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7日讯 南京市建委近日拟定了一项治水计划,要在3年内完成全市雨污分流,项目名称为“雨污分流攻坚”。时隔3年,南京再次力推雨污分流,意图从根本上改变城市水生态环境。
回顾
调查粗战线长
城市饱受干扰
雨污分流,城市治水中一项很普通的基础性技术工程,但在南京却引起过很多纷争:支持者坚持认为这是城市必须实施的地下工程、良心工程,质疑者认为对城市交通和百姓生活干扰太大,不具可行性。
2010年-2013年,南京以“一河(金川河)-湖(玄武湖)”为重点拉开雨污分流改造大幕。“那时希望很短时间内把主城区228平方公里全部分流改造,一蹴而就。”南京老城环境指挥部一位当年分管技术的负责人回忆说,可是在开发强度高、交通很饱和的老城挖路开槽、梳理管网,难度太大。“小区开膛破肚,一搞几十天”“白天出门塞车,晚上睡觉了也不消停”……市民抱怨连连。工程负责人后来跟政协委员通报时也坦诚:想得美好,对困难估计不足,摸底调查不够扎实,战线拉得太长,让市民生活饱受干扰。
由于点多面广扰动太大,加之青奥会召开,南京大规模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中断,零星改造更名“排水达标区建设”。“但即便是当初质疑雨污分流可行性的人,对‘一河一湖’的整治成果也是认可的。”南京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竺兴宏说,玄武湖上游的紫金山沟,改造前又脏又臭、苍蝇乱飞,居民窗户都不敢开,现在稳定在四类水,截断了玄武湖的污水源;城北护城河过去像一条“黑龙”窜入长江,现在不黑臭了,河边还整出绿地游园、亲水步道,每天散步休闲的市民很多,成为鼓北和中央门商务区的风景带。
选择
治标又治本
雨污分流性价比高
根据住建部和环保部等部委共同制定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南京作为省会城市2017年要消除黑臭水体。南京各区自我加压,今年排出了109条黑臭河整治,排空河水清运底泥,查堵排口修复管道,安置浮岛生态治水……但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委专家认为,这些措施多管齐下是必要的,但如果不能截污纳管、分流污水,治水只能是“治标”而不是“治本”,因为一场大雨,就可以把变清的河“打回原形”。
南京市建委建设处副处长董文量介绍,目前南京排水体制是“截留合流制+雨污分流”,但主体是截留合流,雨水污水合用一根管道,流到河边时通过截留沟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这样的体制不下雨污水可以应收尽收,但是下雨或汛期时截留沟就盛不下了,污水混合雨水冲下河道,造成这边水体脏臭,那边污水厂浓度太低,经济效益比差。
探索
调查在先谋定后动
聚民心吸民智
“综合评判,雨污分流是性价比较高的治水模式,适合于南京的水系和现状。”秦淮区水务局局长卢杰介绍,老城南多的是河厅河房,截留沟没有拓宽空间,老城也不可能再挖共同沟,重启分流改造是现实选择,问题是要如何组织实施,把好事办好。
吸取上一轮雨污分流工程的教训,秦淮区确立“规划引领、群众参与、精细施工”12字方针,于2016年下半年在月牙湖、内秦淮流域率先启动雨污分流改造。“磨刀不误砍柴工,摸清家底很重要。”负责月牙湖片区水环境整治的南京御河环境工程公司负责人戴军介绍,前一轮工程中他们曾在新街口片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由于任务重时间紧,未予充分调查仓促上马,到处破路招致一片抱怨。而这次施工前花了两个月摸底调查,从河道排水口上溯,早晚用水高峰期间打开排水井,看哪个方向有污水、哪个小区管道错接了,在地下管网复杂的区段,检查员还用上了内窥镜和井下机器人。居民对小区的情况更熟悉,通过召集居民议事会,哪家污水管乱接了,哪里单元化粪池下雨会满溢,施工方对情况就了如指掌。此外,“双休日、晚6点后居民休息不要施工”“阳台上洗衣机污水要有去处”“一楼要设封水井防臭”等细节也交代得清清楚楚。
有了科学组织、居民参与,秦淮区雨污分流工程顺畅多了。月牙湖63个小区,多则两个月,少的半个月,工程基本结束。像梅花山庄这些新小区,只存在雨污管错接,精确定点后“改正”就行,根本无需“大动干戈”。“事实上多数小区居民是欢迎雨污分流的。”戴军深有感触地说,许多老小区长期存在管道堵塞、化粪池漫溢、井盖破损等问题,施工中一并解决了。
科学规划、民主参与、标本兼治、精心组织,秦淮区的探索将成为南京三年雨污分流的准则。南京市建委负责人介绍说,南京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施全市211平方公里、4200多个片区的雨污分流,改造中规划引领、连片整治,通过居民议事会和市民监督员制度凝聚民心、吸收民智,力争把雨污分流建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顾巍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