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讯:国家网信办严打网络虚假新闻 网络媒体勿闯"禁区"
人民网7月4日电(传媒频道综合报道) 近年来,“虚假新闻”“新闻反转”等舆论事件频发,其中多数都是由于某些编辑记者思想认识不到位、业务水平不过关、把关核实不负责等原因,引发了不良后果。为进一步打击和防范网络虚假新闻,国家网信办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制止虚假新闻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各新闻网站在日常采编过程中严禁出现的几种违规情况。今后网络媒体在日常新闻采编工作中应引以为戒,不要为了追求访问量或营造舆论而硬闯“禁区”。
■《通知》中规定的“严禁”事项
·严禁网站不标注或虚假标注新闻来源
国家网信办曾总结“网络转载六大乱象”。其中“伪造新闻来源”和“洗稿”赫然在列。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商业网站不得自采新闻。目前个别新闻网站与商业网站违规合作“洗稿”,后者采写的稿件交前者首发,最终将稿件“洗白”,变为“正规”来源。今后这种行径将被明令禁止。
·严禁道听途说编造新闻或凭猜测想象歪曲事实
春节期间,一篇题为《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丨返乡日记》的文章经微信、微博转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面对各种终端上描绘的那座“礼崩乐坏”的东北村庄,人们在转发讨论中将信将疑:心目中的乡土中国真的凋敝如斯吗?真相如何?记者深入事件发生地调查,发现“返乡日记”并非“返乡之作”,文中描绘的礼崩乐坏的“时间、人物、地点都是虚构的”。
该篇报道引发了极坏的社会影响,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依法吊销涉事记者的新闻记者证,并将其列入新闻采编不良从业行为记录,对发布该虚假新闻的《财经》杂志和未经核实转载该虚假新闻的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中国台湾网等分别作出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责成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依法对《文萃报》等报刊及其所办网络媒体作出行政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详细】
·严禁盲目追求时效,未经核实将社交工具等网络平台上的内容直接作为新闻报道刊发
2015年9月14日、15日,四川《华西都市报》、上海《新闻晨报》分别通过其微博发布“四川小伙在南极开火锅店”的新闻信息。经核查,该新闻为某一微信公众号编发的虚假新闻,后经网易新闻客户端等网络媒体转发引起公众关注,《华西都市报》、《新闻晨报》未经核实,通过微博予以转载,扩大了不良影响。2016年1月4日,上海报业集团所属的澎湃新闻网发布虚假新闻“江西九江浔阳区发生6.9级地震”。经查,该新闻为中国地震台网的测试信息,澎湃新闻网未经核实进行报道,导致虚假新闻传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详细】
如果说纸媒“以讹传讹”折射的是当前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集体浮躁与焦虑的话,势头正旺的“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发布虚假新闻,以假传假,则更多地源自从业者不负责任的心态。当新媒体人享受着技术给自己的职业和生活带来的更多便利之时,不妨问问自己的内心,有没有尽到一名合格的媒体人应尽到的把关责任,有没有真正明白“把关”二字背后,有多少沉甸甸的责任。【详细】
》》》延伸阅读
■学者观点
·新媒体虚假失实报道的原因及对策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客观、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不管在什么平台上发布的报道,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传统媒体不能违背这个原则,新媒体同样也不能违背这个原则。【详细】
·网络背景下的新闻伦理浅析
借助于互联网这一重要载体,网络新闻呈现出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受众广泛等特征,逐渐成为传统媒介的重要补充部分,并对其地位带来不小的挑战。然而,由于当前我国网络监管不足以及部分门户网站自身建设的原因,使得网络新闻产生了诸多争议性话题,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网络新闻伦理的讨论。【详细】
■媒体评论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闻如钟 不差分秒
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一定要把新闻的真实准确作为工作的最高准则,而不要急急如风,为求所谓的时效将未加核实的次品假货塞给读者,其结果只能误人误己。因为虚假新闻事件而受到处罚的媒体和媒体人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其中有很多还是中央大报管理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尤其令人感到痛心和遗憾。【详细】
·新华每日电讯:跟着假新闻跑的媒体失职了
进入自媒体时代,舆论生态比过去更复杂、更微妙,因此更需要媒体尤其是权威媒体能起到“定海神针”之效。在一些网友随手转发网贴时,媒体人应该多一分警惕;在一些微信公号急着“蹭热点”时,专业媒体不应盲从。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专业、客观、权威,网络舆论场的“风浪”越大,媒体的价值越能凸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