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 » 外媒 » 正文

全球报道:陈刚 中国的东亚经济一体化被彻底打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26  来源:联合早报
核心提示:不断升温的南中国海主权争议,因海牙仲裁庭的仲裁结果出炉而火上浇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更令中国的外交立场变得强

不断升温的南中国海主权争议,因海牙仲裁庭的仲裁结果出炉而火上浇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更令中国的外交立场变得强硬。在各方日趋关注后仲裁时代东亚安全局势的同时,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方面,在于中国曾经致力于推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因安全乱局而暂时中断。

在美国倡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轨道上进行的区域经济合作,有望后来居上,一旦美国完成国内批准程序,该协定很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亚洲经济体加入。

美中之间在东亚事务上的战略竞争,在2008年之后变得越来越明显。为了应对崛起的中国在亚太地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美国于2009年提出了“重返亚洲”战略。表面上看,美国的“重返”主要体现在安全和外交领域,除了加强和区域内传统盟国的战略关系外,美国调整了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资源分配,增加了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和外交投入。

然而,美国重返亚太的动机,往往被简单化为局限在安全和政治领域。事实上,美国重返的一个重要动机,还在于对中国当时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迅猛表示警觉。中国和亚细安之间的自贸区建设,在21世纪的头10年里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进展,不仅双边贸易猛增,而且产业间围绕全球价值链进行的分工与整合,进入新的阶段。

加上中国和日本、韩国两大经济体的贸易发展也很迅速,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崛起,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变得越发明显,有望和欧盟、北美两大经济圈分庭抗礼。美方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和亚细安之间的货物贸易为1950亿美元,到了2012年,这一数据只微弱增长1.5%到198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和亚细安贸易增长在10%以上。

为了使亚太经济整合重新回到美国倡导的经济理念和轨道上,美国在2009年11月正式提出扩大TPP计划,而围绕TPP所进行的贸易谈判,也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面上看,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着重安全和军事,实际上美国更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战略,重新夺回亚太经济整合的主导权,因为在当今世界,决定大国间力量对比的首先是国家经济实力,以及该国对全球经济秩序的影响力。

2010年,中国与亚细安全面建成自由贸易区。同时,中、日、韩三国的自贸谈判以及这三国和亚细安(10+3)的区域合作也开始启动。不仅如此,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中国,还希望尽力推动亚细安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这一自贸协定不仅包括中、日、韩和东南亚各国,还涵盖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邻近亚太经济体。中国当时对本区域按照中国版本进行自由贸易谈判的蓝图雄心勃勃。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看来,无论是中国-亚细安自由贸易区升级版(10+1)、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还是RCEP(10+6)谈判,都已陷入僵局,短期内看不到突破的可能。即便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基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下的服务贸易协定,也因台湾爆发“太阳花”学运而搁置起来。

反之,对于美国而言,不仅在安全和外交方面和亚洲诸国全面加强了合作和联系,其推行的TPP经济计划初步获得了成功,12个环太平洋国家在协定上签字,目前正进入各国国内批准阶段。如此看来,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有望作为成功的国际战略载入现代国际关系史。

对于中国而言,与周边一些国家安全形势的恶化以及互信的减损,不仅对中国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构成挑战,也对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和自贸谈判影响很大。国际政治与经济从来都交织在一起,国家之间缺少良好的政治与安全环境,经济关系也很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当年美国提出“重返亚洲”战略和TPP谈判时,中国多数学者将之视为在政治上遏制和围堵中国的政策,较少看到其可能在经济上对中国带来的挑战。如何应对TPP则缺乏深入的探讨,多数人寄托于美国国会可能会否决TPP。在目前南中国海仲裁案吸引大多数学者关注的情况下,很少有人在考虑一旦TPP成功获得美国国会批准,会如何重塑亚太的经济格局。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向当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那样,选择申请加入TPP,目前中国学界更是缺乏足够的讨论。

过去30年中国快速的崛起缘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稳定而友好的周边环境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国大陆而言,无论是东北亚的日本、韩国、台湾、香港,还是东南亚诸国,都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依托和贸易、投资伙伴。整个东亚地区拥有众多的人口、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优越的地理优势,这一地区必然成为全球经济低迷形势下的大国必争之地。

除美国外,欧盟、俄罗斯等也表现出与东亚经济圈成员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极大兴趣。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政府在本世纪初启动与亚细安的自贸区谈判,是非常有远见的。但必须看到,一旦中国与其中一些国家的关系因南中国海等问题恶化,其他国家和地区会快速跟进填补空白。

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就南中国海问题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在今天仍有很大借鉴意义。在他所处的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面临着比今天更大的挑战,他却能沉着应对,开辟出有利于中国崛起的良好周边环境。今天的中国政府应该有能力运用同样的外交智慧,重新塑造友好而和平的周边政治和经济环境。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