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一段视频在朋友圈刷屏。视频中,多名身穿制服、戴着白色口罩的男子,手持长棍等器械,对儿童、妇女进行殴打。蜷缩角落被打的画面,撕心裂肺的惨叫声,瞬间引燃舆论。
事情在网络上几经发酵,官方终于回应:在海南海口市秀英区镇琼华村的拆违过程中,为了制止已出现的“暴力抗法”,个别执法人员违反规定殴打群众。随后,海口市领导向被打群众道歉,并看望慰问被打群众,7名参与殴打群众的人员也被治安拘留。而负有领导责任的秀英区区长黄鸿儒,也因疏于管理监督,对拆违行动组织领导不力,对行动风险评判不够,对干部教育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引咎辞职。
在事情得到解决之后,公众的目光,或许很快就会从海口散去,但积累在百姓心中的“雾霾”难以很快消散。其实,越是众声喧哗,越是舆论沸腾,我们就越应该廓清迷雾、拨云见日,看到事件背后的时代问题:任性强拆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就拿海口拆违这件事来说,现场也许的确有村民点燃煤气瓶、投掷石块,即便如此,难道这就能成为殴打群众的理由?更别说是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这样的事情不仅党纪国法不容,就是公共道德、社会伦理,也无法允许。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任何一个有序的国家,任何一个有良知的社会,都不可能容忍让弱者遭受暴力。
也有人认为,违章建筑本来就不被法律所认可,拆违有理有据。诚然如此。但更需要看到,法律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条文,更不应该成为欺负弱者的借口。再说了,即使于法有据,但在执法过程中,为何非要暴力相向?一味高喊“强拆有理”,只会让事件陷入“眼见拆翻了这家,拆翻了那家,只拆得杯盘狼藉罢”的困境,最终寒了群众的心,伤了政府的公信力。
法治从来都不是在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的装饰品,而是需要在内心根植的一种信仰。说到底,任性强拆、粗暴执法屡屡出现,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法治的漠视,本质是以法治之名,行违背法治之实。在这个意义上,将执法行为也纳入监督范围,同样必不可少。毕竟,在这样的事件中,不管是执法者,还是相关群众,没有谁是受益者。
以海口拆违此类事件为戒,将法治意识刻在心中,将执法行为纳入监督,杜绝随意执法、简单执法、粗暴执法,才能修复执法队伍受损的形象。
当然,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必须重拳惩治才可能真终结违法强拆。法律规定早已明确,社会舆论高度关注,但一些地方之所以还敢肆无忌惮地违法强拆,就在于以往对违法强拆的追责多止步于“马前卒”,少有触及“将帅”。假如对当地“一把手”实行违法强拆考核“一票否决”,对涉及违法强拆的指挥者、组织者、实施者等所有台前幕后人员连根拔起、依法严惩,让他们付出“绝对承受不起的代价”,打就打疼,罚就罚怕,谁还敢拿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去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