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年的11月中下旬开始到新年的元旦之后,戴恒阳都要和附近的一些村民登上长江铁锚洲,开始他们一年一度割芦苇的刀客生活。割一亩120元,还要负责打捆,尽管很累,但对这些土生土长的江边农民来说,已经很知足。图为38岁的小蔡是刀客里唯一的女性。
早晨5点多点,长江铜陵胥坝乡,63岁的戴恒阳就开始起床,在简单地洗漱、用过早餐之后,带上磨好的柴刀和桌子上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一袋米、一瓶小菜,开始上路。当然他不会忘记自己的一瓶125ml白酒,这些是他中午的伙食。图为中午,戴恒阳负责给同伴们做饭。
此时,室外东方天空刚刚泛出蓝色,气温降至零度以下。老戴紧走几步赶上了已经上路的同伴们。图为,累了一上午后,刀客返回吃午餐,他们一天一个人一亩地都割不完。
戴恒阳所在的胥坝乡本来就是长江的一个冲积洲,从铜陵前往胥坝乡需要过轮渡。
而戴恒阳从家里前往铁锚洲割芦苇,还需要渡过洲上的一条支江,尽管路程并不远,但他们还是起得很早,最重要的是希望早一点到芦苇滩,可以多一点时间割芦苇。图为铁锚洲是一片湿地,风景很美。
戴恒阳今年他已经干了一个多月。好在家就在附近,可以早出晚归,和过去的那些外地刀客相比,要自在很多。图为上洲上割芦苇,通常几个人配合分组,不过小蔡一个人一组,她50多天砍了几十亩地
“这铁锚洲春夏秋冬四季都很美。”戴恒阳说,“春天这里有油菜花,夏天是成片碧绿的芦苇滩,秋天和冬天,这些芦苇金黄金黄的,你们城里是看不到的。最重要的是这里吃的都是绿色的,鱼是长江里的,鸡鸭都是自家养的,蔬菜是菜园里种的,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来玩。”图为刀客一年一季,持续两个多月。
戴恒阳一边“呼哧呼哧”踩着结冰的田埂和结满霜的枯草,一边和同伴们说笑着。半个小时后,戴恒阳和同伴们都来到铁锚洲上。此时太阳还未升起,东方泛出的红色光辉,将整个铁锚洲笼罩在一片红黄之中,在这个寒冷的早晨增添了一丝丝暖意。图为早晨,地上结了厚厚的霜,非常冷。
“现在在这里割芦苇的都是本地人。”40岁的程大玉说。长江铁锚洲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人工栽种芦苇,后来不断“繁衍”,以至于发展到后来的一万多亩。图为刀客每天从清晨一直到天黑,重体力活,非常累。7
每年的秋后,便有大批的刀客云集到芦苇滩割苇。“前些年,这里每年的这个季节除了本地人,还会吸引来自湖北和六安大别山区的人,他们吃喝住都在洲上。”图为刀客对刀要求很高,半天要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