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军事 » 军情 » 正文

全球报道:老兵回忆自卫反击战 和电影不同 反偷袭不靠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18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这是金主编以前写的一篇采访,采访对象是金主编和老婆的介绍人老蔡。战后,他进了武警特警学院,担负反恐教学工作。战争的回忆大

这是金主编以前写的一篇采访,采访对象是金主编和老婆的介绍人老蔡。战后,他进了武警特警学院,担负反恐教学工作。

战争的回忆大都是浸着血色的,所以如荼靡之后的彼岸花,粲然的殷红令人过目难忘。老兵的故事亦是渗着血色的,因为回忆的火把也都蘸着血……

19比1的参战机会

上前线!

三个字,千钧重。和平了几十年,解放军将士已经久违了这道命令。

这3个字面前,好汉孬种,纤毫毕现。无论中外军队,领受这道命令时,既有扔下遗书慨然赴战的勇士,也不乏惊恐得抱着枪大哭的士兵。

25年前,南疆事紧。

某陆军学校领到了90个毕业学员代职参战的名额。那一年,有1700名毕业学员。参战的消息宣布后,校方收到了1700份请战书。这1700人都是步兵、炮兵和侦察分队指挥专业的学员。每个学员都再清楚不过,自己的专业,意味着一旦参战,将被派往最前沿,甚至是孤军深入敌后。尽管如此,1700名毕业学员,全部递交了请战书。

1700名刚刚经过军校锤炼的铁血军官。90个珍贵的参战名额。入选率19∶1。选拔异常严格,绝对的优中选优。

平时成绩不优秀者,淘汰!

军事技能不拔尖者,淘汰!

体能素质不过硬者,淘汰!

头脑反应欠机敏者,淘汰!

淘汰!淘汰!淘汰……

这既是为部队负责,也是为学员本身负责。战区位于热带山岳丛林,地理环境和气候状况均十分恶劣,而我们的对手又久经战争锻炼,不仅狡猾残忍,而且擅长丛林作战。

屠恶狼,需利刃。经过层层选拔,陆校选出了90名参战学员,步兵分队指挥专业的尖子学员老蔡(本人谦称)名列其中。在毕业同学各奔岗位时,这90人与外单位选拔的30名军事尖子一起,在陆校开始了临战训练。

临战训练的强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先是体能。有过军校经历的人,恐怕对体能训练都刻骨铭心。解放军初级指挥院校的体能训练,其强度是任何一支外军都难以想象的。而临战训练,体能训练的强度较之平时又拔了一个档次。

学员们每天一睁眼,就是一个5公里负重越野。如果19分钟没跑到,那你就不用跑了——因为那意味着如果在热带山岳丛林的战场上,你已经报销了。老蔡回忆,当时战友们全部能跑进17分半。

人们大多知道男子100米的世界纪录在9秒多,但很少有人知道5公里负重越野17分半是个什么水平?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一些青年网友讨论解放军5公里越野的帖子,倒是能给我们一个感性的认识。

留言一:“我大学毕业体育考试的时候,1公里跑了3分40秒,进了系里前十,就那样差点没把屁股跑下来,整个人快崩溃了!!要跑5个一公里,完了!!”

留言二:“我高中是体育生,专练5000米,当时19分26秒就是纪录了。我才发现,自己差得太多了!”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都是徒手轻装跑的成绩。翻回来再看陆校的体能训练,真是令人肃然起敬。5公里负重越野,每公里的平均速度与徒手跑1公里的大学生相同。这就是将要上战场的解放军的素质。

早上的5公里过后,是各种战术和战斗技能的强化训练。经过陆校几年的训练,打枪、投弹对学员们早已是家常便饭了。就像考前复习之于学生一样,临战训练不仅让学员们巩固复习已经掌握的战术战斗技能,而且还要放在实战背景下,对各项技能进行拔高。射击,不仅要准、要快,还要在不允许瞄准的条件下,进行相对准确的概略射击。实战中,很多情况下士兵是来不及仔细瞄准的,必须用准确猛烈的概略射击压制敌方。临战训练还非常重视投弹。不仅要求远,还要求准。此外,学员们还每周进行一次1万米武装越野。

临战训练中,有一项学员们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课目,就是熟悉对手的武器。这种训练极具实战色彩。自己的弹药打光了,敌人的枪捡起来要会用,要能打得响。战场极端情况下,这是救命的本领。由于常年作战,敌人的武器装备比较杂,既有苏制、美制、法制,也有中国援助的,其中尤以地雷的型号和材质最为混乱。在工兵专家的指导下,参战学员逐一过关,熟练掌握探雷、排雷的技术。后来的实战证明,陆校安排的这些临战训练是非常有效的。

经历了脱胎换骨的临战训练后,陆校参战分队登上了南下的列车。

上阵地?先过生死线!

进入战区。学员队拆散建制,分配到各作战部队。老蔡被分配到某部“钢刀英雄连”。当晚,老蔡就换乘作战部队的帆布卡车,单车向前沿开进。

一路上,四周枪炮声不断,接老蔡的老兵说:“蔡排长,这条路已经是战区了,随时可能出现敌情!”老兵这话不是吓唬人。这条路从边陲小镇起始,通向边境线,中途又一分两叉,一条通往老山,一条通往八里河东山,是我方上前沿的必经之路,也自然成为敌军重点盯防和袭扰的目标。

讲到这儿,一个问题无法回避:敌人为什么能跑到解放军前沿阵地的后面作战呢?其实从对方的角度看,工事完备的防御阵地就是一块钢,想啃但啃不动,道路不可能处处设防,相比防御阵地,路上的目标是软柿子。执行越境作战的,大都是对方精锐的特工部队。秘密渗透至边境线中方一侧,实施残忍的特种作战,是特工们的惯用手段。由于常年战争,从武装渗透到敌后破袭,我们的对手已经在实战中锤炼得炉火纯青。就拿这条路来说,对方既可以将作战小组隐蔽在路旁的山林中,用火力偷袭解放军过往车辆,也可以派侦察兵潜伏在路边,等解放军通过时呼叫炮火打击。

和敌人交过手后,解放军部队感受到对方特工的军事素质是相当过硬的。他们藏得巧,打得狠,撤得快。我们看起来陡峭险峻的高山峭壁,特工们可以像猴子一样灵活地攀跃。尽管上前线的解放军部队都经过了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但在特殊的热带山岳丛林地带,两军追逐时我们根本占不到什么优势。

卡车在山路上疾驰。行不多远,司机突然一脚跺死了急刹车,紧接着挂上倒挡,猛轰油门。卡车疯了一样地向后倒去。车厢内,老兵一把把老蔡拽倒在车厢内:“冷炮!”几秒钟后,车前方一声巨响,燃起一团火光。那位置不偏不倚,正是卡车正常行驶将要经过的位置。

“这炮打得够水平啊!”老蔡很惊奇。

老兵的答话让人感到脊背一阵发凉:“不奇怪,路边肯定藏着他们的特工。咱们让敌人炮火盯上了。”

炮弹炸响过后,司机加快了行驶速度,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正如老兵所料,炮弹在潜伏特工的指引下,像长了眼睛一样,追着卡车炸,如果不是汽车兵及时躲避,每一发都能要了这一车人的命。25年后,老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很感慨:“要是咱们普通司机,那肯定就搁(炸毁)那儿了。前线的汽车兵那真是过硬!大夜里在山路上开,眼睛得一直盯着前方。炮弹打过来会在夜空划出火光。汽车兵能分辨出哪些炮弹是冲着自己飞过来的。一旦发现来袭炮弹,就马上倒车,炮弹爆炸后再全力向前冲。那家伙不是开车,是拼命!”

这是一场汽车兵和炮兵的较量。敌人的特工很老练。他们对卡车行驶的位置估算得很准,不断为炮兵修正距离。于是,山路上出现了这样一幕:炮弹一发接一发地划破夜空,追着卡车炸。卡车时而全速开进,时而急刹车倒车,每一发炮弹的炸点,都在车前不远处。这就是当时战地汽车兵常要面对的最为危险的“突破生死线”。

卡车艰难地开进。渐渐地,炮弹的炸点不再那么准了。这意味着卡车已经远离了敌特工的潜伏点。汽车兵打赢了这场对敌炮兵的不见面的战斗。战争结束二十多年后,国内一些军事爱好者自驾车重走过那条路,并且留下了这样的记叙:“土石路由于雨水的冲刷,路面变得凹凸不平,车行在上犹如野马一样颠簸,底盘低的轿车、面包车绝对无法适应这样的路面状况,车在并不宽阔的山路上左右摇晃往前奔,车不时地向山边倾侧,顺着眼睛的余光看到的是旁边深深的山沟,除了紧紧抓住把手以外别无他法。”

读过这些文字,回想当年的汽车兵,着实令人感慨:这样的军队,必定无坚不摧。

距敌不过1000米

一路艰险,老蔡终于上了前沿。“钢刀英雄连”驻守在八里河东山某防御阵地。提起那场战争,人们可能更多地会想起老山,“老山英雄”也成为了那个时代解放军战斗英雄的代名词。其实,八里河东山与老山一样,都位于边境线上。作家萨苏曾经这样介绍当地的地形:“张开嘴,把下巴使劲往前推,您的下颌就是一张老山的地形图,嘴里是中国,唇外是对方。国境线的两处界碑,一处是您的左槽牙,一处是您的右槽牙。老山主峰呢?就是您左边的虎牙,您右边的虎牙是八里河东山。”

八里河东山的防御阵地,实际上是由沿着山势构筑的若干个阵地组成,南北一线排开。阵地正面宽约1300米,纵深约400米,地势为南北低,中间高。西陡东缓。

文字的描述总显枯燥。在接受采访时,老蔡在笔记本电脑上点开了一幅八里河东山阵地的地图。整张图布满了弯曲的黄色等高线,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图左侧的等高线间距密集,而右侧则间距较大,这就是所谓的西陡东缓——朝中国的一面坡度陡峭,朝对方的一侧坡度较缓。显然,这种地形并不利于解放军作战。

因为军事素质过硬,老蔡被连里分配到最前沿,任2排代职排长。他的任务,是带领一个步兵排,守卫一号警戒阵地。一号警戒阵地坐落在一个小山包缓斜面上,对面的山就是异国的土地了,目视可以看到敌阵地上的各种工事。敌我阵地间,是纵深大约1000米、长满热带密林的洼地。所谓一号警戒阵地,就是在山坡上沿山势构筑的两道战壕。这个阵地虽不大,却是主阵地伸出的触角。敌人进攻,绕不开这里。而一旦这里打响,主阵地就会进入戒备,敌人的偷袭就打不成。

战争对基层指挥军官的锻炼是无可替代的。一进战区,老蔡就“入戏”了,之前在连队和军校里所学习的一切军事业务,统统被战场激活了。2排是个加强排,除了3个步兵班外,还配属了一个高机班和一个重机班。老蔡首先调整了高机班和重机班的战斗位置,为高射机枪和重机枪明确了各自的射界。3个步兵班也重新进行了调整。老蔡发动老兵们展开了军事诸葛亮会议。敌人从正前方进攻、敌人从两翼进攻、敌人在夜间偷袭、敌炮火袭击,老蔡为每种敌情都设置了应对方案。为了防止敌方夜间偷袭,老蔡还特别安排,每天晚上都以一个班的兵力潜伏在阵地前沿。老蔡知道,这个加强排的54名士兵,都在默默地盯着他,看这个年轻的排长能不能带领他们打赢战斗。在这样的阵地上,如果战士对排长没有信心,代价将是用血来计算的。

老蔡上阵地后,敌人组织过多次小规模偷袭。2排依据老蔡的作战方案,每次都能及时发现,并成功将敌击退。经过实战检验,战士对老蔡越发信任。也就在这时,真正考验一号警戒阵地的时刻,来了!

意料之外的反偷袭作战

1984年9月29日,是个星期六。那天凌晨,天上没有月亮,阵地上一片漆黑。0时20分左右,正在夜间潜伏观察的老蔡发现,阵地前方的草木有响动。其实,草木发出响动是很平常的事情,风吹过,野生动物经过,草木都会发出声响,一般人很难辨别。接受采访时,老蔡告诉记者,如果是林间的小猴跑过,草木响声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一条线,并且声音是一过性的。但那天的响声明显不是,响动很轻微,时响时止。一定是人!

老蔡立即组织部队进入阵地。这时,敌人距一号警戒阵地的第一道战壕已经很近了。就在敌人忽然出现在阵地前时,从战壕里飞出了数十颗手榴弹,在阵地前炸成一片。爆炸声中夹杂着人的叫喊声,不用问,那是敌人的动静。

与电影电视中激烈的战斗场面不同,一号警戒阵地上真正的反偷袭作战,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刺激,这主要是实战反偷袭中,战士们使用的武器比较独特。影视剧中,士兵战斗主要靠步枪和机枪,但在反偷袭作战中,战士们主要靠的是手榴弹和定向雷。夜间作战,最忌暴露目标。枪在夜间发射时,枪口的火焰会暴露自己的位置。再者,偷袭的敌人躲在暗处,战士们也没法瞄准,只能对着有可能藏敌的地方扫射,击中敌人的概率不高。然而实战中,只要你的枪开火,几秒钟内敌人的子弹就会射过来。因此,用枪打风险太大。

手榴弹就不一样了。手榴弹出手很难被发现,飞到敌人跟前一炸就一片。特别是战士们根据老蔡事先制订好的反偷袭方案,有组织地投弹,杀伤效果更好。在一个小范围内,集群手榴弹比炮火支援的效果还好。因为手榴弹效果好,战士们也特别偏爱这种武器。在战壕内,战士们挖出了一些大小不等的“储物盒”,里面塞上几枚已经拧开盖的手榴弹。战位上,也摆放着一箱箱手榴弹。在当年的一张相片中,记者发现老蔡的胸前居然也别着一颗手榴弹。这颗手榴弹的用途,人们可想而知。

打手榴弹也是很有学问的。其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防敌反投。以往投弹训练,按要求是战士将手榴弹拧开盖,把拉火环钩在小拇指上,然后投弹。由于当时使用的木柄手榴弹没有碰炸引信,这种投弹方式往往造成手榴弹落地却还没有爆炸,容易被敌人反投回来。于是,前线的战士们投弹,都是一手持弹,一手拉开拉火环,等上瞬息再出手。这样一来,手榴弹不仅不会被反投回来,而且是往往刚飞到敌群上空就凌空爆炸,杀伤力陡增。但可想而知,这种投弹方法对心理素质和战斗技能的要示是很高的。木柄手榴弹标称是拉开拉火环3.7秒后爆炸,不过实际上每颗弹时间相差甚远,最短的拉燃后2秒就炸了。战士们在战斗中发现,同一批次的手榴弹,引爆时间基本一致。于是,每一箱手榴弹运来后,战士们投上几颗,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另一个法宝是定向雷。定向雷外型是一个绿色的方盒子,里面装有大量钢珠,可以绊发,也可以电控引爆。爆炸时,钢珠向临敌的一面喷射,威力巨大。战前,老蔡亲自带人将定向雷布设在敌方偷袭的必经之路上。这次反偷袭中,2排的定向雷战果颇丰。尽管战后敌人将尸体都抢了回去,但布雷的地方留下了大量军装残片,和浸入泥土的血迹。

惊险的敌前搜缴

9月29日的反偷袭作战,2排打得干净利索,毙敌多人,无一伤亡。当晚,敌军对我多个阵地发起了偷袭。一号警戒阵地的作战结束后,相邻阵地都响起了剧烈的爆炸声。特别是左邻阵地,战斗尤为激烈。老蔡想组织部队赶去支援,但根本不赶趟。一号警戒阵地距离左邻阵地,直线距离不过1000米,但要靠步兵运动过去,至少要4个小时。事后,消息传来,左邻阵地伤亡了一个班的兵力。

战后,部队分析敌人之所以敢大规模偷袭我阵地,在阵地前的洼地密林中一定潜伏着特工,侦察我阵地的地形和部署。上级命令,副连长和2排长老蔡带一个分队从阵地前出,对阵地前的密林进行搜缴。

搜缴,是当时最危险的行动。搜缴意味着脱离阵地的防护,也意味着极有可能与敌方作战能力最强的特工短兵相接。一旦遭遇,人家在暗处,我们在明处,伤亡很难避免。行动前,老蔡和副连长把十几人的搜缴分队分成若干个3人小组,并且再三强调:搜缴时,组与组之间不能拉得太远,保持目视距离。一旦遭遇敌情,方便相互增援。

在讲述搜缴这一段往事时,老蔡还透露了一个关于武器选择的细节。搜缴行动,枪一定得顺手。在枪的选择上,老蔡更偏爱国产79式冲锋枪。这一点多少让记者有些意外。79式冲锋枪因为轻便,是当时解放军侦察分队首选的一款冲锋枪,发射51式7.62毫米手枪弹。不过老蔡看中的,是其超过1000发/分的超高射速。然而,长期以来高射速一直被人们视为是79式冲锋枪的缺陷。高射速下,20发的弹夹转眼就打光了。老蔡解释,在热带丛林中作战,一旦遇敌人近距离遭遇,首先要用猛烈的火力压制住敌人,这一点,79冲锋枪比81步枪猛。由于是分队作战,当尖兵的79冲锋枪打光子弹后,可以得到其他士兵的火力支援。看来,79式被冠以“丛林冲锋枪”的绰号,并非浪得虚名。

进入密林后,战士们果然发现了敌特工留下的痕迹。敌人真的来过!为了保障阵地安全,副连长和老蔡决定继续前进。搜缴分队在密林中艰难地行进。没进过热带山岳丛林的人想象不出那里地形的艰险,其间藤萝缠绕,林密草深,地图上标示几百米的距离,真走起来,得用上几个小时。由于缺乏参照物,不知不觉中,搜缴分队迷失了方向。

行进间,尖兵组发现前方不远处是一个阵地,但阵地上士兵的军服却不是解放军的。大家马上意识到,这是敌军阵地前沿了。敌哨兵看到这一队人马,也吓傻了,愣在原地。副连长马上下令:“向相反的方向撤!快!快!!”

那是真正的千钧一发。在敌人阵地前,一旦交火,这十几人的小分队根本没有招架之功。此时,战士们已经在密林中跋涉了几个小时,体力消耗极大,而敌人在山岳丛林中的行进速度又极快,如果被追上,牺牲是幸运的,一旦被俘就万劫不复了。那一刻,所有战士都拧开了胸前“光荣弹”的盖子。

能不能摆脱敌人,副连长和老蔡心里也没底。根本找不到回去的路,搜缴分队只能按照敌阵地的相反方向疾进。副连长在前开路,老蔡断后。突然,一道几十米深的地裂拦住了去路。这道沟有六七米宽,人跃不过去。如果绕,那肯定被追兵堵个正着。官兵们隐约听到了丛林中有响动,真急得眼里冒火。搜缴分队沿着沟边走了一段,发现一棵倒下的大树正好搭在沟的两岸。那棵树的树干已经朽了,用手一戳就碎一个洞,但副连长半秒钟都没有犹豫:“过!”随即第一个爬了过去。

谁都知道,第一个过和最后一个过,是最危险的。老蔡依然断后,握着冲锋枪警戒。战友们一个个爬了过去。就在老蔡通过的时候,被十几人踩过的树干承受不住了,一下子折断。老蔡手疾眼快,抓住了崖壁的一根藤萝。

战士们揪着子弹袋,把老蔡拉了上来。搜缴分队继续拼命地回撤。终于,前方出现了解放军的防御阵地。但没想到的是,又一波险情开始了。搜缴分队前方,不是他们出发的一号警戒阵地,是团侦察排的防御阵地。侦察排发现这一小队人,以为是敌军偷袭,阵地上的轻重武器一起瞄准搜缴分队。 

危急时刻,老蔡带着大家高喊:“我们是2排的!”听到汉语喊声,阵地没有开火。但敌特工也会用汉语使诈,侦察排阵地毫无动静。老蔡赶紧让战士喊各自在侦察排的老乡的名字。这招现在看来稀疏平常,但在当时情境下,脑子不灵活还真就一下子想不到。在阵地前僵持久了,难免造成误伤。老蔡的果断处置,把刚从敌前逃回来的搜缴分队,最终送回了自己的阵地。

时光飞逝,25年光阴如白驹过隙。采访老蔡时,正值2009年春节。窗外,时有鞭炮声响起。

记者问:“这爆竹声和当年的枪声像吗?”

老蔡答:“战场上,没听到枪声前,先听到子弹从耳边飞过的呼啸。”

记者无语。临别,老蔡对记者说:“我的一位同学,就留在八里河东山了。如果你采访时经过,一定替我去看看那位同学,给他洒些酒。他叫王伟,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第574号墓碑。”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