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讯 路透社报道,中国可能不会对能源国企巨头采取爆炸式改革,但中国正在悄然采取的一系列试验性、渐进式的措施,仍可能使这一对经济至关重要的领域发生深远变化。
随着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放缓,改革国企以提高效率成为中国领导人的优先任务,这也是中国2015年制订的“十三五”规划的重头戏。
对于一些行业来说,这意味着企业大规模合并,从而打造出能够在国际舞台竞争的重量级国家品牌。例如去年中国北车[0.00% 资金 研报](China CNR)和中国南车[-0.87% 资金 研报](China CSR)的合并。关于石油行业也将进行类似合并的猜测目前并没有依据。业界管理人士称,一些政府智库提出的更大胆的私有化提议也同样显得遥不可及,这些提议从开采权向民间招标,到打破中国石油[-0.28% 资金 研报]管道垄断,不一而足。
中国正在推进温和的试点改革,例如给予民营炼油厂石油许可证,以及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这些措施看上去虽然零散,但却有着提高整个行业效率的共同目标。中国能源产业由三家大型国企主导,它们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和中国海洋石油[1.65%]总公司(CNOOC)。
官方数据显示,虽然油价处于10年低点,这三巨头旗下上市公司去年营收合计为6,000亿美元,占中国所有国企利润的近9%。这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1.47%]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综合考虑,像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大型国企被视为稳定国家经济的关键因素,” 一名中石油的高级官员称。
服务公司将上市
改革方案的内容包括将这些能源巨头的部分资产剥离。中国油气勘探和生产的领军企业--中石油的高管称,将用未来2-3年重组该公司庞大的服务部门。该部门员工数有近100万人。
两名中石油高管称,公司的目标是成立3或4家企业,涉及油田开采、炼厂工程和金融服务,目标是在2018年前后上市。
“时机可能完美,因为我们预计油价到2018年时将回升至70美元甚至更高,这可能帮助中石油集团将油气服务工程业务进行IPO时,得到颇具吸引力的估值,”野村研究人员关荣乐称。
去年7月中国允许独立炼厂进口石油后,这些被称为“茶壶”的炼厂兴起,已经干扰了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炼油业务。
他们的出现对国际油市也有重大影响,其石油进口为原本供应过剩的市场起到核心支柱的作用。
下一步可能是在规模较大的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
舟山一个试点项目体现了这种模式在能源行业的实施情况--民间投资者牵头建设150亿美元的大型石油化工厂,可能与中石化展开正面竞争。
资产管理模式
由于过去18个月油价大跌,一项在中石化海外部门进行的低调试验遭受严重挫折,证明转变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可能是下一阶段改革的内容。
在国资委的精心安排下,中石化上月引入中国诚通集团、中国国新公司成为中国石化[-0.43% 资金 研报]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国勘公司,SIPC)的策略投资者。国勘公司是中石化专门负责海外油气投资与经营作业的全资子公司,营运资产包括加拿大油砂以及巴西深海特许权。
诚通和国新将持有国勘公司共计70%股权,中石化持有剩余股份并负责公司运营。
“国勘公司被选为试点企业...这个模式最终或将成为改革国企、改变公司管理行为和资本架构的方法,”一位参与这项试点计划的中石化高层说。
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国勘公司等这类专业公司侧重于其业务运营面以寻求盈利,而策略决策的工作就留给诚通等较专注于市场的经理人。
在中国当局追求“能源安全”的指示推动之下,中石化在2010-13年期间收购许多国勘公司的资产。当时原油平均价格超过每桶100美元,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是国企改革的未来面貌,”谘询公司Energy Aspects的中国专家Michal Meidan说,“你可以把它称之为纾困或者资产移转...由一家虽说是国企、但更有商业头脑的投资者来提升获利并把亏损降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