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天壇獎」評委會主席由丹麥國寶級導演比利·奧古斯特擔任。 他曾摘得兩次戛納金棕櫚獎、一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享譽世界影壇。
其餘6位「大咖」評委分別是中國香港導演張婉婷、義大利製作人保羅·德爾·布洛科、中國演員蔣雯麗、羅馬尼亞導演拉杜·裘德、美國導演羅伯·明可夫以及法國演員讓·雷諾。
15日,這七位中外知名影人組團亮相,分享自己的評片標準。 作為評委會主席,比利·奧古斯特坦言,此前他曾在世界各地很多電影節擔任過評委一角,他認為本次是他參加過品質最高的評委會之一。
對於如何選出最佳影片,奧古斯特表示自己沒有一個特定標準,只想保持開放心態,不抱任何偏見,恢復孩童的狀態去觀影,「好的影片會讓人們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而我會從心出發來決定」。
與奧古斯特一樣,張婉婷也希望選出最打動人心的影片。 但她也提到,做出選擇有時非常困難,「因為我的心感動了好幾次」。 在這種情況下,她可能還會考慮電影的敘事方式、拍攝手法、演員的表演等多重元素,以此來綜合評判。
保羅·德爾·布洛科提到,好的電影需要有情懷,可以走進人們的心靈,「有意義的電影在經過很久之後再回顧時也會存在它的價值」。
對於看到好電影后的第一反應,羅伯·明可夫用一個字「哇(wow)」來形容,他希望能看到讓他發出這個驚歎聲的影片。
與其他評委不同,讓·雷諾提到,他在看到入圍影片之前沒有任何期待,只想進入評審室直接感受每一部影片,然後跟隨自己的內心作出選擇。
那麼,如果評委們有不同的心之所向,要如何抉擇? 作為主席的奧古斯特表示,評委之間發生分歧是難免的,一般會採取投票後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來決定,但如果票數接近的話,他也希望評委會內部能和諧地商討出結果。
本屆「天壇獎」共收到來自59個國家和地區的424部影片報名參評,其中境外影片(含港澳臺)274部、境內影片150部。 經過層層篩選,最終有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15部影片入圍「天壇獎」,其中境外影片13部,境內影片2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