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台湾 » 正文

全球报道:台媒炒作“大陆屏风党”袭台 学者呼吁大陆“严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16  来源:环球网
核心提示:【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大陆屏风党”横行全台湾?有岛内亲绿媒体报道称,近来有大陆骗徒假借观光名义大举入台,他们在闹市、市场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大陆屏风党”横行全台湾?有岛内亲绿媒体报道称,近来有大陆骗徒假借观光名义大举入台,他们在闹市、市场、捷运站等地贩卖劣质屏风,民众只要不慎触摸,屏风马上损坏,骗徒就会敲诈数万元新台币赔偿。报道还称,“大陆屏风党”已在台湾引发恐慌。对此,台湾淡江大学教授陈一新1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称,所谓“大陆屏风党”,在台并没有引起过度恐慌,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台湾诈骗案频发后,岛内舆论以此寻求心理补偿。

据台湾《自由时报》15日报道,近来网络疯传“大陆屏风党”入侵台湾,继新北市淡水警方逮获一名大陆籍妇女摆摊卖屏风后,台北市内湖警分局15日在西湖市场逮到54岁大陆籍喻姓男子正在摆摊卖屏风,他否认搞“碰瓷”手法诈骗,声称“只想赚点外快”,但因来台目的与观光不符,台“移民署”限令他10天内离开台湾。

报道称,台北警方15日在内湖路的西湖市场附近,发现江西籍喻姓男子坐在路旁人行道,地上立着陶瓷屏风,一副摆摊揽客模样。警察上前盘查,发现该男子申请观光却上街卖屏风,将他带回。该男子供称,13日凌晨,他和哥哥、弟弟从江西出发搭火车,上午8时到厦门,经当地旅行社安排,循小三通模式搭船到金门,再搭机来台北。他透露,这组屏风有4片,每片以120元人民币批发得来,想以每片1000元新台币出售,怎知还没“开张”就被抓。警方调查称,喻姓男子在江西种水稻,平日没什么收入,入境资料显示,他首次来台是今年4月15日,27日离台,短短15天二度来台。其声称因“台北好大,还没玩透”,却只知道“101大楼”,对台北景点不熟悉,令警方怀疑其动机不纯。台警方透露,目前尚无人受骗,不排除有不法集团出资或操控这些大陆人分批来台,将持续深入调查。

东森新闻云15日报道称,在航警局台北分局、金门分驻所警员监控下,15日上午喻姓兄弟3人已搭机飞往金门,随后搭船返回厦门。

有岛内媒体报道称,日前有网友在脸谱上发文称,有多组“大陆屏风党”成员在台湾各地出现,他们贩卖的劣质屏风轻轻一摸就坏了,对方借机索赔巨额赔偿金,行骗地点包括台北市延吉街口、忠孝东路四段、新北市淡水老街、高雄火车站附近等地,有网民质疑“到底有多少人在卖屏风?”有人还嘲讽说,“在诈骗方面,两岸犯罪分子难道真要比比谁更炉火纯青吗”。不过也有网民称,并没有听说周围有人上当受骗,个别诈骗者不代表大部分陆客的素质。

台湾警方人士对岛内媒体称,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自由行后,部分诈骗分子利用此管道赴台行骗,早期有所谓“祈福党”,他们声称是大陆高干御用的大师,“天眼通”可以得知民众厄运缠身,只要让他帮忙祈福消灾,就可解除厄运,这些人事前不说明费用,事后狮子大开口要求高昂办事费。“祈福党”手法遭识破后,大陆诈骗成员又利用台湾人对古董字画不熟悉的弱点,自大陆引进号称已有数百年历史的玉石、古董、字画来变卖,俗称“名画党”,一旦民众拿到眼前把玩,这些东西瞬间崩坏,持有者就会要求把玩者赔偿。台“刑事局”表示,“屏风党”诈骗手法跟“名画党”诈骗方式如出一辙,提醒民众若遇到务必报警,不要被诈骗集团当肥羊宰。

台湾今日新闻网15日报道称,对于“大陆屏风党”,民进党“立委”林俊宪14日称,台湾诈骗案已经够严重了,这些犯罪分子还进来凑一脚,他要求“内政部警政署”应即刻通令全台警察机关加强查缉,如有台湾人受骗或发生纠纷,大陆嫌犯应留在台湾侦办受审。

针对“屏风党”一事,台湾陆委会14日表示,依“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观光活动许可办法”规定,来台陆客最近5年内若从事与许可目的不符的活动或工作,将撤销或废止其许可,并注销其入出境许可证。台湾律师张建鸣称,“屏风党”假借碰坏名义索赔,若没有损坏事实,或损坏部分的索赔金额不符实际价格,都可视为欺诈,最重可判刑5年。

台湾淡江大学教授陈一新1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称,前不久多起国际诈骗案都与台湾诈骗犯有关,因此这次看到有大陆人诈骗曝光,对比之下,部分台湾媒体和民众会感到一些心理平衡,并不是只有台湾才有诈骗犯,大陆也有。一些“反中”媒体看到这类有关大陆的负面新闻,就“见缝插针”地炒作此事。陈一新建议,大陆有关部门应该严厉打击“屏风党”这类诈骗,虽然这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但是他们越洋到台湾行骗,会破坏陆客在台湾的整体形象,影响两岸同胞间的感情,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负面因素。两岸应加强共同打击犯罪的相关合作。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15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对于个别犯罪案件,应让法律去解决,岛内媒体不应、也没必要大肆炒作,一旦“反中”民粹被煽动起来,将挤压台当局理性决策的空间。

【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陈雯萱 环球时报记者 毕方圆】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