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黑龙江 » 正文

全球报道:维护国门生物安全 建设美丽生态龙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13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核心提示: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居峰今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门生物安全是国家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居峰

今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门生物安全是国家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安全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黑龙江省是我国沿边大省,农、林、牧业经济规模大,动植物种类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严守国门安全,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关系民生福祉,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参与,更是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维护国门生物安全是建设美丽生态龙江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黑龙江素有“大油田、大耕地、大森林、大草原、大江河”的美誉,造就了壮美的自然生态,拥有野生动物476种,有许多都是本省乃至全国十分珍贵的野生动物,高等植物约210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达1000余种,是世界珍稀生物核心区域之一。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山水相连,边境线长约2981公里,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远东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随着多双边贸易的日益繁荣,外来生物入侵风险逐年加大,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我国已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十二五”期间,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在国门口岸共截获危险性有害生物29万次,其中黑龙江检验检疫局截获危险性有害生物达20858种次。这些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国门,可能将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破坏和损失。因此,维护国门生物安全,全面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是建设美丽生态龙江的重要保障。

维护国门生物安全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是国门生物安全的职能主体,加强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监管、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是其工作的核心任务。站在“十三五”的历史新起点上,黑龙江省迎来了新一轮开发开放战略机遇期,在“一带一路”、特殊监管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下,入境货物通关模式发生重大改变,境外动植物及其产品可直接进入内陆,加之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方兴未艾,违规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呈现隐蔽化和分散化趋势,这些情况使国门生物安全把关广度和难度迅速扩大。

国门生物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全社会公民和组织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防范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政府相关部门需紧密合作,形成联防共治格局,坚决制止危害国家生态安全行为。广泛开展国门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国门生物安全“十进”活动,积极营造维护国门生物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旅检、邮检口岸携带禁止进境物和传播动植物疫情行为,形成对违法行为的持续高压态势;强化部门联动,开展跨地域、跨企业、跨部门的联合执法,形成共同抵御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执法屏障等有效措施,形成全社会、多方面共同维护国门生物安全合力。

构筑检验检疫绿色防控体系维护国门生物安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总体安排。其中,对加强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维护国门生物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为适应黑龙江省外贸优进优出的发展趋势,黑龙江检验检疫部门落实质检总局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认真履职,着力建立黑龙江国门生物安全防控屏障。

一是强化风险管理。根据主要贸易国家复杂的动植物疫情形势,结合口岸历年有害生物截获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检疫处理措施,组织开展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准入风险分析,提出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有害生物传入风险。

二是探索立体防御。建立外来有害生物及疫病疫情防控机制、疫情监测、应急处置、横向和跨境合作等立体防御网络,努力达到“以防为主、御疫于外”的目的。

三是完善监管体系。在边境口岸、集装箱内陆港以及国际机场,施行全申报、风险分类管理、过程监控等制度,对入境旅客携带物实施“货物申报+现场查验+X光机辅助查验”模式,丰富查验手段,最大范围消除疫情监管的盲区,提高检出能力。

四是夯实口岸执法把关基础。完善加强口岸旅邮检基础设施、查验设备和检疫处理设备,通过口岸动植检规范化建设,推动建成2个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9个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强化防控保障能力,构筑检验检疫绿色防控体系,维护国门生物安全,共建生态美丽家园。(据黑龙江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