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股市 » 正文

全球财经:两大信号预示市场见顶 秘密规律暗示5月清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03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两大信号:市场见顶了吗?上周五,瑞银分析师Julian Emanuel指出市场目前的迹象显示,股市已经见顶。他的基本预测是,一旦美联储

两大信号:市场见顶了吗?

上周五,瑞银分析师Julian Emanuel指出市场目前的迹象显示,股市已经见顶。他的基本预测是,一旦美联储开始加息,股市将会开始下跌。

Emanuel指出,股市于2000年和2007年先后两次遭遇大跌,而这两次大跌都是以市场并购的崩溃为先导,继而波及到金融,公共事业和消费领域。

Emanuel焦虑地说,“同样的迹象又出现在近期的市场中。”

根据Emanuel的分析,目前股票的涨势已经延续了2611天,持续时间仅次于1990至2000年的大牛市。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场在涨的同时,见顶的信号也越来越强烈:

企业收购在2015年达到了顶峰,甚至超过了1999-2000年和2007年的收购高潮。紧接着市场出现波动剧烈,导致收购速度趋向缓和,股市自1933年以来的最大季度反弹(从跌11.4%到涨0.8%)也因此终止。

兼并收购额走势(1995-2016)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兼并收购清晰地展示了投资者和公司管理层对当前市场和经济周期的信心,我们甚至可以将兼并收购与消费者信心相提并论。

如果按照Emanuel的推论,兼并收购在2015年达到了高潮,目前因市场波动而不断趋缓,那么伴随着兼并收购的崩溃,股市见顶下挫也是迟早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数据也释放了相同的信号。股市的波动始于2015年12月16日,当时为美联储九年来首次加息,Emanuel表示,加息周期开始了,牛市见顶也就开始倒计时了,一般来说,加息后最短8个月,最长41个月股市就将见顶。

近几周,金融业领导层更迭频繁,公共事业板块和消费板块的走势偏离都让人回想起了1999年-2000年牛市见顶前的最后一个阶段。

从以下两幅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1999年-2000年市场大崩塌之前,公共事业板块和消费板块开始反向而走,现在这一幕开始重演,不由得加深了人们对市场的担忧。

标普公共事业、金融和消费板块的涨跌幅走势(2016.03.31-04.28)

标普公共事业、金融和消费板块的涨跌幅走势(1999.10-2000.03)

尽管这些信号都预示着牛市即将见顶,但Emanuel仍然认为股市会在今年创新高。他预计今年年底,标普500指数将上涨至2175点,而上周五标普500指数的收盘位为2060点。

或许正如Emanuel所说的,股市通常会在加息周期开始后走高,但最终也正是加息让这一切大好景象都消失不见。

不变的规律:“五月清仓,离开市场”

听过了太多投资建议,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押韵的,“5月清仓,离开市场”就是这个特例,迈阿密大学副教授Michael Fuerst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这听上去很疯狂,但是最好在5月清仓离场。

Fuerst与其迈阿密大学的同事Sandro Andrade和Vidhi Chhaochharia在2012年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股市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回报率要比5月至10月的高出10%。

在此之前,很多学者都容易犯一种错误,即用单一数据来证明一个假设。但是这次不一样,Fuerst他们的结论不仅仅局限于美国股市,而是通过对全球37个市场的长达14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

通过长时间的计算和分析,他们三人为“5月卖出股票”找到了强有力证据。

所有37个市场在5月至10月的回报率都要低于11月至次年4月的回报率。虽然样本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大量的数据依然可以让研究人员得到理想的效果。

他们表示,“样本外的持续性表明股市的这个效应是持久的,而不仅仅是数据上的偶然。”但是关于这一效应为什么会存在,目前尚没有解释。

37个国家股市的半年回报率对比(1998-2012)

有了结论,我们该如何根据这一效应去优化投资呢?

5月清仓的关键在于如何维持价值全年股市回报的敞口。Fuerst的建议是:在11月至次年4月将敞口翻番,在其他时间持有美国国债,这样就可以跑赢市场。

想要跑赢市场并不容易,对于初入股市的投资者来说,一些人会在11月买入股市然后4月卖出,另一部分人则会反其道而行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Fuerst他们的分析还阐明了“5月卖出效应”的一个潜在误区——市场5月至10月下跌是因为投资者夏季放假,所以离开了市场。

Fuerst表示,“如果真是那样,这个效应就不会在里约热内卢的股市出现,因为那里的夏季从12月才开始。”

实际情况是,在美国股市,选择在5月卖出股票能多获得6.9%的收益,在巴西是10.5%,在俄罗斯更是达到25.9%。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