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军事 » 正文

全球关注:观世界 看天下 中国未来战略核潜艇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04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中国未来战略核潜艇之路美军潜射弹道导弹:从“北极星”到“三叉戟”(资料图)凤凰军事特约作者:剪水鹱早期的潜射弹道导弹普遍

中国未来战略核潜艇之路

美军潜射弹道导弹:从“北极星”到“三叉戟”(资料图)

凤凰军事特约作者:剪水鹱

早期的潜射弹道导弹普遍射程较短。1960年11月服役的美国海军UGM-27A“北极星”A-1射程仅1200海里(2200公里)。1962年6月服役的UGM-27B“北极星”A-2的射程延伸到1500海里(2700公里)。更加先进的UGM-27C“北极星”A-3于1964年9月服役,射程扩展至2500海里(4600公里)。1971年3月服役的UGM-73“海神”C-3采用了全新的系统架构,弹径从“北极星”的54英寸即1.37米增加到74英寸即1.88米,攻击火力显著提升,但射程基本维持在“北极星”A-3的水平。

由于武器射程有限,1959-1967年间加入美国海军的5级41艘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被迫选择前沿部署模式,从设在苏格兰,西班牙,以及关岛的海军基地出发进行威慑巡逻。苏联幅员辽阔,为了将其纵深目标纳入潜射弹道导弹覆盖范围,美国海军上述早期型战略弹道导弹潜艇往往需要冒着极大风险进入苏军的海洋拒止区甚至制海区。

这样的艰难局面直到1979年10月,才随着射程4000海里(7400公里)的UGM-96“三叉戟”I/C-4交付部队而逐渐改观。1990年3月,西方世界迄今最为强大的潜射战略导弹UGM-133“三叉戟”II/D-5加入美国海军服役。如果适当减少分导式弹头的总重量,“三叉戟”II的射程可达6000海里(11000公里)以上。搭载“三叉戟”II的SSBN-726“俄亥俄”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不必离开位于美国本土东西海岸的基地,就能将热核武器投掷到苏联/俄罗斯的每一个角落。

俄中潜射弹道导弹:从左至右依次为R-29、R-29R、R-39、R-29RM、巨浪1、巨浪2(资料图)

苏联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历程与美国大同小异。1967-1974年间交付的34艘667A/667AU“扬基”I/II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的R-27与R-27U液体火箭动力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大致与“北极星”A-2相当。“扬基”级潜艇因此需要穿透美国及其盟国海军构建的多层反潜体系才能进抵导弹发射阵位,战时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

苏联海军对“扬基”系列的致命弱点心知肚明,为随后建造的18艘667B“德尔塔”I,4艘667BD“德尔塔”II,14艘667BDR“德尔塔”III,以及7艘667BDRM“德尔塔”IV配备了体积和射程类似于“三叉戟”I的R-29系列液体火箭动力潜射弹道导弹。“德尔塔”系列只须藏匿于巴伦支海与鄂霍次克海堡垒区内,即可威胁美国本土绝大部分目标。“德尔塔”级的建造总数达到43艘,至今仍是俄罗斯海基核威慑力量的中流砥柱。

巴伦支海和鄂霍次克海是俄罗斯的“堡垒海域” (资料图)

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是成本高昂,威慑力巨大的国之重器,如无绝对必要断不可轻涉险境。随着具备洲际级射程的潜射弹道导弹列装部队,美苏英法四国纷纷将战略弹道导弹潜艇的巡逻区向后收缩,尽可能远离敌方反潜兵力的有效覆盖范围,本质上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堡垒型”部署方式。

西方军事集团拥有强大的制海能力,基本将苏联海军封闭于其北冰洋与西北太平洋的海上拒止区内,使得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广阔海域事实上成为美国及其盟国海军的堡垒区。美国海军“俄亥俄”级,英国海军“前卫”级,法国海军“凯旋”级因此得以畅游于远海大洋。

苏联海军既缺乏在开阔海域远程搜索西方安静型潜艇的手段,又无法将航空与水面反潜兵力推进至西方海军的“堡垒区”,可以依赖的进攻性反潜兵力只有971“阿库拉”级等现代化攻击型核潜艇,对已经进入巡逻区的美英法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束手无策。

美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面临的唯一威胁,是在其基地附近守株待兔的苏联攻击型核潜艇。相应地,“俄亥俄”,“前卫”,“凯旋”三级远洋型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均以较高的安静航速为设计重心。与苏军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相比,上述导弹核潜艇在最大安静航速与声纳灵敏度两方面都更胜一筹,能够毫不费力地摆脱苏军猎潜潜艇的咬尾追踪。

流体噪声随着航速提高而急剧增大,光顺流线的艇体对于确保高速安静性至关重要。所谓的“龟背”对远洋型导弹核潜艇而言因此是不可接受的。为了避免在耐压壳上出现对艇体强度极其不利的椭圆形舱盖,无论艇弹匹配做的多么出色,战略潜艇的导弹发射管都必须突出于耐压壳体之外。类似地,导弹发射管的开盖机构也必须安装在耐压壳外侧。

裸露的发射管与开盖机构既容易受到外来机械力量的伤害,也会产生额外的航行阻力与流体噪声,故需包裹于流线型的非耐压上层建筑之内。世界各国的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都在“脊背”位置存在这种非耐压上层建筑。“俄亥俄”等远洋型导弹潜艇的耐压壳直径较大,艇载导弹体积相对紧凑,导弹发射筒外伸量较小,非耐压整流构造与艇体结构整合程度较高,“龟背”现象得到充分抑制。

以航母为核心的强大水面舰艇编队才是核潜艇的终极保障(资料图)

苏联海军规模庞大,却由于舰队航空兵发育不良而先天残疾,直至国家解体也未能实现从区域拒止型海军向远洋制海型海军的转变。苏联海军因此只得选择靠近其陆上基地的巴伦支海与鄂霍次克海作为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堡垒区。

西方的某些学者却罔顾携带短射程导弹的”扬基“型潜艇频频出现在美国大陆架海域的事实,自恋地将苏军现代化导弹潜艇”龟缩“在近海堡垒区内的原因归结于所谓专制国家对战略潜艇部队缺乏信任。

藏匿于近海堡垒区内的苏军导弹潜艇不需要依靠高速静音航行摆脱美英攻击型核潜艇的咬尾追踪,以最低成本获得携带远程潜射战略导弹的能力方为王道。“德尔塔”级因此选择了“瘦艇载大弹”模式,其耐压壳直径较小,所搭载的R-29系列导弹的长度则接近甚至超过了”三叉戟“ II,导弹发射管突出于耐压壳外的长度颇为可观,使得导弹舱段的非耐压上层建筑呈现明显的驼峰状态,出现了巨大的”龟背“。

填海造岛工程是中国打造“堡垒海域”的关键步骤(资料图)

目前的中国海军同样属于区域拒止型。近海堡垒型的战略导弹核潜艇部署模式虽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将所有鸡蛋放进一个篮子的弊端,却是现阶段与近未来客观条件下的最优解。南中国海水文环境复杂,民船活动频繁,背景噪声强烈,对于依赖被动声纳实施反潜探测的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而言并非理想舞台。

中国海军的反潜作战力量则可获得陆基战术航空兵的掩护与水下声纳监听系统的强力支持,为巡逻于南中国海堡垒区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近年来服役的战术级主被动复合型低频拖曳声纳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也较为低廉,不仅有希望成为中国海军水面战舰的制式装备,还可作为附加任务模块,较为方便快捷地将千吨级以上海警船甚至较高规格的渔业船舶升级为“乞丐版”高性能反潜探测平台。

中国海军因此能够以较低的投入,将南中国海堡垒区打造成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难以穿透的龙潭。作为部署模式与”德尔塔“系列极为接近的堡垒型导弹潜艇,094毫不令人意外地选择了拥有巨大龟背的”瘦艇载大弹“设计方案。事实上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研制094时并不具备制造12-13米级大直径耐压壳的技术能力,而中国海军核潜艇较小的建造批量,也使得094与093最大限度共享包括耐压艇壳在内的子系统成为勤俭持家的必然选择。

中国战略核潜艇的巨大“龟背”(资料图)

“龟背”的存在无疑对潜艇的高速性与安静性构成了不利影响,但其负面作用并没有普通军迷想象的那么夸张。潜艇在水下航行时遭遇的阻力由摩擦阻力,形状阻力,附体阻力三大部分构成,其中由指挥塔围壳与舵面等“额外”突起造成的附体阻力可以占到20-30%。主艇体阻力中,摩擦阻力约占2/3,形状阻力占1/3。摩擦阻力与浸润面积成正比,形状阻力则取决于艇体的横截面尺寸。

龟背固然会导致浸润面积增加,形状阻力上升,但影响毕竟有限。潜艇需要的推进功率与水下航速的3次方成正比。如果假设无龟背状态下附体阻力占比20%,龟背导致主艇体阻力上升25%,则龟背的出现将带来略微超过6%的速度损失,虽令人遗憾却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隐蔽性,在巡逻区执行核威慑任务的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往往以极低速度静音航行。流体噪声与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低速航行时,有无“龟背”对潜艇的流体噪声并没有实质性影响,这与乘用车风噪控制的好坏只有在高速行驶时才能体现出来是相同的道理。

对于苏联/俄罗斯“德尔塔”和中国094这种在近海堡垒区活动,既不必长途跋涉赶往远洋巡逻区,也无须高速静音航行甩掉敌方攻击型核潜艇的堡垒型导弹潜艇而言,优秀的低速安静性才是军方与设计单位关注的重点。流体噪声频率较高,在海水中传播时迅速衰减,能量水平很快下降到探测阈值之下,遭到敌方被动声纳系统远距探测的概率微乎其微。反应堆与推进器产生的低频特征性声纹才是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最主要的暴露因素。

俄“拉达”级柴电潜艇尾舵安装的拖曳式声纳(资料图)

实际上流体噪声最大的危害不是增加潜艇的暴露率,而是恶化艇载声纳的工作环境,降低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对敌方水面水下反潜兵力的探测能力。好在现代化潜艇最重要的远距探测设备,是工作频率远离流体噪声能量集中频段,且部署状态下远离艇体,对本艇流体噪声干扰基本免疫的拖曳声纳。094型是中国海军首款确定无疑安装了拖曳线列阵声纳的潜艇。与“德尔塔”III/IV,955“北风之神”,885“白蜡树”等现代化俄罗斯核潜艇类似,094的拖曳线列阵属于声学孔径大,探测距离远,拖曳速度慢的细线阵类型,通过位于垂直尾舵顶端的圆管部署与回收。

094是全球范围内体型最小的现役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却凭借“龟背”设计得以搭载全长14米,体积与”三叉戟“ II类似的JL-2潜射战略导弹。近年来中国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技术突飞猛进,JL-2的轻载射程预计可以达到12000千米,从南海堡垒区发射时能够覆盖阿拉斯加,夏威夷,以及包括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加利福尼亚州在内的美国本土西部的大片国土。

考虑到中国战略核导弹部队的战斗部数量有限,减少JL-2携带的分导式弹头数量,以投掷重量换取有效射程,无疑是合乎逻辑的选择。但只要潜射导弹的打击范围无法覆盖美国本土东侧的经济与政治中心,中国海基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建设就谈不上功德圆满。032型实验艇的全高达到17.2米,似乎暗示着中国海军正在研制体型比JL-2更加巨大,射程可能达到14000千米的下一代潜射战略导弹。

“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资料图)

由于海军力量敌强我弱的局面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扭转,094型后续的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仍将被迫选择近海堡垒型部署模式,其堡垒海域的面积可能随着解放军制海区与海上拒止区的边界向远洋推进而逐渐扩大。冷战末期,美国海军针对苏联海军的堡垒战术研制了具备极高静音航速,超豪华级声纳配置,并可携带热核战斗部反潜导弹的“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

感受到“海狼”威胁的苏联海军相应地推出了配备泵喷射推进器,采用大直径耐压壳,“龟背”基本消失,安静航速大幅度提升,整体风格向西方远洋型导弹核潜艇靠拢的955“北风之神”。由于苏联解体造成的混乱,“北风之神”级首艇直到2013年1月才加入俄罗斯北方舰队服役。“北风之神”高度流线化的艇型设计既是改善高速安静性的必然要求,也得益于苏联/俄罗斯固体燃料潜射弹道导弹小型化的成果。

“北风之神” 是俄罗斯迄今为止水动力特性最好的战略导弹潜艇,龟背不甚显著但仍然存在

要实现较为完美的艇弹匹配,潜射导弹的长度必须与潜艇耐压壳的直径大致相同。“俄亥俄”级与“前卫“级的耐压壳直径为12.80米,其”三叉戟“ II导弹全长13.58米。”凯旋“级耐压壳直径12.50米,其M51潜射导弹全长12米。相应地”凯旋“级的艇弹匹配就比美英两国的”三叉戟“潜艇做得更好,导弹舱段“驼背”的程度比“俄亥俄”级与“前卫”级都更加轻微。根据俄罗斯方面公布的资料,“北风之神”的导弹舱段采用了直径达到12米级的耐压艇壳,而与该艇匹配的R-30“狼牙棒”潜射战略导弹的全长也在12米左右,难怪“北风之神”的线条可以如此销魂......

想在094后续型号上消灭龟背的难度则要大得多。按照导弹发射筒全长17米级计算,潜艇的耐压壳直径至少需要达到15米级才能实现较好的艇弹匹配。耐压壳的加工难度随着直径的增大呈现指数上升的趋势,15米耐压壳很可能已经超出了整个蓝星(地球)现有的工业能力。更重要的是,15米耐压壳就算技术上可行,也将在成本效益核算过程中被斩于马下。

“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剖视图(资料图)

潜艇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主要取决于有效甲板面积。甲板数量越多,甲板面积与艇内容积的比值越高,空间利用率随之上升。美军核潜艇的设计实践显示四层甲板耐压壳直径下限为32英尺/9.75米,五层甲板耐压壳直径下限为40英尺/12.19米。

随着居住性指标的日益严苛,潜艇耐压壳直径也逐渐增大。同样是四甲板设计,SSN-593“长尾鲨”级和SSN-637“鲟鱼”级的耐压壳直径为32英尺/9.75米,SSN-688“洛杉矶”级达则到33英尺/10.05米,SSN-774 “弗吉尼亚”级更扩充至34英尺/10.36米,增肥幅度为每代1英尺。

类似地,“俄亥俄”级换代艇的耐压壳直径达到43英尺/13.11米,比“俄亥俄”的42英尺/12.80米增加1英尺。甲板层数固定时,耐压壳直径越大,单位容积的可用甲板面积越小。甲板增至五层后,继续添加甲板所获得的甲板面积与艇内容积比增量开始显著下降。15米级直径的耐压壳研制成本势必不菲,却无法提供适配超尺寸潜射导弹之外的任何性能收益,很难称得上是明智的投资。

网友绘制的中国未来战略核潜艇想象图(资料图)

对于094的后续型号来说,消灭“龟背”的需求并不急迫。南中国海堡垒区的水文条件极大地弱化了美军攻击型核潜艇的远距探测优势,中国海军防御堡垒区的能力则与日俱增。冷战结束后,以五千吨TNT当量核深弹为战斗部的美国海军初代潜射反潜导弹UUM-44“沙布洛克”于1990年全部退役,同年美国海军终止了为SSN-21“海狼”级配套,可携带20万吨TNT当量热核战斗部或324毫米先进轻型反潜鱼雷的UUM-125“海长矛”潜射反潜导弹的研制工作。如今的美国海军攻击型潜艇部队已不再拥有远距狙杀敌方潜艇的能力,实施对潜攻击时必须逼近至潜载重型鱼雷的有效射程以内,突袭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堡垒区的能力与冷战时期相比明显下滑。

美军四海用兵,财力捉襟见肘,装备现代化项目欠债严重,还顾不上补齐颓势未显的战略反潜能力短板。美国军事工业的效率随着美国的整体去工业化一路走低,新世代潜潜导弹就算立即上马,也很难在2030年前交付部队。对于094型后续艇而言,在确保低速安静性的前提下,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超尺寸潜射战略导弹的支持能力仍将是最为关键的设计考量,虽然有可能采用直径比094更大的耐压壳,但“龟背”并不会消失。

“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可搭载24枚战略导弹(资料图)

美国海军的分析显示载弹16-24枚的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最具效费比。载弹16枚的导弹核潜艇型号包括苏联/俄罗斯的“德尔塔”II/III/IV与“北风之神”,英国的“前卫”,法国的“凯旋”等。“北风之神”II携带的导弹数量增加到20枚。美国海军“俄亥俄”级建造于冷战的最后高潮时期,单艇载弹达24枚,其后续型号的载弹量将不低于16枚。中国海军094型的单艇携弹量为12枚。为了提高效费比,以及获得单艇饱和攻击,彻底压垮美国战略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094型后续艇的载弹量有必要向核大国主流水平看齐,上浮至16-24枚区间。

长远而言,中国海军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若能突入南太平洋实施威慑巡逻,将可以对美国本土形成一个全新的威胁轴线,令美军针对飞越北极来袭的战略弹道导弹构建的防御体系门户洞开,迫使美军投入巨额资金“堵漏”或接受与中国的战略平衡。中国海军战略核潜艇要想实现从堡垒型向远洋型的蜕变,需要突破大直径耐压壳,紧凑型潜射战略导弹,自然循环反应堆,电传动,泵喷射推进等多项关键技术,但光是这些还远远不够。中国远洋型战略导弹核潜艇最需要的,是一支成功完成转型升级,具备了远洋制海能力的平衡强大的中国海军。

本文为凤凰军事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