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创客”增添创新活力
本报记者刘兴元 通讯员侯宪印 李宁
金川集团公司镍冶炼厂在生产一线开辟“党员创客”活动阵地,分别以优秀党员柴国梁、白桦、刘伟等名字命名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职工创新工作室”。这些优秀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带动职工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创新工作,先后完成“镍加压氧浸-电积生产线关键设备检修装置集成创新”“减少电解镍烧板烧角”等先进操作方法及“钛铱阳极替代铅阳极研究”等几十项发明创造,为企业技术创新增添了活力。
在“柴国梁劳模创新工作室”,优秀党员柴国梁凭借自己深厚的镍电解技术功底,围绕电解槽生产运行中的难题,带领全班员工根据生产实际,总结出“强化控制、稳定条件、细化操作、稳定高位、降低温度”和“减少电解镍烧板烧角”的先进操作方法。这一操作方法被应用于生产后,使电解镍Ni9996品级率由93%提高至96%以上,电解工序电流由12800安提升至13400安,槽电压平均降低0.2伏,电解镍电能消耗大大降低,仅此一项每年可多创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柴国梁撰写的论文《浅析电积镍夹层的生产控制》发表于《世界有色金属》杂志,该技术已经被应用于生产,使电积镍的夹层基本消除。
在素有“亚洲第一炉”称号的镍闪速熔炼炉生产现场,优秀党员白桦针对闪速炉冲渣系统经常“放炮”,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状况,协助技术人员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在放渣过程中,他顶着炉渣高温的辐射和烟气的熏呛,仔细观察“放炮”前后征兆,发现了引起渣“放炮”的三个主要原因。对此,他和技术人员一起先后改进了热渣溜槽小头、冲渣喷嘴和冲渣溜槽结构,将离心式水泵更换为渣浆泵。同时,他还在实践操作中反复摸索,找出了水量、水温、水压和渣量的关系,重新编制了操作规程。最终,使“放炮”事故得到彻底解决。针对炉前溜槽在低镍锍品位低、温度高、压力大时容易造成跑铜等安全事故的状况,白桦向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师傅请教,和同事们经过多次反复实验,采用铝碳砖砌筑,使溜槽寿命大幅提高,日常维护修补量大幅减少,不仅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节约了原材料,同时也满足了闪速炉高负荷生产的安全需求。
第九届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金昌市“十大工匠”得主铁根全,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他发明的“润滑油取用装置”“自制往复泵管道缓冲装置”“PVC管道粘接装置”“联轴器拆除安装装置”“离心萃取器机封拆除装置”“加压釜机械密封拆卸装置”等4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日常检修工作,年可节约备件、检修费用340余万元,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获得国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