液体燃料导弹设计的一整套维护保障系统,可以节约成本,避免浪费——核导弹发射井的成本极为昂贵,随意浪费可真是巨大的犯罪。

而高超音速弹头则可以增强这种导弹的突防能力,从而维持强大的威慑能力——对于美国来说,发射位置固定的井射液体燃料导弹显然是比较容易拦截的,但如果采用了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实施中段拦截的机会将大大减少,而末段拦截也将更困难。

但俄罗斯在高超音速领域近年来磕磕绊绊,恐怕真正装备高超音速弹头的“萨尔马特”还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真正进入部署阶段。在此之前,俄罗斯的战略打击力量将因为SS-18和SS-19的迅速老化而下降。

但另一方面,原计划恢复研制的铁路机动导弹则没有得到新一轮国防预算的投资。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苏联时代SS-24“手术刀”导弹之所以让美国感到恐惧,是依托苏联时代发达的铁路网系统,尤其是在地广人稀地区也有密集高等级重载铁路这一特色。而今,俄罗斯却没有维持这样发达铁路系统所需的巨额经费——这不是军费可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俄罗斯放弃铁路机动导弹,其实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俄罗斯将部分老的发射井进行改造用于发射“白杨M”导弹,虽然这种导弹性能和美国民兵3差不多,但终究不如老“撒旦”

俄海军“圆锤”导弹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直到今年才总算可能凑够了一艘“北风之神”的备弹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导弹防御系统有所发展,尤其是今年试射成功了新型A-235反导系统的拦截弹(代号“Nudol”)。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实际证据显示俄罗斯已经掌握了大气层外动能碰撞式拦截器技术。光是这一点,就让人很难对俄罗斯的反导能力表示乐观。

总的来说,俄罗斯在冷战后已经重构了战略核武器系统,建立了完善的陆基机动式导弹为主的核报复手段。但由于经费、技术上的原因,井射导弹系统和海基二次报复系统更新进展较慢。根据最新的相关资料推算,美俄目前在战略核力量上已经处于不平衡状态,俄罗斯大约只有美国2/3的核实力。

俄罗斯目前正试图努力恢复核平衡,但由于技术上和经济上的障碍,恐怕还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收效。在未来10年内,俄罗斯和美国的核力量差距不仅不会缩小,反而可能进一步加大。

SS-18“撒旦”的威名人所共知,但毕竟廉颇老矣,现在已经是纯靠续命了,啥时候续不上了,谁也说不准

新一代“安加拉河”运载火箭的一些技术可能将会在新一代“萨马莱特”导弹上得到运用

这种状况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显然不是好事,这意味着美国又可以挥舞核讹诈大棒了。尤其是其新研制的B-61-12热核炸弹,美国已经公开声称要用这种钻地炸弹来攻击“流氓国家”——可以想见,为何朝鲜玩了命也要发展自己的核武器。

随后美国又以“流氓国家”发展核武器为理由,增强自己的导弹防御实力,逼迫俄罗斯巨额投资研制突破反导系统的新导弹,将核竞赛拖入下一阶段。

某种程度上,美国的核优势,大大刺激了21世纪的核军备竞赛,奥巴马“无核世界”的倡议就是一个讽刺笑话。

外界眼中的中国核武库现状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虽然依然奉行最低限度核威慑理论,但仅有东风-5A导弹已经不足以震慑美国了。美国“民兵3”导弹和潜艇上的“三叉戟”导弹具备反应速度快,命中精度高,难以提前预警的优势,因此必须认真考虑美国突然袭击摧毁我方发射井中的东风-5导弹的现实危险性。同时,我国的东风-5A导弹数量也并不多,虽然东风-5A装备有诱饵突防系统,但面对新型反导系统,还是存在着可能遭到拦截的可能性。

发射井中的东风-5A洲际导弹

东-5的导弹发射井系统组成可能与美国的“宇宙神II”导弹系统接近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不惜巨资建设了“长城工程”,装备了依托地下隧道部署的东风-31和东风-31A导弹;同时,研制了094核潜艇和巨浪2导弹,目前我国已有4艘094型核潜艇,其中至少一艘已经执行战备巡航任务;再加上具有核常兼备能力的陆基中程导弹和空基巡航导弹,以及具备更先进突防系统的东风-5B导弹。这几种核武器系统构成了我国现有的核打击力量主体。与90年代时单纯依靠东风-5A导弹相比,这套系统的生存能力和威慑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长征2C/SD火箭的外形与东风-5B可能基本一致

东风-5B导弹上面级

但这个系统目前还有很大的不足。比如,“巨浪2”导弹的射程还不够覆盖美国全境,尤其是从南海堡垒海域发射时,射程更加不足。无独有偶,东风-31导弹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当初东风-31设计时主要考虑威慑莫斯科,射程只有8000公里,不足以攻击美国核心地区。后来又发展了增加射程的东风-31A型,射程增加到可以攻击纽约、华盛顿,但在核弹头当量、突防能力方面就不够理想了。综合而言,我国目前对美国战略威慑力最强的依然是2015年胜利日阅兵上首次公开的东风-5B液体燃料多弹头洲际导弹。

据报道,东风-5B导弹是我国21世纪后,为了增强突破美国反导系统能力而设计的洲际导弹系统,它是我军第一种实际装备的带有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的洲际导弹。该导弹携带2-3个真弹头和2-3个可以再入大气层的假弹头,弹头当量估计超过100万吨。

我国巨浪2导弹射程已经超过美国“三叉戟C4”水平,但对于我国实际需求来说,依然不足

东风-31A导弹射程延长到可以攻击华盛顿、纽约,但投送重量、突防能力方面可能不是非常理想

国内电视新闻中惊鸿一现的“长城工程”隧道内景

外媒认为,这表明,该导弹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传统的所谓“模糊威慑”——他们认为,与美俄“先发制人”时首先攻击敌方发射井不同,我国在核战争不可避免的前提下,可能首先攻击对方大城市——当然这也只是美国基于中国导弹的部署特点做出的判断。我国一向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我国核武库未来组成的“狂想”

东风-41导弹会如何部署

最近进行了第七次试射的东风-41导弹,是一种射程能覆盖美国全境,并依靠公路机动而具备强大生存能力的核报复武器。

根据美国此前报道,我国从2014年12月首次发射至今,两年不到,已成功发射7次东风-41洲际导弹,在最近的两次发射中,导弹都携带了两个分导式弹头。

传闻东风-41使用轨道式发射系统进行试射,但中国并没有部署铁路机动洲际导弹的客观条件,除非采用“末日地铁”部署方式

90年代我国因为经费紧张,研制东风-5A导弹的时候只进行了两次遥感弹试射就告定型。后来研制东风-31和东风-31A导弹,从1999年首次试射开始到现在的16年中,进行了11次试射,其中有两次据传试验失败。

如今,东风-41在2014年首次试射后,一年多时间里进行了7次成功试射。可见作为我国寄予厚望的对美威慑利器,东风-41导弹的研制有多么急迫。

东风-41导弹之所以研制任务如此紧迫,很大的原因恐怕和巨浪2导弹射程不尽如人意有关。该型导弹的射程与美国“三叉戟I”导弹相似,可能还不到8000公里。在我国核潜艇能够安全活动的海区里发射的话,只能打夏威夷;阿拉斯加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够不着美国的核心地区。目前094如果要攻击美国,必须开到到日本以东的太平洋上;如果要攻击华盛顿、纽约,甚至必须开到夏威夷附近,危险性不言而喻。

094型核潜艇要突破第一岛链发射导弹,难度是很高的

我国未来核潜艇“堡垒海区”是南海,从这里要打到美国纽约,射程需要14000公里以上,这显然不是“巨浪2”导弹小修小补就能满足的。可以推测,我国将会研制新一代“巨浪3”导弹,射程至少12000公里(技术水平相当于美国现役“三叉戟II”导弹),起码满足从南海攻击美国西海岸的要求。然而,巨浪3导弹的研制现在还没有公开消息,乐观估计也要5-10年后才能装备094型或者新一代096型核潜艇。

正是因为原本应该担负起战略核反击重任的海基导弹射程不足,而新一代导弹研制尚需时日,东风-41导弹的重要性就被凸显出来了,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种导弹,我们就没有了可靠的核反击能力。

也正是由于东风-41导弹研制任务紧,现在恐怕来不及给它加上高超音速滑翔弹头了,它可能继续使用类似东风-5B的突防策略,即携带2-3个真假结合的弹头实施突防。

深山洞库依然是未来东风-31、41导弹的首选部署方式

虽然洞壁“做工”比我们粗多了,但伊朗也将自己的导弹部署在洞库中,可见洞库依然是保障导弹生存力的最佳方式

东风-41导弹未来可能和东风-31和东风-31A一样,在我国“长城工程”设施内进行部署。

我国与美国、苏联不同,几乎没有地广人稀而又公路、铁路发达的地区可以用来部署机动式洲际导弹。因此必须为机动式导弹建立坚固可靠的掩体系统,以提高生存能力,这就是建造“长城工程”主要原因。

不过,“长城工程”这样的工程学奇迹在短时间内难以复制,如果东风-41导弹生产数量较多的话,很可能设施空间就难以容纳所有东风-31和东风-41导弹了。

笔者认为,这可能意味着,有一些东风-31导弹要“改行”,成为核常兼备的远程弹道导弹,并改为真正的公路机动部署——当然,这需要对其进行改装。近年来,外媒报道称中国东风-31B导弹的头部加重,因此可能配备了分导式多弹头,同时配备了越野机动性更强的发射车。

但笔者却想到,如果将东风-31用于常规用途,其弹头毫无疑问也是需要加重的,因为要加装更重的用于末端制导的设备。同时如果需要在“长城工程”之外部署,越野机动性更强的发射车也是必不可少的——相比之下,东风-31和东风-31A导弹使用的都是外形轮廓低矮的红岩牵引车,而不是背负式的发射车。

地下长城确实是工程奇迹,但是这种鬼画符般的地图当然不靠谱

东风-31B很可能具有类似东风-26那样的“打击海上大中型目标”的能力,这事实上就是美国前几年所谈论过的“非核战略威慑”,对于未来国际局势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脑洞罢了。事实上,更可能的是,正有我们所不知道的大量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兵部队,在某些不为人知的山区紧张施工,为东风-41构筑新一代“长城工程”。不过那样倒也和东风-31B具备核常兼备能力的推测不矛盾。

WU-14高超音速飞行器与新一代液体燃料洲际导弹

2014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高超音速滑翔器试验,到上周最近的一次,已经积累7次成功的试飞。五角大楼称这种飞行器为WU-14或DF-ZF,我们在这里就姑且称之为WU-14。

相比之下,俄罗斯2010年开始试验YU-71高超音速滑翔器三次连续失败,直到最近一次才取得成功。而美国陆军AHW高超音速滑翔器则是在2011年发射成功后,连续两次发射失败,最近一次导弹更是在发射后不久爆炸,严重破坏了发射场,导致后续试验只能在发射场修复以后才能继续。

WU-14、YU-71和AHW都被认为属于第一代实用化高超音速滑翔武器,即使用弹道导弹发射的双锥体气动外形的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可能主要用于投射核武器。

世界上第一批接近服役的三种高超音速滑翔器,YU-71,AHW和WU-14

可以说,中国在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实用化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对有利的地位,很可能首先实现这种武器实际装备。

不过,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也不是没有缺点,首先是体型较大,重量较重,而实际能够携带的有效载荷却较少。至少可以推断,东风-41是无法携带两个高超音速滑翔器执行作战任务的。

那么,WU-14会怎样投入实用呢?鉴于迄今为止WU-14飞行器都是以长征2号火箭发射,笔者在此做一个大胆的推测:

中国可能将研制与俄罗斯“萨尔马特”概念相似的新一代液体燃料洲际导弹。

我们可能以现有东风-5导弹为基础,结合长征7号运载火箭技术,研制一款弹体直径3.35米,携带一个或多个高超音速滑翔核弹头的新型洲际导弹。新导弹可继续使用现有东风-5导弹的发射井和加注系统,同时具备突破美国现有和研制中的中、末段反导拦截之能力。

目前,我国现役的东风-5A导弹已经落后。外界根据长征-2号丙火箭数据推测,现役的东风-5A导弹重量180吨左右,投掷重量3.1吨。而俄罗斯SS-18“撒旦”的起飞重量209吨,投掷重量高达7.5吨。从这个投掷重量和自重的比例来看,现役的东风-5可能只相当于美国的“宇宙神”到“大力神”之间的水平。

事实上,我国东风-5导弹的弹体部分实际上与长征2号丙火箭的第一、第二级没有重大区别。但现在长征2号火箭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长征7号运载火箭(研制阶段曾被称为“长征2号F换发型”,可见长7和长2的继承关系)即将在今年首飞。这种火箭继承了长征2号的3.35米直径箭体,但从结构材料到发动机都已经是全新的设计,各方面性能有了长足的进步。利用长征7号的技术“反哺”东风5号导弹是完全可行的。

长征7号火箭的各方面性能都比长征2号有了重大进步,利用其技术反哺东风-5号导弹,完全有技术上的可能性

当然,我国运载火箭技术早已与东风导弹“分道扬镳”,将长征7号直接当做洲际导弹是不现实的。例如,长征7号的YF100火箭发动机采用了液氧煤油燃料,这显然不符合洲际导弹的要求。

笔者就此询问了相关专业人士,得到的回答是,如果将YF100的部分技术用于研制一种使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燃料的新型发动机,并不会需要花费太多的资金和时间,而发动机的性能却可以比东风-5现役发动机有巨大的提高。

按照理论计算,如果以长征7号芯一级、二级为基础,并按照相关公式换算成与YF100技术水平相当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发动机,那么新导弹的性能完全可能大大超过被称为“撒旦”的SS-18洲际导弹。而研制周期,粗略推测有望控制在5年以内。

鉴于我国每年要进行数十次航天发射,其中主要运载工具就是长征2号和未来的长征7号,一旦新导弹定型,很快就可以全部替换现役所有东风-5A和B型导弹。而这些换下来的老弹也完全不必浪费,作为长征2号火箭用来发射卫星即可。

新型洲际导弹——我们姑且称之为DF-5H(东风5换发)型——可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是否要采用可储式燃料技术。笔者认为,中国完全可能通过俄罗斯和乌克兰获得这方面技术,自行研发也完全可能。只不过,如果要在最短时间内要完成DF-5H导弹研制的话,或许不必强求采用苏俄那样高水平的可储式燃料。

现役的东-5导弹在局势紧张时,加注后可以存放数个星期随时待命,这样的技术水平对于我国所奉行的核战略其实也够了——当然,如果能做到苏联导弹那种加注后“十年不用管”的水平就更好了。

长征7号的芯1级芯2级,加上新研制的上面级,改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燃料,总体性能将与俄罗斯新一代“萨尔马特”导弹相当,完全可以继续使用东风-5导弹的发射井

东风-5导弹的发射井当初也是巨资兴建,浪费可惜

研制这种导弹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发射设施。现有东风-5导弹的发射井是我国80-90年代建造的,造价十分昂贵,弃之可惜。

DF-5H将是WU-14高超音速滑翔弹头的“最佳搭档”。它将有可能携带2-3个高超音速滑翔弹头(由于滑翔器重量较大,即使DF-5H性能大有提高,但携带弹头的数量肯定还是要下降),射程则可能达到14000-16000公里,甚至更远,实现当年我国规划中的东风-6“环球导弹”(部分轨道轰炸)的梦想。

再强调一次,上述的种种,是笔者根据传闻、消息和逻辑演绎的推测,如果与现实中的中国核战略系统发展方向对了号的话,那绝对是巧合。

相信看到这里有不少读者已经觉得我国核力量的未来是一片光明。但不要忘记即使笔者上面说的新三弹,DF-5H、DF-41和JL-3都顺利在未来10年内服役,我国面对美国依然处于守势地位。我国将依然奉行防御性核政策,不会像美苏当年那样,以对方的核导弹为目标,企图赢得核战争——这是一种疯狂的行为。

在这里,笔者要引用一下电影《虎虎虎》里山本五十六在开战前奉劝日本联合舰队军官们的话:“有不少日本人把美国民主说成是缺乏统一的政治,把追求生活乐趣说成是奢侈,把自由的精神说成是道德的堕落,把美国的国力说成是外强中干,这是绝大的错误。一旦打起来,美国将是日本从未遇到过的最强大的敌人。”虽然今日时移世易,美国的国力确实有所下降,但千万不要真的以为它是一只病猫,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美国的军费依然是我国的两倍以上,美国的核力量仍对我们有很大优势,美国的科技实力仍然让我们只能说是“望其项背”。不能否认,中国近年来的高速进步让我们已经跟到了美国身后,但要说全面超越,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军事层面也是如此——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