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关注、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引导峰会形成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的成果。图为杭州市民经过一处G20主题花坛。
中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图为人们在挑选喜糖。
图为在英国伦敦,一名货币兑换工作人员在整理英镑硬币。
南非标准银行在肯尼亚开始提供人民币现钞自由兑换业务。
美国宣布再度加息当天,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回落收跌。
11月30日,欧佩克决定将原油日产量减少120万桶。
马拉喀什气候大会达成《巴黎协定》程序安排。
12月28日,在浙江义乌火车西站,货场工人操作龙门架在一列中欧班列的装卸区作业。
2016年,世界经济继续深度调整,增速较2015年有所放缓,发达经济体增长格局出现分化,美国经济复苏相对较快,日本和欧洲依然疲弱;新兴经济体增速逐渐企稳,尤其亚太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增长的核心力量。一年中,国际贸易增长持续低速,全球资本流动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受资本流动影响回升但起伏波动较大。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把握世界经济一年的进程,《经济日报》日前评出“2016年十大国际经济新闻”。本次评选活动采取网上投票方式(网址:中国经济网http://intl.ce.cn/zhuanti/2016/gjxw/),广大读者及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最终选出了今年的“十大国际经济新闻”。
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器”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中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国经济内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积极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平稳的主基调下正在孕育着化茧成蝶的蜕变。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恰如一颗“定心丸”,对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召开
“中国方案”推动全球变革
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中国运用议题和议程设置主动权,引导峰会形成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的成果,实现了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为国际合作筑牢根基的总体目标。这次峰会上,中国提出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在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
“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
“朋友圈”越来越大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各项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已同大约50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国际产能合作、设立了5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英国公投脱欧
在全球引发强烈冲击波
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揭晓,结果显示,脱欧一方支持率为51.89%,赞成留欧的投票者占48.11%,英国脱欧成为现实。英国脱欧,受到冲击的不仅是英国,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也受到波及。无论英国脱欧未来如何演进,这场公投已经超出了区域性事件的范畴,将对英国、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美国政经走势引全球担忧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于11月份落下帷幕,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但特朗普在获胜前后的惊人之语,受到了媒体和公众的质疑,普遍认为其反全球化思维将给世界带来不确定性。在经贸方面,特朗普主张实行更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常常不加区别地批评主要贸易伙伴;在地缘政治方面,特朗普主张全面战略回撤,将给全球地缘政治形势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全球对他今后将带领美国走向何方,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充满疑虑。
美联储时隔一年再度加息
加息进程扰动全球市场
2016年12月15日,美联储时隔一年决定再度加息。一年来,美联储“用嘴加息”引导市场的做法饱受诟病,其货币政策信用也受到全球市场的普遍质疑。美联储此次加息后将给全球金融市场再度造成重大冲击,对各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产生影响。美联储再三释放加息信号,根本意图在于强化美元升值预期,带动全球资金回流美国,并使美联储尽快摆脱低利率,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来应对后续问题。
《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气候治理迈出重要一步
11月4日,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正式生效。这一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在人类气候治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展示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中国作为这一原则的推动者和实施者,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全球气候治理大步向前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巴黎协定》就从达成到生效并具有法律约束力,展示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巴黎协定》的正式生效,体现出各国在全球治理中秉持加强协调沟通、最大程度凝聚共识这一原则的重要性。
人民币正式“入篮”
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动力
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综合国力和改革开放成效的肯定与认可,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另外,正式入篮也将推动国际货币体系进一步完善。今年以来,美元汇率走强给全球货币和国际资本流动带来了较大影响,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相对较小,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继续保持基本稳定,中国跨境资金流动中的一些积极因素继续发挥作用,能够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欧佩克达成减产协议
国际油价走势仍不明朗
11月30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维也纳召开部长级会议,达成8年来的首次减产协议,每日将减产约120万桶。欧佩克的减产力度超出市场预期,推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欧佩克的减产协议在短期内对国际油价会产生刺激作用,但是如果整体需求水平没有出现大幅提升,减产对油价带来的影响也不会很大。国际油价自2014年大幅下跌至今不见起色,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无法带动全球石油需求回升。
TPP面临停滞
RCEP前景看好
TPP协议是由美国主导的贸易安排,这一安排因其高水准、封闭性、排他性的特点,近年来一直饱受争议。随着特朗普赢得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美国可能中止或退出TPP协议,TPP前景黯淡,甚至可能半途而废。RCEP是东盟国家提出的促进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推动亚太地区共同发展繁荣的贸易安排。在今年秘鲁APEC会议上,中国发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亚太自贸区进程,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有力声音,表达了大力推进RCEP建设的鲜明态度,得到各国的积极响应。
文字整理:连 俊 供图:新华社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