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山》日报网站7月14日文章,原题:审视中国的过去,理解中国的将来目前,美中关系存在诸多复杂性和挑战,但两国领导人似乎一致认定,两国关系已变成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然而,这种关系的矛盾性妨碍美国制定一贯和有效的对华政策。
中国常被视为我们的朋友,同时又是敌人和调解人。更有甚者,许多时候,两国之间的沟通问题和言语冲突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笔者最近参加中美交流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行,访问了北京、重庆和上海,对这种困难有着切身体会。
不过,如果说此次中国行有什么让我注意的,那就是该国5000多年的历史对北京的所有决定所起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国以天下的中心自居,周围是边缘国家,许多以前常被称为“蛮夷”。中国历来鲜有扩张野心,把周边的“次要”国家视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中心观念寻求的是文化而非领土的支配地位。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
纵观历史,中国屡遭内外攻击,时时处于守势,这给该国留下印记。中国深知,绝不可能征服所有周边邻国,也绝不会彻底安全,因而总是感到不安全。为摆脱这种困境,中国依靠软实力包括文化力量迫使邻国合作、甚至同化。
中国和世界继续探索后冷战的世界秩序,而了解中国的历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北京的目标和抱负。中国无疑想扩大地区影响力和权力,但从过去的历史看,中国未必在寻求领土征服和胜利。相反,中国可能想要增强软实力,这可从中国更大程度地参与全球事务看出。
中国对权力平衡和世界霸主的威胁,因为中国潜在的力量和增长而被放大。激烈的言辞很容易让人失去判断,从而过于夸大领土争端,把它视为中国即将称霸地区和全球的开始。但对于宣称美中注定战争的悲观类比和理论,历史或许能让人放心一些。
中国的政策在变,这意味着美国的对策也要不同。同时,明智的做法是留意中国的丰富历史和志向,不忘掉但也不要夸大中国的地区行动。这将有助于引导美中关系迈向空前高度。(作者克里夫·斯特恩斯曾任美国佛罗里达州第六国会选区众议员,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