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安徽 » 正文

全球报道:副校长举报校长风波后,合工大又遇新麻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09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合工大在安徽宣城校区减招千人专业砍半,宣城上告省委省政府澎湃新闻记者 李闻莺 程真正处于副校长举报校长“评奖申报材

原标题:合工大在安徽宣城校区减招千人专业砍半,宣城上告省委省政府

澎湃新闻记者 李闻莺 程真

正处于副校长举报校长“评奖申报材料造假”漩涡中的合肥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合工大”),又遇到了新的麻烦。

澎湃新闻日前获悉,因合工大大幅压缩该校宣城校区招生规模,安徽省宣城市政府于今年6月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两次发函至合工大,并抄报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教育厅。

上述文件显示,宣城市政府在对合工大2016年招生简章中将宣城校区招生专业由30个减为16个、招生计划由3000人减为2000人“感到十分不解,非常吃惊”。

宣城市政府还在去函中指出,“贵校(合工大)突然单方面宣布减招,严重破坏了《合作协议》,完全违背了厅(安徽省教育厅)市校(合工大)联席会议精神,对市校合作和宣城校区的稳定、发展会带来消极后果。如果引发社会不安,市校双方无法向省委省政府、教育部交代,市委市政府也无法向全市人民交代,贵校也无法向为宣城校区付出辛勤汗水的教职工及广大学生交代。”

8月8日,宣城市政府办公室向澎湃新闻确认了上述两份文件的真实性。

宣城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国平认为,合工大宣城校区引进和建设,宣城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可以说,这所高校不仅是合工大的,同时也是宣城的。对于合工大宣城校区的发展思路,宣城市政府曾多次主动与合工大沟通,但对方依然在没有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单方面发布压缩招生规模的信息。

刘国平同时表示,两次去函之后,合工大至今没有回复。之所以将情况上报至安徽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也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考虑、关注合工大宣城校区的未来发展。

对于宣城市政府的说法,澎湃新闻于8月8日致电合工大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截至发稿前,对方未做回复。

两次致函

据澎湃新闻掌握的信息,宣城市政府两次致函合工大的时间为2016年6月1日和6月21日。

去函标题分别为《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要求立即重新审定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招生计划的函》(宣政秘【2016】116号)和《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合肥工业大学单方面发布宣城校区2016年招生计划的意见》(宣政秘【2016】125号)。

函件除了发往合工大,还同时报送了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其中宣政秘【2016】116号文抄报安徽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宣政秘【2016】125号文抄送安徽省委、省政府、谢广祥副省长、方春明副省长和省教育厅。

两份文件的主题均与合工大压缩2016年宣城校区的招生规模有关。

在宣政秘【2016】125号文中,宣城市政府较为详细地透露了最近一年与合工大的沟通过程。

该文称,“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宣城市政府)不断听到关于贵校拟对宣城校区办学方案进行调整的消息。”

对此,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分别于(2015年)8月14日、11月26日赴合肥登门协商,也多次专函表态,并诚邀贵校领导来宣协商。贵校对此消息多次予以否认,并声称保证不会对宣城校区办学做大的调整。“(2015年)12月8日贵校主要领导与我市通气时称只是一个初步想法,如有明确思路及初步方案一定会提前与我们通气商量。”

宣政秘【2016】125号文还提到,“在今年3月11日由我(宣城)市提请召开的厅市校三方联席会议上,贵校终于正式承认了对宣城校区调整的思想。我市虽然感觉突然、无法接受,但出于尊重贵校‘双创’的考虑,同意对宣城校区招生专业和规模在近年内略作微调。但强调,一切调整都要遵循教育部批复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必须与宣城校区办学资源、现有基础条件相匹配,不能造成校区资源浪费和优势学科较大流失。贵校表态尽快将学校的调整思路、方案与我市讨论。三方联席会议上教育厅要求,校、市双方要加强沟通协商,特别是宣城校区2016年招生专业和计划,必须经双方商定、形成一致意见后,再上报、公布、实施。”

宣政秘【2016】116号文也显示,在3月11日召开的联席会议上,宣城市政府虽然对宣城校区招生计划同意做微调,但强调不能将原3000人规模做太大调整,保底为2500人,不能造成宣城校区的资源浪费。

为主动做好沟通、协商工作,宣城市政府还曾于4月20日再次发函至合工大,请求尽快协商宣城校区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事宜。该市主要领导一直等候合工大领导来宣,并随时等待消息赴合工大商谈,但始终没有得到合工大方面的回应。

澎湃新闻查询合工大本科招生网发现,今年5月28日,该校曾发布《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其中第三章第八条显示,2016年该校计划招收普通本科生8200人,其中合肥校区招生6200人,宣城校区招生2000人。

另据公开信息,合工大宣城校区自2012年投入使用以来,针对本科生的录取数量第一年为2600人,第二、三、四年均为3000人。

此次合工大将宣城校区本科生录取规模大幅压缩,宣城市政府难以接受。

该市在去宣政秘【2016】125号文中强调,宣城市政府一直按照厅市校三方联席会议的要求,多次提议、致函、邀请合工大与其协商宣城校区办学事宜。合工大方面未作任何回应,且在没有就宣城校区的调整事宜与其联系通气的情况下,突然单方面发布了宣城校区2016年招生专业骤减一半,规模锐减三分之一的招生简章,“我们非常震惊!”

宣城市政府还在去函中认为,合工大的做法不利于宣城校区长远发展,不符合省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精神和教育部批复及《市校合作协议》原则,也违背了厅市校联席会议达成的重要共识。

函末,宣城市政府“敦请贵校(合工大)要清醒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保持校区的健康稳定发展,也期待贵校就此作出说明。”

校市共建

宣城市政府对合工大宣城校区办学方案调整做出如此强烈的反应,其实并不意外。

在合工大宣城校区落户之前,这座皖南小城曾是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中两个没有本科院校的地级市之一。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工大、宣城市政府共同建设合工大宣城校区。该校区坐落在宣城市区南部,占地面积3135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建设。

2011年9月29日,宣城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合工大和宣城市政府《共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合作协议》。

具体内容包括:同意宣城市负责建好宣城校区,无偿交付合工大;同意在宣城校区建成招生的2012年即安排2000万元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并从2013年开始,以不低于宣城当年地方教育经费支出增长比例,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宣城校区;同意当时筹建中的奥体中心部分场馆在建成后,优先提供给合工大宣城校区作为教学无偿使用;同意市政府在征地拆迁之外,筹措18亿元用于宣城校区建设。

2012年,合工大宣城校区首届招生,宣城校区与合肥校区按两个代码,面向全国一本线以上招生。

与合肥校区一样,合工大宣城校区学生完成学业后,按照合工大学籍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符合毕业条件的颁发同一合工大本科学历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同一学士学位证书。

合工大宣城校区设有机械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商学系、化工与食品加工系5个系,1个基础部,共30多个本科专业。校区目前有在校本科生11600余名,研究生100名。2016年计划招收2000名本科生,102名硕士研究生。

引进一所知名工科院校,也让宣城市备感自豪。

宣城市政府在宣政秘【2016】116号文中称,合工大宣城校区是该市几年来一直举全市之力持之以恒建设的校园。籍由合工大宣城校区的落户,宣城市也实现了“211一步登天”,成为全省除省会合肥外,第二个拥有“211工程”高校的地级市。

宣城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国平告诉澎湃新闻,合工大宣城校区的建成,用“举全市之力”形容并不为过。“包括土地在内,该市对该校的投入折合人民币大约达到50亿元,这对地方财政并不宽裕的宣城而言,不是一笔小数字。”

刘国平还透露,学校建设过程中,大到工程推进、小到环境卫生,宣城市各级机关单位都积极参与。某种程度讲,“合工大的老师只要拎个包,过来上课就行了”。

宣城市在为合工大宣城校区所做努力,公开报道亦有体现。

2012年9月17日,合工大宣城校区首届学生开学之际,《宣城日报》曾在头版头条发布标题为《梦圆今朝》的报道。

报道称,“由于种种原因,我(宣城)市历史上曾经的一所本科高校——安徽劳动大学于1982年7月搬出了宣城,这成为所有宣城人的遗憾。何时能够再建一所本科重点高校,也成了全市人民心中挥之不去的多年梦想。”

报道还显示,从2011年9月所有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当年12月31日正式开工,到2012年9月首届学生开学投入使用,合工大宣城校区仅用了一年时间。这是宣城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被称为“宣城速度”。

“宣城速度”建成的合工大宣城校区,也被视为高校与地方合作的典范。

据合工大宣城校区官网介绍,该校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皖江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开创了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昔日的合作典范,为何被压缩招生规模?刘国平表示“不能理解”。

他坦言,合工大宣城校区招生规模如何调整,决定权确实不在宣城市这一层面。但学校是合工大和宣城市合作建成的,宣城市委、市政府自然会对它未来的发展、定位有一些建议、想法。

刘国平还透露,自从传出合工大有压缩招生规模的想法,宣城市政府多次寻求进一步沟通,希望合工大“亮出底牌”,效果都不尽人意。合工大内部到底怎么酝酿、如何形成这样一个结果,宣城市不得而知。

也是基于这一现实情况,宣城市政府将函件抄送安徽省委省政府。

刘国平坦言,两份函件,表达了宣城对合工大宣城校区的态度。将情况汇报至省里,也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考虑、关心合工大宣城校区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被宣城市政府“告到”安徽省委省政府,作为一所全国知名工科院校的合工大,近期还遭遇了另一个麻烦事件。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合工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大勇2016年7月实名向该校纪委、学术委员会举报校长梁樑在“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申报过程中“材料造假”。

举报信中,曾担任合工大宣城校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朱大勇也提及了合工大宣城校区的问题。

他写道,“对于宣城校区,不与分管领导事先沟通,不认真论证,全盘推翻党委已有的决定,没有党委新的正式决策文件,不顾宣城市政府强烈抗议,强行对宣城校区作重大调整,将好端端建设起来的宣城校区搞得一塌糊涂,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朱大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梁樑(2013年12月)到了合工大以后,“我到宣城校区负责全面工作,所以我在合工大的大部分教学工作分给他了”。

2015年7月,时任合工大党委常委、副校长的梁樑被任命为合工大校长。

对于媒体关于“在学校的几个副校长里,你分管的工作好像很少”的问题,朱大勇说,“我只是分管翡翠湖校区的管委会。我曾多次提出来给我多分配一些工作。我从宣城校区回来以后也有其他副校长的工作全面调整了,没有一个分给我的。这就是我们工大的现实,因为我对宣城校区有自己的意见。”

对于副校长举报校长这一事件,刘国平表示,这是合工大内部的事情,宣城不会介入。仅就宣城校区而言,他们希望学校能够恢复至合理的招生规模,至少“接近原来的规模”。

学校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在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六安路校区、翡翠湖校区(以上合称为合肥校区),同时在安徽省宣城市设有合工大宣城校区,并与合肥市共建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形成了“一校五区”的办学格局。

公开资料显示,合工大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共建高校。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