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工匠精神”亟待提高工人待遇
打造制造强国、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如何培养技术工人、培育工匠精神?如何改变“年轻人不爱进工厂”的现状?出身山东制造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们对这个话题很关心。
职业培训亟待立法
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许振超代表,当了40多年工人。“为什么很多东西设计得很好,就是做不出来?缺技术过硬的工人!”他说,技术工人是培养出来的,工匠精神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土壤。我国工业搞了这么多年,但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来规范职业培训,很可惜。
“很多工业强国都有职业培训法,而我国没有,相关条款散落在劳动法、职业教育法里头,很散。”他说,“这就造成了企业和劳动者个体都缺乏培训的积极性——企业怕花钱,工人觉得耽误挣钱。”
怎么办!“赶快立法!一旦立法,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权利义务就明确了,国家的投入明确了,企业培训、个人接受培训就是义务了,你必须执行。不执行,那就是违法。”他说。
他建议,工人职级的问题也应该用法律规范,就像《公务员法》一样。这样,工人就有了上升的通道,薪酬的确定也有了标尺。现在,同样的技师,薪酬不一,在有的行业一个月能挣5000元,而有的行业只能挣2000元。
激励机制一年促成8万个改进
山东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电火花小组组长王钦峰代表,只有初中文化,却通过不断自学,在21岁时成功研发出了全球首创的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
豪迈2002年才进入轮胎模具领域,现已成为同行业冠军,国际市场占有率25%,固特异、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几乎所有的国际大牌轮胎都是他们的用户。轮胎跑起来不能跳、不能有噪声,一条花纹都不能有偏差,靠的就是模具的精益求精。而豪迈的“精”,靠的不是外脑,而是自己培养起来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怎样让一线工人迸发出追求卓越的热情?王钦峰代表说,在豪迈,发现问题就有奖励,解决问题更有奖励,创新失败不追究。去年,全公司1.2万名员工,提出了11万个问题,年底一盘算,80%-90%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公司获得了8万多个改进。“提案奖”加“创新改善奖”,去年,豪迈发了300万元奖金,但这些改进,却创造了7000万元的价值。
豪迈还有一个大招:股权激励。王钦峰2000年掏2万元入股,现在已经身价不菲。目前,豪迈全公司1.2万名员工,有1400人持股。职工中有“千万富翁”十来个,“百万富翁”几十个。每两年,公司从全体职工中评选一次新股东,给予2500元至2万元不等的认购权。评选的标准主要是业务过硬、精益求精,与“工匠精神”的内涵非常相似。
“要有员工成长提升的激励机制,大国工匠才能不断涌现。”王钦峰说。
山东三箭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油漆粉刷工陈雪萍代表认为,除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也很重要。在济南,主管部门经常搞行业的技术比武,工人参加很踊跃,拿了奖,奖状都贴在公司的墙上。她认为,应给工人多一点这样的平台。
待遇提高才能破解“招人难”
“现在,制约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就是‘人’。”山东临清三和纺织集团董事长宛秋生代表注意到,身边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生产线工人以40岁以上的为主,很多“85后”、“90后”年轻人“宁去超市挣两千,不到工厂挣四千”。
“即便是引进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先进了,用工少了,仍然离不开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宛秋生举例,比如某工序按行业惯例用料1公斤,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知道用半公斤就行,效果还好于1公斤的。这就又省料,又减少污染。自动化生产线要维护、要改进,也需要人。
“苦点累点,工人不怕。关键是要干得愉快。”许振超代表认为,年轻人不愿进厂,根本原因是现在工人普遍待遇不高,社会上轻视、歧视普通劳动者的陈旧观念还占有相当大的市场。经济地位不高,社会地位也高不上去。
“工人待遇应该大幅提高。要让人们相信,劳动光荣,劳动创造财富。”他说。
他注意到一个好消息,今年2月6日,正月初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现在,《方案》还没正式出台。“我估计文件出来之后,会对工人的待遇、工人的培训、工人的社会地位,都要带来一些新的变化。我和全国的工人都很期待。”许振超说。
曹县诚辉皮毛经贸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车间主任沙元菊代表调研注意到,现在,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与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的差距较大,“双轨制”还是没有改革到位,影响了企业的吸引力。她建议,要加快改革,减少收入差距,提高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