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中国频道 » 正文

只有产业互联网才能救中国【农业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05  来源:中国新闻艺术传媒网
核心提示:引读: 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线上企业开始走向线下,真正开始动传统产业的奶酪。 我们过去所认识的互联网,是消费者主
引读:
    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线上企业开始走向线下,真正开始动传统产业的奶酪。


    我们过去所认识的互联网,是消费者主导的。中国互联网发展二十几年,绝大多数时间都处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也叫商业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代表人物,如网易丁磊、搜狐张朝阳等。但后来这批人成了“先烈”,接下来手掌风云的的换成了马云等人。

    这个时代,我称之为“挟消费者以令诸侯”的时代,拥有了消费者,就拥有了一切,就可以反逼、压榨生产厂商。在这个时代,传统产业格局纷纷被颠;电商进,生产者退,电商有需求,生产者就满足。客观来说,这个时代的主导者是电商,而生产者处于被动地位,节节败退。

    这个时代,国内互联网的基本格局已定,阿里、百度、腾讯等巨头的产业格局也已基本形成,这种情况下,谁想再搞个腾讯或阿里出来,应该是没什么可能了。

    但现在风云再次变幻,互联网主导权开始向生产者转移。这个正在到来的时代,我们称为产业互联网时代。

    这个时代的基本态势,是阿里、百度这类线上企业积极走向线下,而同时传统企业努力走向线上,形成了一种线上线下企业迎头对拼的新态势。

    互联网企业做大之后,他们便不再满足于当一个电商,而开始向传统产业渗透。如百度,从娱乐到存储到贷款、理财、信用卡,样样插一脚,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搜索网站了;阿里,也是医疗、旅游、教育、游戏……一个个地连续渗透,最近还进入了农业领域。

 


    互联网企业之所以热衷于走向线下,另一个原因也是这些电商自身的发展遇到了问题,光靠线上解决不了。最近我去腾讯调研,他们告诉我,互联网企业过去只有“上半身”,主要在线上“务虚”,现在发现,这样解决不了产品的技术创新问题,解决不了产品的质量问题,解决不了把三流产品变成一流产品的问题,尤其是在农业领域,解决不了食品安全的问题。他们认为自己的“下半身”在传统产业。所以,大型的电商企业,现在基本都在通过资本的力量,努力收购传统企业。

    所谓互联网+,大致就两种模式,一是电商加传统产业,一是传统企业+互联网。

    拥有互联网思维、深耕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互联网不容易,但线上企业往线下走,也不容易。收购好收购,但收完以后怎么管理?阿里它们都在这方面遇到了问题。

    根据电商巨头们的产业版图设计,很可能某一天某家电商就会突然开始做饲料,但我认为,如果它们真干这个,是干不了的。现在的传统产业大多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历史,背后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的沉淀不是那么容易被营销模式创新所代替的,电商一时半会是搞不定的。

    与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很艰难一样,电商们做惯了互联网,突然去做传统产业,其实也很难。互联网企业习惯了过去的互联网思维,一旦试图真正与传统产业融合时,它们就会发现,传统产业有着独特的管理体系、独特的技术和经验要求,都是它们搞不定的。传统产业的问题,最终都会归到技术和管理上,规范化、标准化、模块化,这些都是传统产业几百年发展下来所塑就的天然意识和积淀,而互联网企业的互联网思维在这方面会失灵,这是他们现在最痛苦的问题。

    总之,电商下线,并非简单收购一下传统企业就能达成的。

    过去互联网是电商主导,下一步的互联网是生产者主导。这个判断,不是我的个人臆测,而是IBM的研究结果。

    IBM研究院最近推出的报告中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未来将是以生产为导向;其真正的主导者,将是传统产业的生产者,而不是电商企业。过去电商主导的互联网是虚实结合,以虚带实,而根据IBM的研究,未来产业互联网是以实为主导的实虚融合。相比之下,以实带虚会更有力量。当你有了产业的基础,再加上互联网精神,你的功底会支撑你跑得更远。

    下一步,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也许就是华为、格力这类有深厚传统产业积累的企业。它们在传统产业所积累的客户关系,只要一链接,就是互联网的种子。当然,如果阿里、腾讯它们把传统产业搞定了,能够实现深耕,也可能成功。只是,光靠营销模式创新是走不远的,最终还是要回归产品、技术与服务。

    总结起来,未来谁能够在拥有互联网基因的同时,深耕于传统产业,谁就是真正的赢家。

 

 

    只有产业互联网才能救中国农业产业

    对于中国农业来说,过去互联网简单加的思维,解决不了产品品质不稳定,技术创新含量不足、附加值低,不安全、不环保,信誉与信用缺失等中国农牧业产品的基本问题。只有产业互联网才能真正打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用承诺关系,重构农牧业企业商业模式,提升农牧业企业内部运营效能与农牧产品附加值,真正回归客户价值,形成为社会提供安全、环保、可追溯的优质产品的跨界农牧业产业新生态。在此潮流下,产业的驱动要素,真正回归到了人才、技术、品牌、管理等资源上来。

    这里说的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不同,泛指以生产者为用户、以生产活动为应用场景的互联网应用。体现互联网对各产业的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改造与交融,形成以互联互通为平台的新产业生态。

    过去的商业互联网时代,只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而正在到来的工业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一定是物联网、大数据,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都要相互认识,死数据要变成活数据。在这个时代进行互联网化转型,对于农业企业来说真的意味着脱胎换骨,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很刺激的过程。这真的需要勇气。

 


    构建产业生态圈

    产业互联网要求传统产业用互联网思维去改造企业的管理、经营、流程、经营逻辑,真正使自己的经营逻辑互联网化、平台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传统产业突破过去的封闭边界,走向开放、跨界融合,构建产业生态圈。

    中国农业企业不能再简单沿用过去的农牧业价值链思维,而要跨界思维、开放合作。农牧行业需要超越行业界线,重新定义行业与企业。农业企业要从经营产品调整到人才、品牌、客户、咨询等全方位经营和服务;企业应当全力营造的,不再是单一产业链,而是纵横交织的产业生态圈;企业不再是单一的生产制造商,而应该是综合服务商。

    基于消费者的组织与流程变革,驱动管理模式创新;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重构经营逻辑,优化内部运营与管理……在这方面,海尔基于互联网的组织流程变革经验,对农牧业企业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

    创新模式正渗透农企

   农业企业不能再简单沿用过去农业行业的产业链思维或“一条龙”思维。事实上,现在这个行业内做“一条龙”已被证明是错的,业内大家所熟知的某些代表企业,现在已经很被动。

    其次,现在农业企业,一打算做大做强,就想到要去做C(Customer)。其实做C是很痛苦的,还是要先把B(Business)做好,至少也要先做大C,千万别一步做到小C上去,否则一方面投入大,另一方面老百姓还不信任你,最后就死定了。

   说到捷径,对于农业企业来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捷径,倒是有些好玩的商业模式值得大家去注意。

    “商而优则金”,做金融服务,是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走的路子。例如房地产业里的链家,现在你去链家买房卖房,他们不收你中介费,只要求你的交易资金从他的平台上走。目前在他们平台上走的资金规模已达3600亿。我跟链家老总聊,他说,按照现在的做法,所有房屋交易、贷款资金都从他的平台上流过,下一步这个资金流的规模将能做到3万亿。他说,他要的就是这个资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其它的中介服务什么的就统统免费。可以想象,当他真的做成3万亿规模资金的流动平台时,他就是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

    这种模式与我们农业企业过去的做法不同,我们过去的想法都是直接从中赚钱,但在这个时代,资金规模本身被视为更大的价值所在。如果一家企业的账上有3600亿资金在流动的时候,它玩什么不行?它完全有能力由一个金融平台转向收购实业。这种模式向我们呈现的,其实就是建立一种供应链的金融思维。

 


    人力资本是新时代农企的突破口

    过去我们的企业比较重视节约物料成本,但中国的企业最大的浪费其实是人的浪费,人的潜力的浪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也在于此。

    这个时代,是人力资本与客户价值优先的时代,人力资本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客户价值取决于人力价值贡献’;企业的竞争力体现为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力,体现于知识创新与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这个时代,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共创共享企业价值,资本与劳动相互雇佣,人力资本甚至会拥有超越货币资本的经营决策权和话语权。这个时代,三类资本家齐肩并立:人力资本家、知识资本家与货币资本家。

    在这个背景下,人才供应链将成为企业级核心业务流程。

    首先,选人变得比培养人更重要。传统企业既要打造人才供应链,找到最聪明的人,又要构筑人才被挖角的防火墙。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的企业家与领军经营人才及技术研发人才是最稀缺的人才,企业如何搜索并识别最聪明、最能干的、最有兴趣的人是一大挑战。人力资源需要构建全球人才供应链,为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为此,企业招募部门的专家化是趋势,与此同时,需要构筑人才被挖角的防火墙,防止出现前院招人、后院走人的状况。可以采用的手段包括给予期权,建立共同投资基金,开发人才流动趋势模型,确立同业竞止、互不挖角协议等等。

    挑战还来自于互联网专业人才与传统产业人才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目前的情况是,互联网人才往往不懂传统产业,而传统企业的文化习惯往往与互联网产业不同,例如不允许试错、不太尊重个性、怕烧钱等,因此,当互联网人才“空降”到传统产业,往往出现矛盾冲突,互联网人才在传统企业中的“存活率”和企业忠诚度目前是个问题。

    因此,一场文化变革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可能是必需的,它们必须整合优化互联网人才的生存土壤,建立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同时,传统产业的企业家与高管团队必须注重新领导力发展,实现自我超越。

    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人,企业家的自我超越与新农牧人才,是中国农牧企业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