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相信,在那个没有Photoshop、美颜相机的时代,那些女明星的照片都是真的美。作为一个心直口快的人,我又忍不住想要动手戳破那些“旧时光总是格外美好”的奇怪迷思。
一年前有人在国外论坛Reddit发了一张琼·克劳馥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宣传照和它的原片儿。两相对比,你会发现除了调亮、去皱、调整脸型,还有深度磨皮。据说当年这张图片出自修图师詹姆斯·夏普(James Sharp)之手,是足足花了6个小时的精修。
既然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已经在修照片,那么我们可以大胆怀疑,同时代的女星以及后来女明星们的包装团队应该也能掌握这种极其必要的生存技能。
然后我就那么随便一搜,找到了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的修图记录。为了纪念《蒂凡尼的早餐》电影上映50年,官方出了一本回顾当年电影拍摄内幕的书。但这本书的一些细节总让人觉得对女主角不怀好意。除了爆出原著作者心目中的女主其实是玛丽莲·梦露以外,还公布了一张奥黛丽·赫本的修图照片。图片的勾勾画画都是拜美术指导所赐。显然他觉得时年32岁的赫本需要修掉一些面部细纹以及全脸磨皮。
而除了好莱坞明星,商界长期坚持修片的是大金融家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因为患有皮肤病,他有一个形状过于突出,并且颜色发紫的鼻子。如果你在网上搜他的照片,就几乎没有没修过的。为了保护个人形象,摩根痛恨一切偷拍。以至于当年还上演过“金融大亨当街动手打记者”的戏码,并且也留下了照片。然而,即使是在这张照片里,可能是因为曝光过度,也可能同样被修片过,也没有透露出他鼻子真实的状况。
如果你用“毫无PS痕迹”来形容这些修改过的照片,其实是非常正确的表述。因为当年的确没有Photoshop。我很好奇他们到底怎么修图的,于是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找到几本小册子以及100多年前,售价25美分、夹杂着各种摄影器材促销广告的月刊。然后,对修图这件事儿有了全新且系统性的认识。
20世纪初,修片技术在摄影圈已经不算是高科技。当年人家没有一键美颜,全靠一把小刀和一根铅笔。由于当时的黑白胶片都是负片冲印,得到正像的显影。所以,在胶片上下刀的地方冲出来是黑色,而用铅笔或其他方式着色的部分就会变成白色。
如果要把身形推瘦,那就先用刀片勾勒出痕迹,再棉花或者皮革沾上粉末打磨掉底片。瘦脸的方法也差不多。先画出轮廓,再处理细节。
如果是磨皮和去斑就要动用铅笔和其他着色工具。至于具体画法,则每个修图师各不相同,有点画法,也有用斜线、曲线的……好的修图师共同特点是下笔极为细致。
经过他们的巧手改造之后,你会发现雀斑没了,痦子没了,皱纹也没了!
而那个年代的审美标准也会影响修图师的判断。比如女性的轮廓要柔和,而男性的额头要饱满。觉得蛇精脸不好看的人,翻看黑白旧照片时,总会感叹当年那些姑娘们圆润的脸庞。但现在你应该明白,当年的圆脸可能也是修出来的……
修片的历史几乎和摄影的历史一样长。1841年,卡罗法负片摄影技术被注册专利。5年后,就有人做了第一次大胆的修图。当时照片上有5个修士在天台上聊天,由于其中一个离别人略远,摄影师觉得构图不够美,直接就在底片上用墨水抹掉。由于负片和冲出来的颜色相反,洗出来以后这个人的位置就变成白色,和天空融为一色了。
而女明星拍照根本不修片的时代,很可能从来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