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美国前50家媒体公司的老板们如果要开会,必须预订一个星级饭店的大宴会厅。
其中,拥有排名前20位报纸的公司总裁们可以围在一张会议桌前,一起讨论纸张最新价格带来的影响;拥有排名前20位杂志的公司老板可以在另一张桌子上讨论封面模特的价格;电视网公司的人则在角落里,交流对政府的广播管理法令的意见……
现在,这些二十年前由五十家公司控制的媒体,只由五个人控制了。如果他们要开会,这五位同时拥有报纸、电视和新媒体的大佬们,只需要一个电话间。
这是《新闻暗规则:互联网并未改变的一切》一书展示给我们的画面。在这部揭示现代媒体生存真实法则的专著里,作者以记者的视角观察美国媒体,又以研究者的态度剖析维持它运行的“暗规则”。
董事会里的“A级机构投资者”
在媒体定位和属性的分析中,此书作者王学峰(《北京晚报》副总编辑)颠覆了我们对新闻机构的常识:新闻并不属于普通公众,新闻机构也不是社会公器,新闻垄断的高度集中,正使全世界的话语权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而这极少数人,并不是媒体人。
人们想象中,占据媒体公司董事会主要席位的,应该是媒体人士,是那些在舆论场上舞枪弄棒的主编们。而《新闻暗规则》告诉我们,现实中,他们在董事会根本找不到自己的椅子,媒体公司董事会的席位,主要由广告主和金融家占据。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媒体传播研究,他列举了美国主要媒体公司的董事会组成情况后发现,美国前六家主要媒体集团全部有“A级机构投资者”的身影。这些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信用基金、私人基金等。
作为华尔街上市企业,基金机构控制了美国最大的媒体公司——通用公司超过60%的股份。在通用公司前二十位机构投资者中,至少有六家银行:巴克利、State Street、北部信托、Fidelity、Mellon、富国银行。
拥有米老鼠、唐老鸭等经典动画形象的迪士尼公司,其股份的64%控制在机构投资者手中,其中至少有七家是银行:Fidelity、巴克利、State Street、北部信托、黑石、JP 摩根、Mellon。这其中,有多个股东与通用公司股东重合。
时代华纳集团拥有著名的华纳影业以及CNN,但在资本层面,它的82%股份掌握在金融资本手中,3594家机构投资者分享了时代华纳的规模和利润。即使那些仍然由家族控制的媒体,也不可避免地与金融业扯上关系。比如,《纽约时报》公司仍然由家族控制,但其2008年财报显示,哈伯特基金管理公司等三家金融机构持有其超过三分之一的股份。
“他们”如何掌握权力
虽然本书主旨是研究媒体,但作者更多使用了公司治理分析方法,为我们梳理出一个权力关键词:董事会交叉任职。
作者认为,近二十年来美国主要媒介公司的兼并、重组呈现明显的持续上升趋势,互相竞争的媒体在资本层面已经被紧紧绑在了一起。常用的关联方式包括:直接兼并;战略合作;共享协议;董事会成员互任(它意味着,同一位媒介高层人士同时担任两家或以上媒体公司董事会成员)。
早在1914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名为“Clayon Act”的法律,该法律提出,如果有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两家公司董事会成员的“交叉”将是不合法的:
1. 同一个人出任两家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或者董事会成员;
2. 这两家公司存在着共同市场;
3.这两家公司是竞争对手;
4.这两家公司的市值都超过2616万美元。
到上世纪末,这条法令已很难获得真正有效的执行,大量互相竞争的美国公司之间充斥着互相任职的情况,媒体公司也不例外。对美国《广告时代》杂志2008年排出的前100名媒介公司中的75家(另有25家私人公司未公布董事会组成)的高管情况,有研究者专门进行了分析和调查,结果显示:全部75家大媒体公司中,33家(约占44%)公司和榜内其他大媒体公司存在着董事会关联。其中,有20家和另外一家公司有董事会关联,有5家和另外两家公司有董事会关联,有4家和另外3家公司有董事会关联,有4家和另外4家公司有董事会关联。
这些大媒体公司的业务,几乎全部横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个媒介领域。
比如,以经营有线电视和电信业务为主的Insight传播公司,和《纽约时报》公司存在董事会关联,后者除了报纸业务外也涉足网络和广播电视。拥有大量地区电台的Citadel广播公司和美国最大的户外广告公司之一的Lamar广告公司之间,也存在着董事会关联。
媒体成为金融家的玩具?
当互联网将一切媒介置于共同平台上时,媒介公司在资本层面的高度关联,直接带来了市场的高度垄断,比如,“美国媒介”公司过去专注于报纸和杂志业务,拥有包括Star、National Enquirer、Men’s Fitness等知名杂志、报纸。和它存在董事会关联的斯克里普斯网络交互公司,专注于有线电视业务。现在,它们都拥有自己的网络平台并且提供多媒体产品,从而成为同一市场的游戏参与者。
作者的分析并非孤证。2005年美国学术界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前十大媒体集团的董事会成员中,共有188人还出现在另外288家美国和国际媒体公司的董事会上,这意味着在大的媒体集团和其他媒体公司之间,存在着内部关联。比如美国最大传媒企业中两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维亚康姆集团,实际都被同一个商人控制着。
早在2000年3月论坛公司宣布要兼并时报-镜报公司后不久,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长凯瑟琳·格雷厄姆就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呼吁保护家族报业。她认为:这项兼并是“一次不可思议的事件”,要充分认识“家族所有权所带来的多元文化的重要性”;“迄今为止,这个国家公认质量最好的报纸,都是家族掌管的产业”。可惜,她的话阻挡不了媒体集团前进的滚滚车轮。15年后,《华盛顿邮报》被格雷厄姆家族卖给了网络新贵贝佐斯。
在《新闻暗规则》里,作者进一步揭示了这种交易背后的金融游戏。2007年,地产商Sam Zell在银行贷款的支持下将拥有《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等著名报纸的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收入囊中。2008年12月,它宣布申请破产,银行业和地产商迅速收回了当初的投资,所有的债务都转由论坛公司的员工承担,后者在2009年初发现:经历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的资本动作后,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名义上属于自己,实际上负债高达130亿美元的破产企业。
的确,如本书作者所预言,藏身于大媒体集团背后的金融家们,其目标并不是企业的持续发展,而是最快、最大化的回报。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华盛顿邮报》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因为若干年前,机构投资者伯克希尔·哈撒韦就已经占了它20%以上的股份了。(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