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苏 » 正文

新华日报发表辛苏署名文章:身入更需心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13
核心提示:来自:江苏新闻在基层调研,有时会听到干部群众反映:现在上级机关下来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少了;有的机关门好进、脸好看

来自:江苏新闻


在基层调研,有时会听到干部群众反映:现在上级机关下来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少了;有的机关门好进、脸好看了,事却仍然难办。如果党员干部对老百姓在想什么、企业在盼什么心中没有底,又怎么能够团结带领群众一块干?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需要不断创新载体和工作机制。在全省开展大走访行动,目的就是要在新形势下把密切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氛围搞得更加浓烈,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各方面工作落实。

脱离群众,往往是从空间上的距离开始的。鞋上不沾泥、身上不沾尘,越忙可能离现实越远,再忙群众也不一定领情。老百姓最不满的是有了问题没人理会,最困难的是反映困难都很困难。很多时候,坐在办公室想想都是困难,到基层看看全是办法。党员干部到群众中走动走动,交朋友认亲戚,哪怕只是聊聊天,老百姓的心也是温暖的。

党代会、人代会期间,老百姓主要看我们讲了什么,会后就要看我们做了什么,几年后会评价我们做成了什么。开展大走访必须瞄准既定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不要回避群众的批评甚至责难,不要期望都是笑脸相迎。如果我们工作没有做到位,难道还不许老百姓说几句刺耳的话?要弄清楚哪些是一家一户的个性问题,哪些是共性问题;哪些是因为基础条件限制形成的区域性问题,哪些是涉及到面上的全省性问题;哪些是一时的阶段性问题,哪些是涉及长远的趋势性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把我们的决策部署一项一项落实到位。

开展大走访作为一种创新工作载体,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需要防止形式主义。有的同志只是出个场、露个脸,后面的工作由村(社区)干部来办,这种走访蜻蜓点水、敷衍了事,增加了基层的负担。有的地方建立了走访台账资料,花了不少精力,但台账不能只是工作的痕迹或者“功劳簿”,要更多考虑把有效信息汇集起来,用“数据金矿”找出普遍性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方向。还有的同志到了老百姓家里,简单地穿堂过屋,不打招呼就用手机到处拍照,显示自己实地走访过,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也是对群众的极不尊重。如果没有真正设身处地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即使人在身边了也于事无补,可能还会招来群众冷眼、白眼,最终失去人心。

大走访,最忌一窝蜂、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最怕大而化之、华而不实,必须讲究身心两入、抓铁有痕。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力量源泉在人民,大走访既是寻根之旅,也是党员干部的修炼之道。我们的许多工作,不能满足于做了,而且要做好、做到位,大走访既是解决新问题,也是推动工作再落实。全省有各类党组织27万多个、党员500多万名,大家动起来,像种子一样到基层群众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事业就能开辟新的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