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是武汉某高校的大二学生,不久前购买了一台价值5000多元的笔记本电脑,这次他并没有向爸妈要钱,求助的是当下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网络贷款。需要提供的资料很简单,身份证再加一段视频认证,两个工作日后6000元贷款就打到了自己的银行卡里。“现在有了网贷,买啥都不愁。”小张说。
近年来,网络借贷平台迅速崛起,为大学生创业、消费、旅游等提供各类资金。不过,一些乱象也随之出现,大学生贷款3万元利滚利变为70万元,某高校学生因无力偿还各种网络贷款共计几十万元最终跳楼自杀等骇人听闻的事件时常进入人们视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真的安枕无忧吗?大学生贷款安全如何能够得到保障?
收费名目多,学生借6000元还9000元
小王是武汉工程大学某院学生,大一时,他在班长介绍下,向班长“朋友”所在的网络金融服务平台贷款6000元。
“当初完全不了解这个东西,也不懂什么概念,只是因为需要一笔钱。”小王回忆说,该公司在登记了身份证、学生证,以及家长、辅导员的姓名和电话等基本信息后,不到一天,钱就转到了他的银行卡中。
“到手的钱比较‘坑’。”说是6000元,实际上到小王手中的只有3800元。面对公司所说扣除的“服务费用”,小王也没多想,但是几个月后,要还的钱越还越多:“对方说是我还款不及时出现了违约金,反正名目特别多。”
负债的日子里,小王备受煎熬。每天不分时段,手机只要一开机,催款电话就响个不停。“威胁你给你发律师函,打电话给你父母。”面对“恶意”催款,涉世不深的小王只好乖乖交钱了事。
“欠债还钱,还怎么维权?”小王无奈地告诉记者,“当初我就不该相信那个所谓的‘朋友’。”3个月下来,小王连本带息还了9000多元。
市场需求大,网贷平台一天接单数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校大学生贷款消费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网贷平台来完成,另一种是找校园代理人。其中,作为校园代理的学生,还以此为生财创业之道,介绍学生客户,便可以拿到服务费提成。
经熟人介绍,记者以借款人身份来到武汉另一高校校外一个“校园贷”工作室,在这个隐藏在居民楼中的出租屋前,和前来接应的学生代理“碰头”。
“像我这样办贷款的大学生还蛮多吧?”记者问。“多得很,昨天就办了3万元贷款,搞了一天,累得要死。”见记者只办5000元的贷款,学生代理有些提不起兴趣。
当记者最后以未带身份证为由离开出租屋时,学生代理还在不遗余力地“拉客”:“要是有身边需要钱的同学,记得介绍到我们这里来,一般我们中午都在。”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高校教学楼的洗手间墙上、公告栏里,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网贷平台的广告宣传单,上面清一色写着“零门槛”“无抵押”“最高5万元额度”等比较诱人的宣传字眼,还留有可以咨询的手机号码或QQ号码。
目前,各类针对大学生市场的网贷平台五花八门。由“互联网+”应运而生的网上信贷,手续简单、灵活方便。这种新型信贷方式,尽管利率高于银行,甚至还存在潜在服务收费,仍然博得众多热衷时尚的大学生欢迎。
加强教育引导,“超前消费”得喊停
在记者调查了解的部分网贷平台中,只要学生提出申请,就会无条件给予较高的贷款额度,一旦逾期未偿还,就会动用催收公司,或者提起法律诉讼,导致学生“拆东墙补西墙”现象频频发生。
记者借机采访了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向雅倩,她告诉记者:“校内的学生初创型企业,确实需要资金支持。目前大部分学生创业一般是从生活费中省出来或者家长资助的,但是在创业过程中有些比较有想法的学生,为了做产品研发、拓展市场规模,会觉得自己的资金不够用。与此同时,银行放贷审核严格,这也导致了‘校园贷’有机可乘。”
面对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向雅倩坚决反对学生以这种形式贷款:“‘校园贷’是一把双刃剑,有创业需求的学生肯定需要资金,但是学生对于民间贷款存在的风险预期不足,甄别能力不强,一旦出现资金短缺还不上钱的状况,催还债务会严重影响学生生活和学习,至于那些黑社会性质的高利贷行为,更应该查处取缔。”
采访中,针对“校园贷”现象,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教授告诉记者:“目前有一些学生存在不理性消费和攀比的现象,尤其是分期付款购买数码产品等‘奢侈品’,只想到好的一面,而忽略了超前消费暗藏的危机,希望学校引起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