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合作社里产出“胚胎牛”
黑龙江日报讯(王红蕾 记者张桂英)日前,孙吴县天成牧业生产专业合作社里热闹非凡——在这里诞生的第一头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孕育的和牛犊,引来十里八乡村民的围观。抱着初生的小牛犊,合作社社长吴德显兴奋不已。他告诉记者,“做梦也没想到,俺们合作社能生产出这么高端的肉牛,多亏省农科院专家啦,有他们做后盾,俺们农民也能和‘高科技’牵上手了!”
原来,这头刚出生的和牛犊“大有来头”——它是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开展院社共建的“结晶”。
天成牧业合作社是孙吴县大桦林子农机合作社的分社,自2009年成立以来专攻肉牛养殖;但由于缺少专业技术,犊牛死亡率高、母牛繁殖力低以及缺少专用品种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合作社生产,制约着养殖效益。去年年初,在合作社几乎撑不下去的危急时刻,县有关部门牵线请来了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专家,经过协商,合作社与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签订了为期5年的院社共建技术合作协议。
“这下子,我们可有了靠山了。”吴德显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院社共建后,专家们全程跟踪,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讲,不但有问题就解决,还定期来给我们上课。引进名贵的和牛胚胎进行繁育,引种冻精改良品种,这些过去只是耳闻的高科技生产手段,都跟着专家一起进了合作社的门。社员们的心里可敞亮了,干劲立马就上来了。”
吴德显告诉记者,一年多来,合作社新生犊牛113头,成活107头,新生犊牛成活率由之前的60%提高到95%!通过育种改良,院社共建就直接为合作社节省购牛资金近10万元;通过围产期母牛营养调控、TMR全混日粮精细饲喂技术和犊牛早期断奶等技术的实施,创造的经济价值多达百万元以上。
“如今,俺们看到农科院专家,就像见到财神爷一样高兴,对‘高科技’,更是佩服得无可无可的。”面对记者,七嘴八舌的合作社社员,道出了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