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苏 » 正文

全球资讯:八大平台现场直播 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舌尖安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29
核心提示:八大平台现场直播,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舌尖安全”好给力——代表委员犀利提问厅长局长当场回应图为专题询问现场。袁宁摄中国

八大平台现场直播,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舌尖安全”好给力——

代表委员犀利提问厅长局长当场回应

图为专题询问现场。袁宁摄

中国江苏网7月29日讯  28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围绕省政府《关于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两个多小时的询问现场在中国江苏网、江苏卫视公共频道、荔枝新闻客户端等八大平台直播,创下人大专题询问开放度之最。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宏坤主持会议。联组会议上,7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3位省人大代表犀利提问,省农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应询。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全程聆听,并在询问结束就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整改提出要求。

出口内销质量为何不同质

药物添加剂的使用备受消费者关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吴建坤问,如何有效管控违禁品的使用?如何引导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表示,关键在于加强市场整顿,对农药经营主体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农资打假,并对生产者进行引导。同时,创新管理机制,实行定点经营、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农药集中配送。而提高农民素质是个长期过程,需要引导农民精准化投放,推广绿色肥料和有机肥料,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少农业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滕勇参加调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他问道,对水产品药物超标,有何解决之道?为什么境内销售的水产品不能和出口水产品同质?

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汤建鸣说,解决水产品药物超标,首先要抓源头,他们今年和农委一起推动稻田养鱼养虾模式,很有成效;其次是抓好用药,抓好监管检测,全省已有200多个检测点,提高了检测频次。

针对水产品国际国内质量不同问题,汤建鸣回答,出口水产品主要是大型龙头企业组织生产,设备强、信誉好,自律能力强,在质监基础上,出口检验检疫局最后把关,质量全程可控。而国内市场水产品情况复杂,千家万户生产,监管难,“现在我们抽检率98%以上,还有2个百分点就是薄弱环节”。同时,处罚力度太小,对违法惩戒比较低,法律法规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列席的省人大代表荀荣也提到散户管控问题。吴沛良说,这确实是农产品质量监管中一个难题,难就难在过度分散,劳动力素质不高。他表示,会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通过乡镇农机推广站普及到千家万户。探索专业化的防治队伍,由专业化队伍来帮忙,通过社会化、社会组织来提高科学养殖种植水平。建立监管网络,每个村都有协管员,巡查解决散户管理问题。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和例行监测,提高检测频次,提醒生产者何时该用药、如何精准用药。

江苏正为划定禁产区做准备

从产地准出到市场准入,如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制度?省人大代表张导、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陈惠娟都提出相关问题。

省食药监局局长胡晓抒说,江苏现有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113个、农贸市场2707个,部分地区、部分单位的确存在准入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去年以来,食药监局和农委、海洋渔业局专门印发工作意见,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准出的衔接,明确农产品统一使用产购销凭证。省财政专门拨付18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贸市场的快检,加强农产品准入准出的检测。下一步将加强执法检查,推进网络化管理,每个地方都要落实制度、落实到人。下半年将出台快速检验的指导意见,加强技术指导。进一步落实食品小摊贩、小作坊管理办法,开展抗生素、农产品农药专项整治。

吴沛良说,3月1日我省颁布市场监测标准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这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江苏要带头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从规模生产主体抓起,抓好“三品一标”生产企业,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省人大代表顾正中提问,近两年工业、农业面源、水体环境污染已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来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并向社会公布,我省这方面工作开展情况怎样?准备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土壤和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和治理?

省农委副主任李俊超表示,我省尚未划定农产品禁产区,主要是国家还没有相应的办法。明年国家禁产区划定办法会出台。而我省2012年开始就进行专家普查,省财政支付2000万元进行详查。我省土壤详查到明年上半年将会结束。

虽然没有禁产区,但江苏已采取措施,对禁产区进行修复和治理,如通过土壤调理剂,调节土壤酸度,降低现有重金属有效性;采用生物技术,通过种植一些重金属吸附能力强的生物,把毒素移除。

省环保厅副厅长蒋巍说,我省在全国率先划定省级生态红线,22%的国土面积划定成不开发地,省财政3年拿出45亿元用于生态补偿,全面开展水、气、土壤治理。去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土壤管理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方案,把农业用地作为重点,把保障农产品安全质量作为重点。江苏要进行全面的土壤调查。

网络食品销售将成监控重点

省人大代表邢卫锋说,全省地产蔬菜农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物及药物残留、水产品药物残留省级抽检合格率,都达97%甚至99%,这与老百姓的获得感完全不是一回事。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层检测队伍、能力和手段薄弱,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强化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晨曦认为,虽然政府投入资金不少,但基层监管队伍依然薄弱,能力依然不足。

吴沛良回答,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方面是产出来的,一方面是管出来的,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相当重要。要加强属地管理责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公共安全,希望地方政府建立农产品质量专职监测队伍。进一步充实监管队伍,既推广农业技术,也抓农产品质量监管,一岗双责。进一步创新完善基层监管机制,把可以量化和考核的监管和检测给外包。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主体第一责任意识,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发现问题严格查处。现在违法责任较轻,要对法律进行完善。

省财政厅厅长刘捍东说,我省“十一五”期间就已设立农产品质量资金,主要用在队伍体系的建设,检测和检疫设备的购置和运行,质量安全体系的绩效评价。现在对资金使用加大绩效评价和质量检查,把考评结果作为第二年分配财政资金的主要依据:使用不好的,第二年减少;使用较好、效果明显的,第二年增加。对检查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涉及到具体人的,进行必要处罚,尽可能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郭旺珍认为,市场上标有“三品一标”的农产品存在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她询问,“三品一标”农产品是怎么评选出来的?消费者如何进行辨认?管理者如何进行规范管理?

吴沛良回答,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的评定有分别的标准和管理机构。辨别标志是真是假,要查防伪码,通过短信来查询,或上专门网站查询。我们已建立管理办法,防止标志标识超范围使用,查质量,查企业。每年年检,重点检查产地环境有没有污染,管控措施有没有到位。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萍问,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如何查处和打击?省公安厅副厅长吴跃章说,2011年开始,我们每年都在全省开展这类犯罪的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全省就破获此类犯罪14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3人。省公安厅与省农委、省食药监局等部门协调配合,互通情报信息,联手整治市场,联合打击侦办案件,正在形成高效查处和打击的机制。下一步将全力开辟互联网战场,严打用微信销售假冒伪劣食用产品的网络新型犯罪。

本报记者王晓映实习生张兰兰

标签:

责任编辑:孟涛、马燕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