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石英财经网3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消费者不仅必须警惕假食品,还要提防有关食品的假新闻 “怎么会有人相信紫菜是塑料做的?”2月17日,长期经营紫菜生意的企业家曾华清的一名客户在微信上发给他一段视频,其中有人似乎在印有其公司名称的紫菜包内发现一片黑色的薄“塑料”。在打消了客户的顾虑后,他就没再把该视频当回事。到第二天,这段被他斥为“无聊”的视频已演化为20种不同版本并在微博上被观看200多万次。曾华清说他公司所在的晋江——占全中国紫菜产量的70%,紫菜批发价格应声下跌50%以上。该视频只是众多有关食品的假新闻之一,这些谣言在中国像病毒般疯传。
多起食品污染事件和假食品的频繁曝光,已使中国民众对国产食品安全的担忧根深蒂固。但如今,一些曝光本身被证明是假的,这为消费者和生产商营造出一种更加不确定的氛围。研究人员说,中国互联网上每年都在传播许多类似谣言——已成为传播最广泛且最难控制的假新闻之一。研究显示,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在微信上被大量阅读的2175条谣言中,15%以上与食品、健康有关,仅次于与政治、社会及经济相关的谣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1月份表示,有关“小龙虾浑身是虫”的谣言在微信上传播量高达5400多万。去年被广泛传播的其他谣言还有“无籽葡萄是用避孕药培育的”“吃樱桃感染H7N9病毒”等。
中国农业部等机构已设立食品辟谣联盟。但专家说,自毒奶粉事件以来,民众的信任未见增进。中国的食品生产商已意识到须打造更多与客户交流的渠道。曾华清说,“这次打击令我们认识到向公众传播知识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提振信心。”(作者艾克·黄,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