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孙喜人民币非“冤大头”美国剪不得中国羊毛
观点碰撞
中国独立经济研究学者吴迪先生,思维极其跳跃,立场和观点令人捉摸不定。
去年7月,吴先生还在乐观地鼓吹“股灾拯救了中国超级牛市”,笔者便反驳“请勿忽悠中国超级牛市”。熟料仅半年后,吴先生的态度突变,转而悲观地警告“中国在走向金融危机前夜”(《联合早报》2016年3月8日言论版),笔者只好继续回应:“请勿忽悠中国金融危机”(《联合早报》2016年3月18日言论版)。
如今,吴先生再炮制雄文《中国制造的是全球金融风暴》(《联合早报》2016年5月17日言论版),声称“中国的金融危机这一次绝不是关起门来自己搞,而将通过人民币贬值趋势的确立,传导给全球金融市场。”在吴先生看来,人民币贬值俨然成了搞乱全球金融市场的“恶魔”。不过,此前吴先生不是一直都在呼吁“人民币再不贬值更待何时”和“人民币贬值应顶住美国压力”吗?
吴先生一边表示“人民币威力这么大,当善加任用,切不可暴殄天物”,似乎在暗示中国完全有能力主动操控人民币去裹挟全世界;另一边又表示“中国制造的将是全球金融风暴,因此需要全世界的帮助”,似乎又在向全世界昭示中国的无奈和无助,真不知到底是何居心?
回到吴先生最主要的论调,即他不赞同《经济学人》杂志的评论文章《即将来临的债务危机》中,关于“中国的(债务)危机将主要通过贸易渠道传给那些依赖中国需求的国家”的观点,而是认为“中国的危机将更多从金融渠道传给全世界。”吴先生还说:“在美国垄断了全球金融危机制造权100年之后,中国将打破这个垄断。”笔者实在无法苟同此种实为“捧杀”人民币的论调。
吴先生认为,人民币汇率和美股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已进入共振状态,意即人民币汇率暴跌,美股和全球金融市场也会暴跌。直观地来看近期的市场表现,似乎确实呈现出这种相关性。不过,人民币汇率还远未强势到可以主导美股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地步。
其实,今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就强调,全球股市等金融市场波动幅度大、频率高,将成为新常态,中国市场波动只是全球市场波动的一部分,而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也只是一个渐进、学习的过程。
去年,人民币被纳入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表明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进展以及国际化的推进,在稳步提高并得到了国际认可,不过其开放的程度其实仍不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提出的资本项目可兑换指数,已宣布可兑换的60国平均得分为85.6,新兴市场国家平均分为81.6,而中国仅为53.8;根据Chinn-Ito的资本账户开放指数(KAOPEN),若以美国的最高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为1,中国的开放程度仅为0.16。
简单地说,人民币还远没有实现国际化,其波动对于海外金融市场的短期影响,更有可能是来自于外界对中国经济走势产生的悲观或乐观预期。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是根本,正如《经济学人》所言,中国的经济放缓会令所有受惠于中国需求的国家均感痛楚。
吴先生表示:“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我发现:离岸美元市场(即欧洲美元市场)规模最高可有4万亿美元;中国利率黑市和香港、英属维京群岛之间,每年约有1万亿美元的非法现金流。”笔者姑且不去质疑吴先生的数据是否真实准确,但2015年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贸易总额高达3万9586亿美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对当前世界经济的系统性影响,肯定今非昔比,但这种影响最主要的传播渠道依然是贸易,而非金融。
至于更根本的中国债务危机问题,西方已经不遗余力地唱衰多年。不可否认,中国面临的债务问题形势严峻,且无益于经济增长,但是生搬硬套西方的金融逻辑,去预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未免过于简单,且实践已证明大多会落空。更何况有些恶意唱衰,是配合以获利为目的的做空中国,我们应理性看待,以免无辜地为其抬轿子。吴先生就信心满满地预言:“未来两三年人民币贬值趋势的确立,意味着全球金融市场将进入熊市。”我们大可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