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韦森
作者介绍:韦森,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多年,现为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所长。本文为韦森教授2014年2月27日在纽约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英文讲演稿的翻译整理
首先感谢欧林斯(StevenOrlins)先生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安排我在这里做一个简短的讲演。在以下的时间里,我仅就当下中国经济格局和长期增长前景,谈一点自己的非常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得到今天在座的各界人士和朋友的批评。
一、中国经济的前景
对中国经济现实格局和长期经济的前景,近两年在中国经济学家中间有不同观点。大家可能注意到了,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也是我个人非常尊敬的好朋友林毅夫教授上个月来纽约,在纽交所做了一场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讲演,他预计在未来10年到20年中,中国经济还能有年均8%以上的潜在增速。我个人没有林毅夫教授那样乐观。我的判断是,中国经济增速目前正在下移,这是一个改变不了的自然趋势。首先我要在这里说明,这里绝不是在唱衰中国经济,因为,在未来十几年,即使中国经济增速下移到5-7%的增长率,从历史上来看,仍然是个很高的增长速度。
我之所以自2012年以来在国内外一些财经媒体上讲出这样一个判断,很重要一条是受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影响。在1930年出版的《货币论》中,凯恩斯曾提醒经济史学家注意一个明显的结论是:“各国利润的膨胀时期和萎缩时期与国家的兴盛时期和衰败时期异常地相符。”凯恩斯这里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判断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在高速增长与繁荣时期,与这个国家各行各业的企业利润率或言资本的回报率密切相关。如果这个国家的各行各业都在赚钱,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在高速增长时期;反过来看,如果所有的企业都不怎么赚钱了,大家都感到赚钱难了,资本边际收益率在普遍下降,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速就在往下走,高速增长时期就结束。我觉得这是观察中国经济走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
首先我们看一下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情况(见图1和图2)。
图1,1952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
图1非常简单,就是把中国国家统计局出版最新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上所公布的每年的GDP总量描绘在一张图上。这张非常简单的图,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计划经济是没有效率的,是一个不可行(infeasible)的经济体制;只有市场经济,才是人类社会迄今所能发现的唯一有效率、有较快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体制。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从1952年到1978年这二十七、八年中,中国经济总量几乎没有多少增长,趴在那里没动。人类社会20世纪的历史,中国的当代历史,已经用铁的事实和用基本数据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从图1中,我们也可以直观地看出,只是到1978年之后,三次市场化改革,孕育了三次高速经济增长,即1979年之后的农村土地承包制改革,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中国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以及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迅速加入全球化的世界分工体系。正是有了这三次市场化改革,才有了中国经济的三次经济高速增长,才有了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快速起飞。图1实际上也告诉我们,《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肯定在未来中国要深化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这一大方向应该说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的。
1978年后中国经济的三次大的改革,带来三次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从图2中国经济的实际年增长率非常清楚地表现出来。
图2,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
根据中国经济这些年的实际增长率,中国中金公司的经济学家们用HP滤波法,计算出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见图3。
图3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图3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三次市场化改革,导致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的三次上行。但是自2007年之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经开始下降了。现在也许有朋友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肯定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道路,提出了深化市场化改革的60条决定,这是否会意味着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还会再往上拉?目前看来好像不是这样。最近我和我的学生陈达飞用较长时段的数据粗略估算的了一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发现尽管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仍在一个高位,但是却在2007年之后已经折头向下了,这与中金公司的彭文生和黄海洲等经济学家用HP滤波法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的估算是一致的。除中金公司的经济学家外,许多研究机构的研究均发现,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下降。这实际上意味着,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还想继续超过8%以上的高速增长可能已经不现实了。
二、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分析
实际上,中国经济已连续十几个季度在下行。尽管2013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呈现了加快复苏的势头、欧盟国家和日本的经济已经开始见底回升,但金砖5国的经济都在往下行。我觉得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是一个自然趋势。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也可从3个表层现象来看:
(1)外贸出口。
有学者认为,未来的外贸出口因为全球经济向好而会走好。2014年中国的外贸出口会不会好?从各种数据来看,2014年中国的外贸出口应该还在上行。但是也要看到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目前面临着4个方面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中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近些年来不断升高,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东欧国家和俄罗斯的平均劳动力成本了。第二、中国企业的税收负担相当重,尤其是企业的所得税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第三、人民币升值。第四、企业融资成本相当高,例如,目前在中国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年利率10%以下根本从银行拿不到贷款。这几个因素决定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中国制造的产品的竞争力正在全球范围内正在下降。
2013年,我曾到了欧洲、英国和美国,发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超市、高档商品店里中国制造的商品开始减少,一些原来在中国生产的名牌产品如Ecco和Clark的鞋子,新秀丽的宝箱,HugoBoss的西装,现在开始在东南亚、中东欧国家甚至德国生产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凤凰网对我做了一个访谈,在这个访谈中,我谈了这几年我一直讲的一个观点:目前中国政府的最好宏观经济刺激措施应该是减税。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国政府所定的调子是“稳定税负”,减税目前还没有成为习李政府的一个宏观经济政策选项。目前正在中国各地推行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税制改革,但许多企业税负并没有减少,有的反而增加了。中国的流转税在世界上来说很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加上中国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当高。所以,即使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有复苏,中国的外贸出口在2014年乃至未来数年可能也不会有很大的增加,至少不能像前几年那样每年有百分之二十几或两位数的增加了。再说,目前中国的单月出口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了,出口体量已经很大了。这就像一个跳高运动员已经跳到了两米以上,再往上提高已经很难了。如果外贸出口订单没有大增的话,在目前中国制造业内部各行各业均产能普遍过剩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还会保持下降的趋势。这就导致第二表层现象:中国未来的投资率也会自然下降。
(2)国内投资。中国的国内投资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和政府所推动的基础设施投资。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唯有房地产投资、政府所推动的基础设施投资还在上升,但是自2014年开始,国内投资——无论是基础设施投资还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尤其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都折头向下,最起码未来中国的投资不可能像2008~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那样超高速增长了。
(3)消费。尽管中国居民家庭的消费还在上升,但是近几年以来增速却一直在往下走。故从经济的投资、消费和出口数据看,中国经济确实在下行。
但以上这三个方面都是表层现象。从深层问题看,无论是中国的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这些年的利润增长率下降都是一个趋势。许多研究都表明,中国五百强企业的利润率,还没有美国、澳大利亚高,甚至还没有经济增速为负的荷兰的大企业的利润率高。这说明中国五百强企业虽然很大,但并不是很赚钱。另外企业的负债率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尽管中国企业负债占GDP的比重目前大约为120%左右,与其他国家相比不算太高,但问题是中国企业的债务与税前收入比太高,高达3.5。而按照经济学家的通常估计,如果超过2,企业还债就有很大挑战。故我估计,未来中国经济若出现什么问题,可能不是先出现在大家比较担心的地方政府负债上,而很有可能会出现在企业负债上。
讲到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目前在中国国内有有3派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几年中国经济在下行,当经济增长从靠投资转向靠消费的时候,当从实体部门的经济增长转向服务部门增长时,经济增速就会下行;第二种观点认为,到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快吃完了,所以经济会下行;第三种观点是我另外一些经济学家最近这两年所提出的,认为现在已到了现有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上这一轮工业化的中后期,其外在表现是各行各业都产能过剩。工业化的减速,作为工业化结果的城镇化进程也会放慢,因而经济增长速度也会慢慢降下来。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速下降的情况
最近,林毅夫教授等一些经济学家还一直在讲,在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可能8%的潜在增速。他们做出这样一个判断,是基于下面这样一种推理:目前,中国GDP人均6150美元与美国的差距,正好相当于1953年日本与美国的差距,1962年台湾与美国的差距,1968年韩国与美国的差距。当这些国家和地区跟美国的GDP比例有这么大的差距时,之后都有20年以上8%的经济增速。在林毅夫教授去年在我们复旦的一场公开演讲的现场评论中,我说这样判断可能过于乐观了。我认为,从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来看,已经不像是1953年的日本了,而是像处在1973年日本的经济发展阶段上了因为,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已经完成了现有科技发展水平上的一轮工业化过程。图3显示,日本经济在1953年后完成了一轮工业化之后,经济增速很明显地下了两个台阶:从1953到1973年,日本有一个年经济增长接近9%高速增长时期;1973年,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日本经济陷入的短期萧条,从1975到1990年,经济增速跌了一半,只有4.3左右%;然后到1990年以后,20多年来日本经济增速平均还不到1%。
图4日本经济增速的三个台阶
这些年,台湾经济增速也是明显的3个下降台阶,见图5。从1962年到1980年,
同样,韩国经济也经历了近20年高速增长后,一个经济突然失速下台阶的时候,大致发生在1997年(见图6)。另外,新加坡和和香港经济在经理了一段高速增长时期,也有一个GDP 增速突然经历了一个下台阶的情形。这里就不再把它们的增长轨迹画出来了。
图6,韩国经济增长的两个台阶
按照广晟财富的年轻经济学家刘海影的研究,日本经济增速下到4.5的时候,其制造业各行各业产能过剩是33%左右。碰巧,韩国经济到1996年增速突然下台阶的时候,产能过剩也碰巧是在33%左右,见图7、图8、图9
图7,日本的产能过剩和信贷比
图8,韩国的产能过剩和信贷比
图9,中国的产能过剩与信贷占比
现在,按照中国工信部的估计,中国各行各业的产能过剩也差不多是33%左右。这些综合迹象都表明,中国经济增速可能面临下一个台阶的时候了,要想再保持8%以上的超高速增长,已经不现实了。但是再说一遍,我在这里决不是唱衰中国经济。因为,即使中国经济下降一点到5%~7%的区间,在人类历史上乃至在当代历史上仍然是个很高的速度。
四、能否靠投资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是不是未来仍靠大规模投资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对此学界有争议。2012年,我国GDP约52万亿元,再建项目总额约70万亿元,其中新建项目与GDP的比例已高达60%。实际上这说明目前中国经济仍然是靠高投资率来维持着7%以上的增长。整个2013年,中国的投资又在膨胀,这两个数字又在提高。我算了一下,2009年到2012年这4年间,中国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达110.64万亿元。这么大的投资规模,还怎么再加码?按照奥地利学派米塞斯和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当投资高速增长时期,经济会高速增长,但是当经济繁荣时期的不当投资和过度投资大规模发生之后,当要收回投资、要清算的时候,大萧条就来了。投资没有回报,或投资回报率偿还不了银行贷款时,问题就来了。为了保持中国经济8%的增速,我们已经付出了多高的成本。投资增加这么多,2012年,中国的资本投入产出比竟到了3.03,见图10。另外,中国的投资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所推动的。这实际上把中国经济的风险全压在了中国的金融也特别是银行业上。当大部分企业和政府所推动的投资项目的收益还不了银行贷款时,经济就可能会出大问题。
图10:中国的投资与GDP
综合上述情形,我认为:第一,经过35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各行各业产能基本过剩的情况下,已到了增速下台阶的时候了。观察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和香港已经走过的经济发展过程,我们发现不是在经历了一段经济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速慢慢地下行,而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降下来。第二,中国目前仍靠高投资推动经济增长。政府决策层应该看到不能再依靠高投资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了,如果这样的话,最终会把中国经济推向大萧条。
另外也要指出的是,2013年下半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内部出现了新年伊始,PMI持续走低、发电量回落、工业品价格与产量双双下滑等,一季度GDP可能已经接近政府增长目标下限。最近以来,在国际上又出现唱衰中国的观点泛起,认为中国经济会出现突然崩溃。对于这一点,我个人觉得,从整体上来看,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正在下移,但是在短时期中国经济还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尽管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到8%之下,但仍然是在惯性高速增长的后期。我的判断是,中国经济短期还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判断,我觉得目前中国经济目前至少还有三个“保险杠”:
1,目前各项储蓄超过106万亿元,加上中国经常项目仍然是顺差,这说明中国经济在整体上是储蓄大于投资,在如此储蓄大于投资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不大像美国在2007~2008年那样会出现严重的次贷危机。
2.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81万亿美元,有预计到2014年会超过4万亿美元。这无疑又给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多了一道保险杠。
3,感谢周小川和中国央行,随着这几年外汇储备的增加,基础货币和央行的资产大幅度增加。为了控制基础货币的正投放,中国央行的商业银行法准金率仍然保持高达20.5%的高位。商业银行法准金被保持在一个这么高的位置上,确实有很多弊端,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问题,其中主要是货币市场供给一直很近,故利率尤其是影子银行的利率很高,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很高,但实际上也替所有商业银行扣押下来超过20万亿元备付金。有这样一笔超过20万亿元的商业银行法准金扣押在央行账户上,即使一些企业像无锡的尚德集团那样破产和被清算了,中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破产倒闭的风险还不大。
就此看来,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正在下移,但是短期中国经济还不会出大问题。问题是,要看到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行的自然趋势,不要在盲目靠更大规模的政府所推动的投资来维持已不可持续的超高速增长了。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经济增速下行的自然趋势而人为再考扩大政府推动的投资来“保增长”,这样最终会把中国经济推向大萧条。
表1,世界发达一些国家近代以来的经济增长
从20世纪著名的荷兰经济史学家麦迪森(Angus Maddison)所给出的表1中,我们发现,自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只有在20世纪50到70年代世界的一些发达国家才有一个高速增长时期,且大约只有20年左右,经济增速也大约只有4%到6%,只有日本是个例外。
自1978年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有一个连续30多年超过9%以上的高速增长时期了。尽管这其中有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经济低度发展、人均GDP 只有250美元左右因而有个市场化之后的追赶因素在其中。尽管如此,中国经济毕竟连续高速增长超过30年了。现在,恐怕连一个孩童也不会相信中国经济能有一个连续超过50年的超过8%的经济超高速增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