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甘肃 » 正文

全球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文化馨香飘陇原 甘肃省近五年文化发展成就掠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13  来源:每日甘肃网
核心提示:文化馨香飘陇原——我省近五年文化发展成就掠影本报记者 李满福过去的五年,文化给甘肃带来了荣光,外界因文化而对甘肃有了更多

文化馨香飘陇原

——我省近五年文化发展成就掠影

本报记者 李满福

过去的五年,文化给甘肃带来了荣光,外界因文化而对甘肃有了更多了解。

根植于这一方文化沃土,五年来,我省持续推进带有普惠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注重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摸索文化产业发展路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搭建国家级文化战略平台

2013年1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获得国务院批复,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的总体布局,全省上下树立一盘棋思想,从“祖业”“事业”“产业”三方面唱响了建设序曲。

自此,甘肃的文化进程中,又多了“历史再现”“乡村舞台”“文化集市”等几个新名词。

昔日丝绸之路,穿越甘肃全境。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文脉从没有间断过,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正在延续着这条文脉。

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我省立足自身优势和敦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策划提出了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设想,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并于2015年11月13日获得批复。甘肃举全省之力,用了不到10个月时间,在丝路明珠——敦煌,以文化的名义,与世界完成了一次“约会”。

首届敦煌文博会,答卷喜人:23个国家的文化部长和代表出席部长圆桌会议,通过的《敦煌宣言》是首届文博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并举办19场中外文化部长双边会见会谈;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余件精品文物和现代艺术作品,通过33个专题展览,向世界进行了全景式集中展示。

首届敦煌文博会收获甚丰,甘肃人如今正在将其打造成永不落幕的文化盛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所的多与少,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二五”期间,我省共建设公共图书馆103个、文化馆103个、美术馆4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28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344个,全省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金昌市完成了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16年10月,张掖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同时,经过协调,为我省58个贫困县市区全部配备了流动图书车,解决了边远地区群众读书难的问题。

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农村依然是主战场。 经过资源整合后的“乡村舞台”建设,应运而生。

2013年11月,我省启动实施了“乡村舞台”建设惠民工程。“乡村舞台”,不仅仅只是个“舞台”,在这里,老百姓跳舞有广场,表演有戏台,阅读有书籍,健身有场地,创业有平台。

经过三年来的试点和推广建设,我省共投资31亿元,累计完成14580个“乡村舞台”建设任务,距离实现全省全覆盖目标,指日可待。

小舞台,大平台。各地的实践证明,“乡村舞台”已成为我省农民文化生活的乐园。

艺术创作遗产保护扎实推进

甘肃是个出戏的地方,以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为代表的文艺精品,已经成为外界认知甘肃的标志之一。而今,甘肃文艺界在艺术创作上继续开拓创新,创作出了一批批有历史厚重感和思想感染力的精品力作。

这些年的甘肃舞台上,新排上演剧目数量达138部,话剧《天下第一桥》、陇剧《西狭长歌》、歌剧《貂蝉》等一批新创剧目,经过不断打磨,最终走上了全国舞台艺术的领奖台,开启了全国、全省巡演的序幕。

艺术家们并不是一味“吃老本”,国际版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修排任务,并在首届敦煌文博会上“飘洒花雨”。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大型主题乐舞《敦煌韵》,在老版本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剧本结构、音乐舞美等,都有了较大变化,创新后的版本,更能赢得观众的掌声。

由省委宣传部、八一电影制片厂等联合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淬火成钢》,于2016年12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观众反响强烈。

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上,目前全省“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总数达490个,市州、县区国有博物馆实现了全覆盖。每年都有新的非遗项目进入国家或省级代表性名录,一批批非遗传承人从民间逐渐走到前台。

文化产业发展“弯道超车”

近五年,是我省文化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抓好文化产业当作现代服务业的“首位工程”来部署。

在“一带一路”战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以及敦煌文博会等的大背景下,甘肃发展文化产业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这一过程中,各地都有“大手笔”,比如嘉峪关市引进深圳华强集团投资22亿元建设的方特欢乐世界,开园不到10个月就实现收入1.7亿元,带动当地旅游人数同比增长34.2%。浙江长城影视集团在敦煌、兰州新区、武威、白银分别投资30亿元、30亿元、35亿元、50亿元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项目落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甘南夏河创意文化产业园、临夏砖雕文化产业基地、陇南文县氐羌和白马藏族文化旅游园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或进入建设收尾期,或已开门迎客。

在去年第12届深圳文博会上,我省签约合同额617亿元,较上年翻了近一番。

富有甘肃特色的“文化集市”,开启了农民新的致富渠道。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在起步,敦煌研究院和省博物馆被确定为全国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

目前,我省文化产业连续增长的势头依然不减,增速不降,“弯道超车”的趋势愈加明显。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