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报告:有韧性的中国如何面对全球权力的诱惑?

   2017-03-30 环球网31730
核心提示: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3月27日文章,原题:有韧性的中国面对诱惑西方经济学者们常预测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随着近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各

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3月27日文章,原题:有韧性的中国面对诱惑  西方经济学者们常预测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随着近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数据均大大好于外界的预期,这也再一次证明了西方的视角忽略了中国国情——一种有“韧性”的制度高度稳定。正是这种稳定或许也给了中国战略界对于中国在世界的新角色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笔者认为,中国应该抑制住全球力量投射的诱惑,将更多关注投向国内的发展战略。

随着美国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国内,中国决策者似乎开始考虑全球领导地位的剧变可能带来的机遇。笔者也一再被问及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化的可能性——中国在多边论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领导作用、泛区域投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新的机构(中国为主导的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都强化了这种印象。仿佛中国正准备填充美国留下的空缺似的。

在历史上,全球领导地位和经济力量的转变往往是缓慢的而非突变。都说中国人善于以史为鉴,但笔者认为他们对当前形势的看法与历史经验显然有些不同,他们或许认为:特朗普这个大搅局者改变了长期以来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的规则,目前或许是抓住全球权力控制权的好机会。

诚然,什么都是可能的——特别是在一个不确定性是唯一确定的世界里。但中国必须铭记另一个历史教训。美国耶鲁大学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长期以来的一种观点认为,大国兴衰无一例外发生于“地缘战略过度扩张”之际——当一个国家的全球力量投射受累于其国内经济基本面的虚弱时。自古以来,全球领导地位均以国内力量为后盾,而中国在适应其经济“新常态”过程中,仍要走一条再平衡和结构调整的漫长之路。

虽然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其实经历了显著转变。所谓的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GDP占比已从2007年的47%降至2016年的40%,而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从43%增至近52%。这等幅度的结构性转变堪称了不起,这也体现了中国在再平衡道路上进展迅速。但中国的经济转型中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提高(一些行业产能过剩)。而这一切把我们带回到今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所提的问题:中国近期的韧性和美国向内转向的双重因素似乎为中国带来了诱人的机遇。但中国应抵制全球力量投射的诱惑,专注于执行其国内的发展战略。(作者斯蒂芬·罗奇,陈俊安译)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qqzyw9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