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黑龙江日报记者宋晨曦
去年,玉米价格机制改革全面实施,全省大部玉米种植者步入“阵痛期”。又到一年备春耕时节,农民急于卖存粮变现,但市场价格低迷,多地存在“卖粮难”现象。然而,“那边风雨这边晴”。由于价补分离、市场定价等因素给玉米精深加工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在收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肩负起了消化龙江粮、保障农民收入的社会责任。
近日,记者来到玉米精深加工企业——位于肇东的黑龙江成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看到陆陆续续送粮货车有序进场,一阵阵粮食发酵的醇香味,弥散在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的厂区。
家住35公里以外的安达市羊草乡农民宫财拉来了今天送的第二车玉米,他说:“我每年都往这送粮,这服务好、检验设备先进,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0.02~0.03元/斤。我们当地很多农户都委托我帮忙送粮,不知不觉我就成经纪人了。”
黄灿灿的玉米粒从传送带滚滚滑下来,记者随机抓起一把,基本没有杂质,宫财说:“这个企业的产品要出口国外的,所以对收购玉米质量要求很高,每年好玉米我们都优先送到这来,收粮价格也高啊,这车玉米售价0.615元/斤。
生产总经理王成波介绍,成福是我省第一家氨基酸出口企业,出口到越南、巴基斯坦、美国、法国、德国、乌克兰、澳大利亚等80多个国家。国家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政策出台后,粮食收购和产品销售价格能与国际价格一样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充分释放精深加工能力。2016年,全年加工转化玉米35万吨,生产各类产品21万吨,销售额8亿元,其中出口销售额5513万美元。
在成福的加工车间,一座座大型机械24小时不间断运转着,王成波说:“以前粮食收购价格高、我们产品成本也高,就怕市场销路不好。现在成本降低,逐渐改进产品质量,所以订单很多,每天不停地生产都怕不能按时发货呢。现在只要农民粮食符合标准,我们应收尽收。”
(据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