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 常红)第二部《二十国集团(G20)经济热点分析报告(2016-2017)》近日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就2016-2017年间G20结构改革与提升全球经济增长活力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
报告认为,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生力军,中国和其他新兴大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经济格局重新组合加速,多极化趋势明显增强,但发达国家占据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和价值链的优势地位,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冲突,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在财政收支、国际收支、就业和收入、宏观政策等方面存在结构性失衡。具体表现为:一是经济增长分化明显, 区域经济协调性减弱。美国经济复苏态势相对明朗,欧盟整体上深陷降级下滑的泥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态势及政策取向均呈现脆弱性和敏感性,内部分化的趋势比较明显。短期经济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以后,受到外部需求持续疲弱、国际资本流出的影响,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失去强劲增长势头,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滑落,加之能源价格大幅度下跌,过度依赖能源出口和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国家经济出现困难,甚至出现经济下降。二是经常项目失衡和政府债务负担加重。各国的经常项目失衡比较严重,规模较大,持续时间长,大部分国家都是出现扩大现象,得到改善的不多。各国普遍面临财政赤字严重、政府债务过高的问题,特别是多个欧洲国家相继爆发了债务危机,主要经济大国的债务水平已经达到危险的警戒线。三是失业率上升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不但发达国家失业率一直处于高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失业率也处于攀升趋势。四是国际贸易失衡和贸易保护主义并存。贸易保护的打击对象从密集型产业扩展到了新能源网高科技产物,保护范围从商品贸易领域扩展到服务和金融领域。贸易摩擦由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扩展到发达国家之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在上升,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贸易摩擦遍布各类国家之间。五是政策不协调和资本无序流动。基于本国利益和经济发展目标的考虑,各国出台的经济政策往往是以邻为壑、相互冲突的,政策的不协调,进一步造成了世界经济结构性失衡,特别表现在国际资本流动无序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严重。
报告分别以美国、墨西哥和巴西为代表分析了G20中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金砖国家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和主要任务。报告指出:危机发生后,G20国家纷纷从生产领域,财税领域,金融领域,劳动力市场领域,教育与培训领域,社会福利领域等六大领域推动全面的结构性改革。总体上看,1.相比较其他国家,美国的结构性改革覆盖面广,力度大,各领域改革基本同步进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结构性改革后美国经济温和复苏,基本面逐步改善;银行业逐步恢复健康运行,但仍存在不稳定因素;财税领域的结构性改革措施应当适度调整。2.结构性改革后,墨西哥经济竞争力有所提升,宏观基本面向好;社会问题仍然突出,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制加快改革;非贸易壁垒仍然较为突出,垄断领域需要进一步扩大竞争;短期内,墨西哥仍然应当注意外部风险的防范,长期内应需要进一步推动财政教育方面的结构性改革。3.巴西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开始较早,并且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且对于稳定国内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政治的原因,一些计划和规则无法较好地落实,并且在贸易领域甚至出现了自由化程度降低的现象。
报告进一步重点分析了中国在G20国家结构性改革进程中的作为与方向。报告指出,现阶段中国,在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发展历程,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瓶颈和制约,解决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实现,而中国的结构性改革总体而言应该以经济转型为主线。通过结构性改革要实现的经济转型的目标主要包括克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出口拉动、投资拉动向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能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报告提出中国的结构性改革应当以供给侧改革为主导,财税改革为基础,金融改革为立足点,形成综合的结构性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