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群高中生调查发现:老人空巢感情寂寞

   2017-03-09 1050
核心提示:来源:中国江苏网南京一群高二学生关注老人心理健康。他们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家庭结构和二十年前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家族聚集的

来源:中国江苏网  

南京一群高二学生关注老人心理健康。他们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家庭结构和二十年前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家族聚集的“树冠状”模式不存在了,现在家庭大都是“流苏状”结构,而且“爱是向下流淌的”。造成大批老人空巢、感情寂寞。为此,他们倡议:周末,家长不要光围着孩子转,要多带孩子去看望父母。

养老院来了一群特殊客人

3月5日上午,位于云南路西桥的银杏树老年服务中心、湖南路街道养老院来了20多位特殊的客人,他们不仅带了水果和食物,还带上了围棋、跳棋、扑克、七巧板和游戏棒等十多种益智玩具,和院里的老人们开展了别开生面的联欢会。原来他们是南京三中国际部高二年级的学生陈霈垚和她的小伙伴们,以及部分家长。

记者采访了活动发起人陈霈垚同学,她说自己关注“养老”这个话题是缘于去年参加的《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活动,大赛的宗旨是“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世界,改变自己的未来。”陈霈垚选择了“老年心理”的研究方向,组队申请课题,最终确定的课题是“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南京老人们的心理与情感需求探究”。

“爱向下流淌”,多数老人被冷落

通过走访调查,陈霈垚最大的感触就是以往家族聚集的“树冠状”模式不存在了,现在家庭大都是“流苏状”结构,中国多数老人内心还不能接受这种现状。一个家庭中,“爱是向下流淌的”,老人把全部的爱给了子女,二三十年后,已经为人父母的子女们又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倾注在下一代身上,忽视了对长辈的关怀。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娃娃”成了统帅、成了“最高领导”,而头发更白、腰背更低、内心也更脆弱、整天以儿孙为圆心生活的老人们却失去了“至尊”的家庭地位。这种司空见惯的错位现象好像已经被大家习惯了。

陈霈垚的研究团队发现,孩子是撬动小家庭、大社会的“杠杆”,要走出这样的怪圈,需要从孩子入手。从小让他们了解到大自然中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现象,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钱诗贵专用
    加关注0
  • 左书奇人 资深媒体人 国家一级书法家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