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报:精英一烂 全部都烂 精英一烂全部都烂
2016/5/24 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
截至今年4月底,停业及问题平台累计达到1598家,占平台总数的39.66%。这并不是P2P平台独有的信用问题,只不过有些信用问题隐藏得更深,与政府更血肉相连。
根据凤凰财经23日报道,由国家主导的一个债转股计划的价值仅在过去两个月就飙升大约1000亿美元。这一政府主导的计划迫使银行注销坏账,以换取困境企业的股权。万得资讯数据显示,该计划的价值从3月初的大约1200亿美元飙升至4月底的2200多亿美元。债转股是粉饰银行与企业财报的行为,表面上会让企业减负,如果企业还是僵尸企业,债转股就会转化成让多数人买单的隐性债务转移,对树立政府的尊严与信用没有半点好处。
目前一些行业市场秩序混乱,如奶粉行业一度人心惶惶,加上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案例,让人怀疑没有程序正义来保障哪怕公民的生命安全。
寻找原因必须务实,说什么人心不古、传统荒废都是废话,人心从来不古,人性总是贪婪,并且古代也很可怕,不管是中国还是欧洲,能够平静温饱活着的年头不多,这只要看葛剑雄先生的《统一与分裂》就清楚了。
金融行业混乱与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一脉相承,都是信用不彰造成的。信用不彰,主要是政府信用存在极大的疑问,有着太大的改进空间。在中国,法治应在市场之先,精英人士权力人士的法治又应在普通人群之先。
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一步到位市场化不可能,但如果既无市场又无法治,那既不能向美国走也不能向新加坡走,只能向阿根廷、俄罗斯走了。
市场化进行到一半,资源匮乏、人口众多,现状就是精英统治,由极少数既了解国情也了解市场化发展方向的人制订政策,推行到全国,我们得承认这个现实。精英治国成功的根本就是,精英能不能带头讲法治、能不能逐步推进市场化。如果精英阶层带头破坏法治,带头不讲信用,甚至满嘴谎话,想建立法治社会就难于上青天。
举个眼面前的例子,目前煤炭、钢铁行业去过剩产能,中央财政出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这些资金主要转向大中型国有企业,目标是建立优胜劣汰的企业筛选机制,社会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僵尸企业在彻底倒地之前,不会因为失业造成社会动荡,可以平安度过。
这1000亿元是纳税人的贡献,由企业投票决定是不可思议的,一定是政府自上而下的决策,由地方政府、国资委等负责落实筛选。
200亿元根据地方过剩产能的压缩情况来划拨,假设,地方政府数据造假骗补怎么办?800亿元用来进行退出安置等,如果克扣了钢铁、煤炭行业的普通员工,转而去补贴了国企中的七大姑八大姨,造成当地一大堆社会难题怎么办?
这样的疑问非常现实,某些地方连低保补贴都被村官亲戚给贪了。中国建立法治社会与信用社会,必须从精英开始做起,否则这个国家要建立信用社会,没戏。而溃烂则是很容易的,只要上层权力部门溃烂,中下层权力部门一定有样学样,最后到村官巨贪,烂到不可收拾为止。
再举个稍远些的例子。1992年,俄罗斯国会通过证券私有化方案,把企业大部分股份出给企业的职工和管理者,一小部分出售给外部投资者。俄罗斯企业私有化将前74年积累的国有资产经过估价,按1.49亿人口每人一万卢布,无偿转证给每个公民,每人只象征性支付25卢布,即可领到一张面值一万卢布的私有化券。最终的结果人尽皆知,俄罗斯形成了财阀寡头社会,最终民粹主义部分回潮。
反思绝对不能止步于反对私有化,进一步反思到应该反对市场经济退回计划经济,为什么德国、英国国企改革能够顺利推进,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法律得到执行,而法律的制订则是多方博弈的结果。
对于中国而言,除了精英法治,还有自律组织。中国的企业家、金融家已经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P2P行业首先成立根本的自律群体,进行评级、警告最终逐出市场,有些有信用的企业才会脱颖而出,否则,政策放松的时候杂草丛生,政策收紧的时候集体屠龙,中国互联网金融业的水平不可能提高。
有很多好的经验可以学习,比如债券发行的自律组织,比如昆明鲜花市场,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另搞一套,连个小镇金融中心都想学华尔街,何必呢,基因完全不同。你让小学生写个作文都谎话连篇,怎么可能有信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