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苏 » 正文

院士数全国第一 “院士经济”成江苏创新发展强引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16
核心提示:来源:新华日报“近期,我们在引江济淮、长江黄金水道治理、南京港水工材料关键技术试验等国家重大工程中,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来源:新华日报


“近期,我们在引江济淮、长江黄金水道治理、南京港水工材料关键技术试验等国家重大工程中,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谈及利用科技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如是说。

眼下,在江苏的两院院士总数已达97人,排名位居全国省份第一。作为科研创新“国家队”,院士们是各领域科技发展的开拓者、领航人,同时,愈来愈多的院士将深厚的学术素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推“创新江苏”更上一层楼。

院士董事长创新创业“挑大梁”

“现在,一听南瑞继保来了,老牌跨国巨头公司都会让几分。”就在不久前,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世界首台500千伏高压直流断路器,为我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像这样的成就,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南瑞继保董事长沈国荣来说,只是前行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沈国荣带领20多名技术人员创建南瑞继保,公司销售额10多年间增长100多倍,进入电力保护控制行业世界前五强,产品广泛应用于电网主网架、三峡输变电、西电东送、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和大型火电、水电、核电等国家重点工程。沈国荣说:“公司能以如此速度发展,秘诀就是让所有的科研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打破国外垄断并取代外国产品。”

他的研究成果在工程应用中创造多项第一:第一次将国产外加剂应用到我国的核电工程;解决了三峡大坝三期工程500万立方米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问题,至今未发现一条结构性裂缝,被称为“世界建坝史上的奇迹”;世界最大的斜拉桥——苏通大桥应用其研究成果,解决了306米高的超高索塔一次性泵送混凝土施工的技术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昌文,在2002年带领省建科院全体职工完成改制,从事业体制的“避风港”里迅速走出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风击浪。如今,企业已成为拥有11个子公司,年产值超过30亿元,集科研开发、技术服务、新材料研发及生产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国内建设系统规模最大的省级科研开发机构。

神奇“膜”技术废水变纯水

制浆废水是造纸工业成分最复杂的废水,处理难度极大。日本王子公司在南通投资100多亿元建设的制浆造纸项目,每天排放制浆废水4万吨,原计划是排入大海,但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排海工程难以顺利实施。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领衔的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危接命,研发出“全球首套制浆造纸废水零排放成套工艺”,使制浆废水被“吃干榨尽”后变成完全可回收利用的纯水、工业用盐及干泥,实现了零排放和废水的全回收。

垃圾废水转眼变饮用水,苦涩海水也能生甘露,神奇的“膜”技术已在江苏数十家企业推广应用,在水处理、钢铁、石化、环保等领域大放光彩。

将两块粘在一起的深色玻璃片放在60瓦的台灯下,打开台灯,再接通玻璃片另一头用电线连接着的小风扇,叶片马上转了起来;灯一关,风扇就停止了转动。“奥妙藏于涂在玻璃片上的纳米光催化材料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院长邹志刚笑着说,在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帮助下,光能可以转化成化学能以代替石油;还能转化为电能;也能分解有毒有害物,净化环境。

省科技厅有关人士介绍说,截至去年底,江苏共建有省企业院士工作站344家,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有效促进了规模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档发展。

协同创新引领产业向高端升级

“让院士最多的省份用好院士。”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教授顾晓松的观点和心愿。他以江苏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在去年、今年两次提交建议,希望实施江苏院士协同创新工程,由江苏省院士领衔,联合国内院士、国际大师协作创新,瞄准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产业化。

“在苏两院院士的研究领域,基本覆盖全省重点产业发展相关的所有学科领域。”顾晓松认为,江苏完全有条件进行院士协同创新工程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激发院士高端人才创新活力,推进基础研究向应用创新转化,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江苏推进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大有可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欧阳平凯建议,江苏是全国领先的石化大省,调整能源结构,实施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是我省石化行业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应抓紧制订和实施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省工业经济、交通运输、国防科技和人民生活改善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江苏人口稠密,城镇化率高,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城市水安全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部分城市河湖治理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张建云说,面对现状,要重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宜居水环境,必须遵循城市水系统循环规律,按照水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系统推进城市水系综合治理。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