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万马看指挥,高效指挥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连日来,记者探访北部战区机关发现,战区初建面临不少新挑战,但首当其冲的还是人才问题。
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记者看到这样一幕:在联合作战值班中,某局一名参谋面对一张卫星图像判读颇为吃力。过去判读只需考虑装备、兵力等战场信息,如今判读这张“原生态”图像,不仅要结合陆域、海域、空域等各方情报,还要考虑电磁攻防等关键信息。
这名参谋曾是全军优秀参谋、原沈阳军区有名的情报判读“快手”,多次在演习中出手不凡。可到战区机关后,面对一张普通的卫星图像,他竟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这样的尴尬并非个例。”一位局长坦言,他当过团长、旅长和原军区机关二级部部长,以前演习中处置情况,可谓驾轻就熟。可没想到,首次参加战区联合作战值班,他却在处置情况时“犯了难”——前前后后修改了数次,还迟迟定不下处置方案。
值班结束后,这名局长和参谋凝视着巨大的作战态势图不禁自问:“过去在军区我们个个是尖子,为啥一到战区,却成了联合专业的小学生?”
这一问,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战区组建选人,要求至少有两年集团军以上机关工作经历,且参与或组织过大型联合军事演习。可以说,人人都是精兵强将,可工作开局之初为啥却遭遇尴尬?
“这源于联合成为常态后战区对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了。”记者采访中发现:无论之前来自于哪个军种、哪级部门,无论将官还是校尉,大家不约而同聚焦一个关键词——本领恐慌。
不少参谋这样形容军区变战区带给他们的巨大冲击:如果说以往的联战联训是“1.0版本”,如今的联战联训则是“2.0版本”,换了全新的操作系统。面对全新系统环境,出现素质差距和本领恐慌不可避免。
面对改革带来的“成长之痛”,如何迎难而上“拔节成长”?记者想起了战区领导多次讲过的话:我们必须勇敢前行,如果每名指挥员的能力素质都迈出一小步,军队战斗力建设就会迈出一大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正迈出坚实步伐:他们对战区指挥员队伍素质结构进行分析,对照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素质标准逐个衡量,制订了《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建设3年规划》;组织联合作战值班培训,考核不过关不发“上岗证”、能力不过线不交“指挥棒”;组织能力素质考核,使参谋人员联战联训能力迈入“快车道”。
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大校将戴了10多年的指针石英表,换成了能够精确显示分秒的电子表。
“这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联合作战首先要改变以天、小时为单位的观念,不断提升自身联合素质。”这名大校坦言,他在主战岗位上工作了整整30年,也常参与筹划联演联训,但第一次参加战区联合作战值班,看到大屏幕上精确到秒的计时器不停闪烁,空域、海域、电磁频谱等数十类战情信息瞬息万变,他当即决定换表。
换表是为了换脑。如今在战区,身穿陆、海、空和火箭军服装的官兵随处可见,联合真正步入常态。
北部战区副参谋长安卫平指出:如今联合作战正迈入融合作战的高层次,联合作战人才培养也要实现从简单的“加法式”联合到“合金式”融合的转变。具体到战区干部,当前要尽快将自己的思想扳到“联合”的轨道上。
这一“扳”至关重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战区干部对个人发展前景存在顾虑,个别的甚至有“身在战区,心在军种”的过渡思想,把到战区当作为以后发展“镀镀金”“刷履历”;有的把自己当成军种的“代表”,把战区简单地看作军种骨干抽组而成的联合办公筹划机构,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等同于战备值班“多面手”;还有的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看得“高大上”,用外军建设多年的成果对比我们的现状,感到底气不足……
“就像历史上的‘胡服骑射’,改革不单单是换军服、配战马、操弓箭这些表层的变化,更是整个军事思想的深层次变革。”一名领导对此思考得更深:如果我们的思想观念不到位,即使体制机制联起来了,也会因为头脑这个“中心驱动”的滞后而造成新系统运行缓慢。
一路采访,记者听到不少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真知灼见,比如:主战人才要在主战岗位上摔打,专业人才必须坚持专业化培养;联合作战常态化、实战化,才能催生优秀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尽早建立制度机制,使军官从军旅生涯起步就接受联合培养……
这些专业领域的“联”,都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联”,只有每个人脑子里都穿上“联合服”,头脑中具备了联合思维和素质,“能联、会联、善联”,才能为联合作战打下坚实基础。
诚如恩格斯所说,当技术浪潮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更新、更勇敢的头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头脑中的改革才刚刚开始。
(5月3日发自沈阳)
编辑点评
改革,首先要改“隔”
高志文
“改革”一词源自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下令作战时改华夏传统长裙长袖服装为胡人紧凑短衣长裤,即“胡服骑射”。因为胡人服饰多为动物毛发皮革所制,“改革”一词应运而生,意为变革、革新。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被誉为人才皇冠上的“明珠”和人才金字塔的“塔尖”,是习主席特别强调要作为“重中之重”和“紧紧抓在手里”,采取超常措施、多管齐下培养的群体。要擦亮“明珠”、磨利“塔尖”,必须打破制约联合的各种阻隔,真正让联合作战人才在无处不在的联合文化中,“联体成长”“联合共进”“联袂出战”,以“联合家常饭”养身壮骨强心、谋战备战务战。
改革,既要改“革”(外在的皮革),更要改“隔”(内在的隔膜)。要尽快打破各军种专业之“隔”,不再让“隔行如隔山”成为制约联战联训的阻隔,真正实现各军种聚焦“一张图”、同下“一盘棋”;要打破军种情感之“隔”,改变战区运行之初,干部“工作一块干”而生活却“分在军种圈”的现象,从熟悉的“军种小圈子”变为“一个锅里摸勺子”;要打破战区、军种、院校、部队的围墙之“隔”,特别是打破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使用上的政策“隔段”,立起“联合制胜”的风向标,让优秀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合理流动,充分调动人才投身联合作战的积极性。
一位军事专家曾说,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创造性地破坏。这个破坏,首先要打破各种隔膜、隔阂、隔碍、隔段,打破这些横亘在改革征途中的险滩和暗礁,不断缩短体制运行磨合周期、减少磨合成本,更好地畅通河床、疏浚河道,让新体制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更好地释放、尽情地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