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区发布新金融创新成果 租赁业成重头戏
天津网讯 天津日报记者 岳付玉 昨天,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发布了新一批金融创新成果。本次发布主要集中于天津金融改革创新亮点之一的租赁业。
10项创新措施落地
去年底,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即“金改30条”。其中,在促进租赁业发展方面可细化为17项创新措施。昨天,人行天津分行相关人士表示,截至目前,已有10项措施落地实施,主要包括: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租赁公司按宏观审慎原则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或按规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可调回区内使用;自贸试验区内租赁公司的境外母公司可按规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除金融租赁公司以外的租赁公司跨国企业集团均可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租赁公司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下放银行办理业务;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外汇资本金实行意愿结汇业务;允许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收取外币租金业务等。
该人士透露,“金改30条”实施,在促进租赁业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5月末,区内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收取外币租金181笔、金额4.4亿美元,共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超百万美元,减少汇兑损失最高达2%。区内企业办理售后回租项下境内支付外币设备价款业务8笔、金额2.1亿美元,有效解决承租人后续资金使用中面临的货币错配问题,交易双方均可有效避免汇兑风险。
五大创新案例极具推广性
此次发布会发布了5个极具推广性的创新案例。
其一,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开展进口设备保税租赁业务,将交易主体锁定在“境内关外”的保税区中,避免了因名义出关而带来的关税支出,有效降低客户综合融资成本;其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通过海外租赁保险服务,丰富企业融资渠道,为船东解决融资需求,大幅降低融资成本,推动船舶设备出口,有效推动了融资租赁业务创新发展;其三,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为租赁企业提供商业合同履约保证险,通过保险产品为租赁企业提供增信,以自身信誉转嫁合同违约风险、减少合同各方的成本,为租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快速获得资金支持提供有力支持;其四,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协助租赁企业搭建天津首个租赁公司项下外币现金管理平台,有效满足企业统筹使用境内外外汇资金的需要;其五,浦发银行天津自贸区分行通过帮助租赁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积极帮助租赁企业补充流动性,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国家级租赁和新金融产业园起步区投用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国家级租赁和新金融产业园起步区在东疆保税港区建成投用,多家租赁、新金融企业及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即将进驻。产业园以租赁产业为核心,立足实体经济和资天津场,旨在形成租赁产业链两头延伸的聚集机制,打造投融资与跨境资本流动相结合的国际化平台。
该项目是天津自贸试验区落实国务院“加快建设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载体。此外,东疆还建立了医疗设备租赁后续监管电子系统,并已投入使用,该系统将为医疗设备租赁业务创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平台。
机构实力 业务规模 创新成果领跑全国
天津打造租赁业创新基地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成果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天津总部型法人租赁公司达到77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460家。注册资本32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21亿元。租赁公司总资产超过77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00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飞机、国际航运船舶和海工平台租赁业务分别占全国的90%、80%和100%。天津租赁业机构实力、业务规模和创新成果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对全国租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天津将租赁业放在发展的突出位置,大力推动政策制度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支持租赁公司和租赁业务创新发展,形成了租赁业聚集区和创新基地。工银金融租赁、民生金融租赁、兴业金融租赁、渤海租赁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天津并发展壮大。华运金融租赁公司作为全国首家民营金融租赁公司,中铁建金融租赁公司作为大型制造业央企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均先后落户于此。率先开展SPV租赁、保税租赁、跨境租赁、离岸租赁、转口租赁、联合租赁、基础设施租赁、批量中小企业租赁、租赁资产交易等数十种创新业务模式,大部分已向全国推广。
目前,天津租赁业已形成以航空、航运、海洋工程为特色,汽车、能源设施、轨道交通、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医疗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全面发展的格局,为制造型厂商、服务业企业、政府融资平台、中小微企业和农村主体提供了多元化、差异化服务,打通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仅次于传统信贷和资天津场的重要融资渠道,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