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山东 » 潍坊 » 正文

全球头条:中日武术文化交流之使者 ——常松勝会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1-18  来源:日中商报
核心提示:中日武术文化交流之使者 ——访日中武术交流协会常松勝会长2015-11-03商报主编 张宏日中商报常松勝,1978年作为中国残留孤儿来日

中日武术文化交流之使者 ——访日中武术交流协会常松勝会长

2015-11-03 商报主编 张宏 日中商报

常松勝,1978年作为中国残留孤儿来日。日中武术交流协会会长,中国大连武术协会名誉主席,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原理事,国际武术裁判员。他不仅武艺高超,而且精通武术比赛规则,执法公正,判断准确,受到全球各地武坛人士的好评。著有《中国传统秘宗拳》、《中国传统通背拳》等书籍,对各传统拳法有继承,有创新,形成独自的“以巧见长、干净利落”的行拳风格。他自1982年开馆传授中国传统武术以来,弟子多达1万多人,桃李遍天下。其中多名弟子已经独自开设武馆,被中日媒体称为“国际武术园丁”。



记者:您是日本残留孤儿,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吧。那您学习武术,是不是跟您的这一身份有所关联?

常松:1945年出生在中国大连市。刚好那一年二战结束,然后我成为遗留在中国的日本孤儿。7岁那年,养父带我去拜著名的秘宗拳大师赵凤亭为师,这一学就是10年。到了1963年,赵凤亭大师去世,我又拜了“燕北大侠”修剑痴的大弟子于少亭为师,学习通背拳又10年之久。

为什么学拳呢?我小时候比较瘦小,加上又是日本人,所以养父可能是担心我受欺负吧。其实刚开始我还不愿意学,但在养父的“威力”下,不学也不行。到了小学二年级,竟然慢慢喜欢上了。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就是学习武术。清晨起来活动活动,还蛮舒服的。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政府开始解决残留孤儿的问题。日本的生母派人去中国寻找到了我,于是1978年我来到了日本。



记者:
1978年回到了日本。这让您在中国几十年的人际关系网络、亲属网络全部失去,一切不得不从零开始。我知道残留孤儿来日本,由于语言障碍,很多人要生活很舒适并不容易。

常松:没有放弃就没有新的开始。对于我们残留孤儿来说,日本有我们的至亲,而中国是生我养我的土地,哪里都难割舍,所以一直生活在矛盾中。中日两国在社会体制、文化传统、社会意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回到日本后,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幸好当时我还年轻,在母亲的鼓励下,找到了一份工作。NHK还以我为对象,拍摄了纪录片。1983年,我作为残留孤儿的代表,为了感谢中国政府、中国养父养母的养育之恩,访问了北京市、中国外交部、中日友好协会、哈尔滨市等地。



记者:国内有很多人都在学习武术。但很少听说有谁的武艺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境界。中国武术能够练习到什么样的境界?据说最高的境界可以达到“一羽不能加,蚊蝇不能落”,也就是说,一片羽毛碰到他的身体,都能被他自然的弹出去。但是有什么人能够达到这种理想的境界呢?在您看来,学武术难在什么地方?

常松:首先难在坚持。学武术,基本功很重要。中国武术在某种程度上是被神化了的。由于电视或武侠小说的过分渲染,认为学了武术就能飞檐走壁……但入门后发觉武术并不是那么回事。部分人感觉成年累月地练习基本功,很枯燥,所以后来渐渐变得敷衍,能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我初学武术时,每天必须练习“马步功”,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一直坚持练了差不多10年。

再有武术讲究悟性,悟性差的话想成高手难。有一种说法认为武术的至极就是“学习技法,而又抛弃技法,练习功法,而活用功法,练一技,修百艺,而成于自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只靠坚持没有悟性是不可能的。

最后武者要有武德。在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助人为乐等作为武德标准,现在主要是指“尚武崇德,修身养性”。实践中,如果学徒品德修养差,就很难得到老师的真传。什么是真传?真传就是师傅和徒弟教学交手实战过程中、言传身教中,把师傅的经验传给徒弟,让徒弟感同身受继承师傅的练习方法。这些真正的传承都需要长时间沉淀。



我现在选择学生,也参照以上我说的这几大原则。


记者:您刚才提及秘宗拳。我总感觉现在的武术,像您这样毕生追求传统武术的人越来越少。大家越来越把武术当作一种表演了……

常松:这是大环境的原因吧,现在的大商人出门,不再需要保镖;如今不是冷兵器时代,即使国家之间的战争,也不靠剑靠刀解决;现在中国学武术学得好的人,就进入国家队了,衣食无忧。但进入国家队后,什么武艺都要学,因为你要教学生了。总的来说,练武术的人也少了。


记者:您是哪一年在日本开设武馆教弟子们练习秘宗拳?我看过一篇《人民日报海外版》关于您的介绍,对您的评价是:国际武术园丁。

常松:我回到日本后,每天还是坚持练武,这样有不少日本人愿意学。开始在公园里不收费教,后来在1982年我开设了武术道场。当时由于《每日新闻》刊文介绍,第一批报名就很火爆,一下子招了80名弟子。后来学员太多了,就分别在各地设立了近10个道场。10多年来,真的风雨无阻。如今跟我学习过的人,大概有1万多人了吧。一直跟随我学习到现在的也有100多人。这些日本人学员原本对中国武术就有一种憧憬,很喜欢。

我的努力不白费,我多名弟子在全日本比武大会上曾荣获通背拳第一名的好成绩。现在关东有好几家我弟子开设的武术道场。


记者:您不仅自身有着武艺高深,而且注重武术理论的研究。您曾出版过好几本关于武术的书籍。据说您的《中国传统通背拳》一书,第一次印数五千册就很快销售完,后来又加印了五千册。

常松:出版书籍,初衷是为了教学。直到现在,我的学生也当了老师,也是用我编著的教材。如《武道春秋常松式养身功》、《中国传统秘宗拳》、《中国传统通背拳》等。内容对各传统拳法有继承,有创新,形成独自的“以巧见长、干净利落”的行拳风格。在日本《武术》杂志上我还多次发表文章和图解,讲解武术各个拳种,如“通背拳”“秘宗拳”“螳螂拳”等的散手实用技法。



出版这些书籍,也是表达了对我中国两位师傅的怀念。

记者:您的秘宗拳和通背拳有何特点?武术在您的生活中,占据了什么位置?

常松:秘宗拳属于北方武术的一种。又名燕青拳、迷路拳等。比较有名的如霍家秘宗拳。但谁是创始人?说法多种多样。其中有说是起源于水浒传里的登场人物-芦俊义,后来燕青加以完善。动作风格独特,轻快敏捷,变化多样。我则强调腿法。

而通背拳也是属于北方武术的一种。它主要以摔、拍、穿、劈、鐟等技法为基础,具有强烈的随机性和不可重复性,并且招法严谨,符合技击规律,在外行人看起来眼花缭乱,变化莫测,内行人看来,则醒懈有度,身步有章,举手投足,无不契机。一句话,手法非常快。

我离不开武术。我常说,如果我不习武,很多人就不认识我了,就比如你今天接受我的采访,也是因为我习武的原因吧。日本人对老师很尊敬,我习武,教授别人武术,我感觉生活很充实。我跟日本很多武术家成为了朋友。



记者:如今您已经70余岁,不但桃李满天下,而且以日中武术交流协会为平台,一直致力于中日、乃至世界的武术文化交流,得到了世人的高度评价……

常松: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共同的文化渊源,一直是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独特纽带。作为日中武术交流协会会长,我只是想为传播中国武术贡献一点微薄力量。所以十年来,多次回中国进行武术交流,也多次邀请中国武术高手来日本讲学交流。比如1986年,我就在天津市国际武术交流大会上进行了通背拳的表演。1991年后,多次率领日本武术气功交流访中团,到中国各地访问和表演交流;2008年时曾作为日本散打代表团团长率队参加了大连市国际武术文化节。2011年,率领日本散打团参加了第9会香港国际武术节;受邀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首届世界华人武术大赛”……

在日本,我们也举办东京国际武术交流大会,首届大会于2014516日举行。参加表演的有各派太极拳(包括器械)、太极剑、各派形意拳、各派八卦掌、螳螂拳、通背拳、八极拳、少林派、武当派等共计200多名选手;第二届于今年111日在东京体育文化馆举行。参加团体主要有中国传统武术武功协会等10多个武术团体的武术家和爱好者。我还在东京成立了中日精武会联盟。现在加盟团体有:中日武术交流协会、华夏传统武功协会、中国气功武术协会等近10个武术团体。

我了解日本和中国的风俗文化,和生活习惯。作为残留孤儿中的一名,我对我们的生活磨难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所以希望这样的战争和人间悲剧不要再重演。武术是文化,如果能理解武术,就能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我设立日中武术交流协会,目的就是以中国传统武术为根基,发扬精武意志和团结精神,促进日本各武术团体同士间的精武文话交流,以及世界各国的精武会交流。希望通过武术,促进中日两国的相互理解,加深中日两国民间的交流和友好往来。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最后请您给大家分享一下您的习武心得。

常松:习武不分门派,只看缘分。要正确迭择适合自己的拳种;二是世界上没有无敌的拳法,而有无敌的拳师。找到一位真正懂武术的老师来带领,不管他教什么拳,只要我们能够用得上;三是一定要勤学苦练,练好基本功。

武术可以增强我们的记忆力,比如我的记忆力就还没有衰退,即使上个世纪50年代学的拳法就还没有忘记。所以期待更多在在日华人,能喜欢上中国的传统武术。



链接:

常松勝先生现任职务:

日中武术交流协会 会长

国际传统武术研究会 会长

日本散打友好协会 会长

中国大连市武术协会 名誉主席

中国辽宁师范大学 客座教授

中国湖北省高等学校武术协会 顾问

国际级武术裁判员 审判员

日中精武会联盟 会长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