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嫦娥三号成功落月 月球上首次留下中国脚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16
核心提示: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杨琼):在中国的古老传说中,月亮上有个叫嫦娥的姑娘和一只美丽的玉兔。在14日晚,这个传说终于变成了现实。当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杨琼):在中国的古老传说中,月亮上有个叫嫦娥的姑娘和一只美丽的玉兔。在14日晚,这个传说终于变成了“现实”。当晚9时11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虹湾区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器首次“降临”地外天体,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

  14日晚21时,嫦娥三号距离月球15公里,随着首次应用于中国航天器的空间变推力发动机开机,以每秒钟1.7公里速度环月飞行的嫦娥三号实施动力下降。

  5分钟后,嫦娥三号降落相机开机并传回数据。经过地面数据接收与处理,深灰色的月球表面图像呈现在北京飞控大厅大屏幕上。

  此前,世界上仅有前苏联、美国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不同于国外的软着陆方案,嫦娥三号的软着陆过程设有悬停和避障阶段,探测器可对着陆区地形地貌进行精确勘察,识别出月面斜坡、石块、坑凹等危险地形,极大提高了着陆的安全性、可靠性。

  在短短的11分钟里,嫦娥三号在太空中划下了一条优美的抛物线,稳稳地落在了月球虹湾区上。发动机吹起的月尘,遮蔽了降落相机拍摄的月面影像。这是自1976年前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登月以来,苍凉寂寥的月球时隔37年再度扬起尘烟。

  21时11分,嫦娥三号发动机正常关机,几分钟后,嫦娥三号太阳翼顺利展开。这是中国首次在地外天体实现软着陆,在飞控大厅的屏幕上首次出现了属于中国人的“月面工作时间”。

  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区之所以选在虹湾区域,主要考虑到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条件、月面通信条件、太阳光照条件等工程因素以及科学探测的需要。嫦娥三号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飞控组秘书长吴风雷介绍说:

  “我们整个预选的着陆区是东西长356公里,南北宽91公里。整个落区是在虹湾区附近,就月面上相对来说,(这个区域)月面地形比较平坦的区域。”

  而这一阶段主要依赖安装在探测器上的眼睛来完成。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剑告诉记者,嫦娥三号任务首次采用了高精度的月面视觉定位技术。“因为月面不像地球有丰富的颜色和地物标志,它是一个灰度的、没有匮乏纹理的地理特征,在上面行走需要避开月球表面的坑、石头等障碍,需要进行周密的规划。我们的探测器有六双眼睛,在头顶上有一对全景相机,一对导航相机,腹部还有一对避障相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六对眼睛,完成就像人在天上一样的控制。视觉定位就是利用它拍摄的双目立体视觉图像来完成月面的地理位置和所探测目标的精确位置的确定。”

  不同于以往航天器的控制模式,嫦娥三号卫星着陆后,地面将采取遥操作的控制模式对着陆器及月球车进行控制,这也是中国首次对航天器进行遥操作。李剑介绍说:“遥操作规划控制难度还是很大的,探测器走向月面以后,月面的情况是未知的,我们首先要在顶部进行环拍,确定月面环境以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拍摄地点,同时也要为后续探测器安全度过月午和月夜选择安全地点,这些都要通过我们对月面地形的拍照进行规划,确定安全的路径、位置和姿态。”

  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在月面印出一道深深的痕迹。着陆器监视相机完整地记录下这一过程,并及时将成像数据传回地面。

  据介绍,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后,将进行两器互拍成像,并开展一系列就位探测和巡视勘察活动。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

责任编辑:闫学峰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