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12位院士把脉中国新药创制,药物发展“杭州宣言”

   2016-10-18 华夏经纬网1390
核心提示:新华网杭州10月17日电(记者黄筱)日前在杭州召开的2016中国药物创新及产业化院士论坛上,中国工程院桑国卫、杨宝峰、孙燕、于金

新华网杭州10月17日电 (记者 黄筱)日前在杭州召开的2016中国药物创新及产业化院士论坛上,中国工程院桑国卫、杨宝峰、孙燕、于金明等12位院士共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并提出了《关于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药物发展的建议》,建议从完善药品审评机制、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规范现行药品招标制度、完善医保目录管理机制四方面,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药物发展。

与会院士专家认为,2015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然而医药产业仿创结合、以仿为主的格局尚未改变,同质化竞争严重,代表行业先导的自主创新药物发展相对滞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田红旗表示,自主创新药物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当中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将以生物医药为主的生物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出台一系列鼓励企业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扶持政策,其中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培育了贝达、恒瑞、康弘、微芯等一批创新型企业。

例如由“国千”专家丁列明带领的海归博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中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凯美纳,打破该领域外资药一统天下的局面,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但多位院士表示,国内创新药的市场化之路“漫长而坎坷”,在药品审评、财税金融政策、药品招标、医保目录进入等方面存在很多制约瓶颈。建议指出,在继续发挥财政资金在鼓励创新和促进结构调整方面的推动作用的同时,要研究采取国家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加大社会对医药创新的总体投入。

另外,药品审评慢、积压多、审批难,多项政策意见出台虽然加快了创新药的评审速度,但离实际产业需求还有点距离。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建议,在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已有举措的基础之上,还可以通过设立单独的创新药审评部门、尽快提升药品审评速度和质量等手段,进一步完善药品审评机制,提高创新药物审批工作的效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提出,产业竞争、创新药物研发的竞争,本质上是创新政策环境的竞争,是制度的竞争。完善国家药物创新技术体系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若干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是推动我国医药研发由仿制向创制、医药产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重要支撑。(完)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8888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