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国家外长特别会议合影
前两天,因为南海仲裁近了,中国就把东盟10国的外长叫在一起,在云南玉溪开了个特别会议,商量双方的伙伴关系以及区域安全稳定问题,当然,最主要的是涉及南海的问题。
中国方面对会议的描述是“气氛是好的”。但有一些不太负责任的外媒,搞了个大新闻。
昨天下午特别会议闭幕,原计划下午召开的联合记者会延迟到傍晚6时召开。另外原本打算和王毅共同主持记者会的新加坡外长维文也提前离开会场。
《联合早报》称,对此,王毅在记者会上解释说,当天各国外长要讨论的事项很多,因此日程有所延误。此外,维文要赶搭傍晚的航班回新加坡,“他必须离开,明天他还有个内阁会议……这是难以改变的航班问题”。
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嘛,但法新社在晚上发布了一份未经核实的《东盟外长联合声明》,据称,该声明写道:东盟外长表示,对最近和眼下持续的事态发展表示严重关切,这些事件损害了信任和信心,加剧了紧张关系,可能破坏南中国海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更有西方媒体跟风评论——这份“声明”没直接提及中国,但措辞不同寻常的强硬,是对中国南海举动的严厉指责。中国外交部则指这是一份非正式的东盟文件。
这一下子在国际政坛上掀起轩然大波。然而这还只是第一波。
晚些时候,马来西亚外长称,东盟决定撤回这份声明以做出一些修改。对此没有给出任何解释,截至周二晚些时候,东盟仍然没有发布修改后的声明。
《联合早报》引述一名不愿具名的外交官消息称,会议的气氛相当凝重,东盟十国采取了“一致对外”的立场,对中国毫不留情面,让中国非常不满。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某东盟国家的一名高级外交官后来称,东盟决定不发表联合声明,各成员国如有意愿可发表单独声明。
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外长,以及之后的越南外长分别发表了各自的声明。
新加坡外长维文
根据新加坡外交部网站提供的内容,新加坡的声明提到:“维文提到东盟外长在该会议上对中国近期在南海的进展表示严重担忧。……维文也重申了新加坡长期以来在南海的立场——充分尊重法律和外交程序,和平解决争端,同时尊重国际法下自由航行和飞越自由,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在内的国际法”。
从以上情节足可看出南海问题的复杂性。
但这也让我们非常好奇,东盟十国在南海议题上究竟是什么态度?他们采取了哪些行动?
从今天开始,边驿卒将对此进行连载,以尽可能理清在南海的种种争议,为大家呈现一个清晰的事件脉络。
由于近期新加坡角色抢眼,而且是这次中国东盟外长会议的另一个轮值主席国,所以连载先从新加坡开始吧。
新加坡——中立协调者OR平衡者?
最近新加坡陷入争议,它是中美共同的朋友么?
新加坡并非南海的主权声索国,但位于南海以南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一侧,处于联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关键位置,其贸易收入与南海局势息息相关。
同时,新加坡也是东南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军事力量也较具有威慑力。此外,新加坡在国际社会非常活跃,对南海问题常有表态,因而吸引了较多的注意力。
6月1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程毕凡在媒体发表题为《新加坡“均势战略”选错了目标》的文章,指新加坡将均势战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在南海“选边站”。
7天后,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在《环球时报》发文称新加坡坚属中美共同朋友圈,文章指出:“中国的崛起意味着战略环境的重大变化,尤其对于如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家。我们希望南海问题这样的潜在摩擦点不会使整体向好的趋势脱轨。在南海问题上,新加坡秉持了一个原则性的立场,强调航行和飞越自由权,这两点是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我们不是声索国,对于各方的主权声索不选边站队。我们支持按照国际法,在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架构下和平解决争议。”
需要插一句的是,此文发表后,《环球时报》进行了“你认为新加坡属不属于‘中美共同朋友圈’”的调查,在参与的10477名网友中,97%认为“不属于”。
6月10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谈及这段辩论:新加坡欢迎中国迅速发展,以及中国在本区域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同时,我们也珍惜和美国的交流。我们不会看到中国日增的影响力,必然是以美国对本区域的贡献为代价的,或者以新加坡和美国的关系为代价的。
在东亚变局的当下,新加坡恐怕不可能保持中立。
新加坡的行事逻辑:国际法、经济利益、东盟
李光耀曾经描述: 弹丸之地的新加坡必须同美国、日本、中国等大国建立关系,以便取得平衡,否则就会被吃掉。
这是新加坡长期以来的行事逻辑。
在安全上借重美国的前提下,为了避免引起邻国的不安,新加坡刻意在政治和安全上与中国保持距离。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新加坡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支持者。
在南海议题上,新加坡也或主动或被动进行了不少表态。
新加坡认为,小国与大国之间的地位是不对等的,小国与大国之间的谈判不可能公平。只有通过国际法,小国的权利才能得到保证。
作为这一思维的自然延伸,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表示:中国的主权宣示是以国际法出现之前历史为基础,但是“即一个必须在国际社会生存的国家而言,国家有大有小,结果不能以强弱来决定”。
2011年6月19日,中国海事巡视船“海巡31”号驶向新加坡邮轮码头。新华社记者陈济朋摄
2011年6月19日,中国海巡船到访新加坡,为了消除邻国的猜忌,新加坡政府很快发布外交声明,这一声明概括了新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首先,新加坡在南海没有领土主权诉求,也不参与其中的纠纷,但是作为一个主要贸易国,任何影响国际水域航行自由的问题都事关新加坡的关键利益;新加坡希望争议各方能够保持克制,创造有利于和平解决南海纠纷的条件,确保地区和平、稳定以及经济增长;
其次,中国应更明确地澄清自己在南海的主权诉求,这样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利益,因为中国诉求的模糊性正在引起严重的国际关切(这一条广受争议,事后新加坡称这一内容系在中国海巡船到来的特殊背景下发布)
第三,新加坡希望南海问题能够依据国际海洋法解决,使南海成为每个国家的船只(包括军舰) 都可以自由航行的海域,而不需要得到某国的事先允许。这与其依靠马六甲海峡有很大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新加坡曾通过国际海洋法庭解决了自己和马来西亚的部分海岛主权纠纷,因此认为南海主权纠纷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解决。
最后,作为上一条的延伸。新加坡希望争议各方能够尽快签署实施《南海行为准则》。
今年2月,维文在接受Channel NewsAsia电视台采访时就表示,打算利用中国和东盟协调者的身份加快《南海行为准则》早日通过。这是旨在让中国和东盟最终签署从法律上各方有义务遵守的南海行为准则的一个新的尝试。
新加坡在本次外长会之前也提议扩大《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涵盖范围,把军舰和海岸警卫船只也包括在内,以避免南海冲突。
新加坡和东盟的关系也颇值得玩味。
一方面,新加坡需要借力东盟,通过团结获得更大话语权。但另一方面,与南海声索国不同,新加坡又希望能够保持一定的超脱和中立,以增强自己的地位。
巧妙的把南海议题分离是政策之一。
在2011年7月的东盟地区论坛上,新加坡外长尚穆根表示:“管束各方在南海的行为是东盟的事,主权争议则是声称拥有主权的国家之间的事。
2011年,新加坡巡回大使许通美这样谈东盟的作用:作为一个整体,东盟在南海主权和海洋划界的纠纷上没有集体立场,东盟不支持也不反对四个成员国对南海主权的要求。东盟也不对中国和东盟成员国纠纷的是非曲直采取立场。因此,任何关于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对南海的主权要求得到东盟支持的看法都是不正确的。
因此,新加坡将主权争议和南海行为分开的原则是非常明确的。类似的分离处理的技巧中方也有掌握,在昨天的记者会上王毅申明,中国与菲律宾之间就南海争端的分歧不是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问题,也不应该影响中国和东盟“友好合作的大局”。
另外,虽然新加坡一直坚持航行自由,但并未质疑中国在南海的主权。
6月2日,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表示,中国在南海的主张是有力的,虽然他可以理解东南亚国家的诉求,但是各国如果低估中国关于南海主权的合法性并因此低估中国的决心,将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
因此,总的来说,新加坡既支持双边协商解决主权纠纷,也希望各方能够依据国际海洋法,或者提交国际海洋法庭来解决。
在保持平衡方面,新加坡最近动作不少
首先,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比如今年年初美国的P-8反潜机部署新加坡。
其次,拉近和印度的关系。
据美国彭博社3月16日报道,新加坡防长黄永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加坡希望印度在南海问题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称“印度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希望其在南海的存在和参与能强化信心和促进相互理解”。
第三,和澳大利亚会晤。
3月18日,新加坡与澳大利亚两国外长会晤表示,两国将维护在南海航行及飞行自由。
第四,与日本达成共识。
4月,新加坡外长维文访问日本,围绕南海问题,双方就确立法治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作为东盟的对华谈判窗口,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希望新加坡“进一步对中国开展说服工作”。当时岸田强调称:“在南海加剧紧张局势的单方面行为正在升级,对此深表关切。”维文对此回应说“应当遵守基于规则的秩序”。
此外,就是借重东盟的力量。
然而在东盟整体行动出现问题的时候,新加坡往往会表露出担忧。
根据《海峡时报》消息,今年4月,中国宣布与东盟的文莱、柬埔寨和老挝,就南海领土争议的解决方式达成了共识,即由个别声索国谈判解决,而不是由东盟整体来参与结局。这导致了新加坡两位资深外交官的批评,称此举是要分化东盟。
本次“东盟外长指责中国”事件,可能与此相关。
会后,王毅外长表示:“这是一次及时重要的战略沟通。”
(参考资料:李明江,张宏洲:《新加坡的南海政策:中立有为、稳定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