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打击虽然有效 但是单纯数量堆叠并不能到最佳打击效果
美国的兰德公司一直以来都是以战略战术推演预测而著名,在2016年由兰德公司空军部发布的报告《亚太空军基地防卫2016》这份报告中提到,美国现在在亚太的空军基地都在中国火箭军和空射巡航导弹的打击半径内,尤其是最大的冲绳嘉手纳基地将会被重点“照顾”,至少有1000枚导弹随时瞄准。而且,如果仅仅是确保这个基地没有战机能起飞作战的话,只需要278枚东风导弹就可以瘫痪这个基地1个月。由于这是基于数学公式的模拟推演,因此仅仅是一种理论计算,并不是实际上打击测试。不过实际上,中国现在正在研究的就是:如何利用最少弹道导弹,达到更好的突防效果和打击效果。在2016年中,中国火箭军实弹发射了各类导弹近100枚之多,其中大多数都是针对各种目标进行的毁伤测试,其中就有最为壮观的10发东风-21C导弹齐射饱和打击机场基地的测试。
10发齐射不过是火箭军的一个测试目标 更主要是追求打击效能
虽然10发齐射的画面很壮观,但是正如火箭军的建军宗旨“核常兼备”要求一样,尽管中国仍然在增强核弹头技术,但是尽可能不首先触发核大战。所以,在不使用核弹头的前提下如何能够尽摧毁敌方的目标,这需要导弹技术不断提升。对于现代弹道导弹来说,有一个问题不能绕过去,由于反导拦截技术不断发展,现代导弹在弹头质量不能再增加前提下(火箭燃料技术基本到达瓶颈期-新型燃料仍没实用化),需要有更多空间进行反导突防装置的设置,也就是说需要安装假弹头,等重的或者等体积大小的充气弹头,还有一些变质心变化弹道假弹头,包括可变形弹头等等欺骗手段才能够有效突破反导。单单依靠可变弹道以及高速突防,都对于多层次拦截的反导系统来说,都不能100%确保突防。因此,在现代弹道导弹的发射过程中,反导技术是和弹道导弹技术,存在着“矛与盾”的关系。
在不使用核弹头的前提下 精度比当量更有意义
这就对现在弹道导弹的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朋友一定好奇为何现在又提出精度?因为,在以前以核大战背景下,精度1000米和精度10米,是完全相同概念。因为无论是100万吨或者10万吨的热核弹头,在1公里范围内或100米范围内引爆之后,其造成杀伤都是相当可观的,至少可以覆盖数十公里。此时只需要能够把弹头投掷到目标附近就能达成打击效果。但是如果换成常规弹头就完全不一样,常规弹头来说,精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项:如果你误差达到10米,一艘普通战舰的甲板宽度,也就在20米左右,航空母舰也就是80米左右。而地面上1个机库的跨度大约是15到20米,如果偏出去50米到100米,那么这次攻击是很有可能会彻底失败,这就对我们新的弹道导弹,精度上提出了极高要求。
打击机场和跑道 传统打击手段相对来说 需要多个波次才可以
这其实就是中国在2016年进行了实弹演习的意义,除了验证打击效果同时还要验证打击精度。我们可以注意到在军报报道中提到了“脸盆级误差”,这其实已经把中国东风导弹的误差范围从米进入到分米级。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尽可能少的弹药达到尽可能多的摧毁敌方目标的目的,尤其是在摧毁机场过程中,传统打法需要是首轮打击波次中对100到300米间隔的炮弹范围内进行多次爆破,达到摧毁跑道的目的。而如果精度足够,首个波次我们全部使用钨合金的小当量钻地弹头,直接先摧毁机库;第二波使用子母弹加延时智能弹药,对跑道进行破坏和布雷,这样打击完全可以控制在30到40枚东风导弹的量级。这样,打击美军最大的基地有个2东风导弹旅就足以完成任务。这可以解放大量发射单元,来针对更有价值的海上目标发动饱和打击。毕竟一旦开打,肯定首轮打击就是必须要尽可能打击尽可能多的目标。无论是机场、跑道、机库、电站、港口等等高价值目标,确保第一时间摧毁敌方战争潜力。
什么叫“砍瓜切菜”?看看上图就懂了 东风导弹的威力名不虚传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2016年火箭军除了进行10发齐射打击增加突防打击效率,同时还在对多种目标,雷达站、加固机库、港口等进行实战打击效能考验,其中有张画面非常引人注目,一个模拟的混凝土机库直接在一枚东风-16导弹打击下,如同纸糊一般,直接被撕碎了!相对于小直径炸弹或者空地导弹那种打击效果,显然弹道导弹摧毁效果更好。这其实就是扬长避短的打击手段,在战略轰炸力量不足的前提下,利用弹道导弹高突防效能和大规模杀伤效果,达到对目标如同砍瓜切菜般的畅快淋漓的打击效果。因此,无论是10发齐射还是累计近100枚的打击效能测试,就是为了确保火箭军,这柄倚天长剑,随时可以挥出,只要长剑劈出,任何目标在它凌厉面前任何目标只能是砍瓜切菜一般的被一劈两半!
中国火箭军是一柄大国长剑
全文结束,谢谢大家之前的指教!欢迎更多建设性互动建议,您关心的也是我们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