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4月19日,记者来到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这里是澜沧江源区。昂赛乡70%的辖区面积是高山草场和山间林地。据有关部门调查,昂赛乡的林地面积超过两万公顷,千年树龄的柏树在这里并不鲜见,这些草场和林地成为了野生动植物的乐园。昂赛乡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杂多点地梅、杂多棕草鹛等野生动植物是杂多的独有物种。
澜沧江源头的野生动物王国
雪豹是昂赛乡野生动物资源中的颜值担当。几年前,一家来自北京的野生动物调查机构,在昂赛乡安装了近60台红外线摄像仪,仅在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在查永格扎一个地点捕捉到了雪豹、岩羊、棕熊、藏狐等多种野生动物。昂赛大峡谷两侧的山梁上林木茂密、层峦叠嶂,不时能看到诸如岩羊、蓝马鸡等野生动物来到沟底的澜沧江喝水。
野生动物的保有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价值的重要指标,可以说,昂赛乡是整个杂多县乃至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最良好、生物多样性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位于昂赛大峡谷沟口的年都村是昂赛乡政府所在地。2016年6月,村民索俄在年都村附近发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雪豹,并将这只雪豹圈养20多天后放归山林,成为了我国救助雪豹的第一成功案例。
年都村的垃圾分类
年都村一共有505户3300名村民。整洁的村容村貌是这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带给每一个初来者最强烈的感受。在这里,几乎每户人家的家门口都摆放着体量硕大的垃圾桶,村道上看不到一根草棍。这一切都是杂多县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成效。
垃圾分类是几年前杂多县推行的一项生态民生工程。全县七乡一镇的垃圾被分成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等多个种类,被分别打包运到县城集中清理。
仅年都村一天被集中清理的垃圾就有10吨。每年5月20日至7月1日的虫草采挖季,牧民们都会自觉地将草场上的垃圾带回村,交到村里的垃圾收集点集中清理。村民昂拉说,那时每天从年都村拉到县城的垃圾就有50辆农用车。乱扔垃圾的现象曾严重危害了澜沧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如今这一现象已经得到了根本改观。
昂赛乡乡党委书记扎西东周说:“在昂赛乡,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老百姓的一种自觉行为。”
生态管护制度让老百姓受益
年都村的垃圾清理员的另一个身份就是生态管护员。生态管护员制度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建立起的一项特殊举措。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说:“保护国家公园生态安全的主要力量是人民群众。”
年都村二社77岁的俄地老人与年仅7岁的孙女相依为命,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俄地老人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去年6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推行了生态管护员制度,在政府的安排下,俄地成为了一名生态管护员。每个月俄地老人都会领到1800元的工资,生活有了保障。
扎西东周说,将管护员制度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让昂赛乡的村民受益良多。
生态管护员的主要任务是草场巡护、防火防盗、宣传生态保护,经过简单培训后,大部分村民都能胜任,为了保障民生,杂多县将生态管护员的岗位全部留给了贫困户。
昂赛乡一共有313户贫困户,去年经过三批培训后,已有468名贫困村民成为了生态管护员。
年都村村民乐尕有7个孩子,生活困难,当上生态管护员后,他有了固定的收入,加上挖虫草的钱,如今也过上了“锅里有肋巴、碗里有糌粑、茶里有酥油”的日子。
补偿机制保护村民生态积极性
这几年,在政府和当地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昂赛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野生动物多了,新的矛盾也多了,每年昂赛乡都会发生野生动物伤害家畜的事件。
为了保护村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今年1月,昂赛乡针对这一情况,率先制定出了一套补偿机制。
“村民家的每头牛一年缴纳3元保险金,再加上社会捐助和政府筹措,村民们每损失一头牛,就可以获得500元的补偿。”扎西东周说,“这项举措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首次实施。”
年都村是这项举措的试点。补偿资金的管理使用权在村委会,通过村民次丁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这笔资金的使用情况。
年都村村委会设有资金管理使用委员会,委员会下设三个审核小组,审核小组由5名村民组成,次丁就是审核小组的成员之一。村民家的牲畜如果因为野生动物的袭击造成损失,在经过照相取证、实地调查、审核验证后就能得到补偿。如果村民保护牲畜措施得当,当年未发生牲畜被野生动物袭击的现象,也能获得相应补偿。
补偿机制促进了村民的环保积极性,今年年都村有8000头牦牛参加了保险。
扎西东周为村民算了一笔账。昂赛乡平均每户村民每个月能获得1000多元的生态补偿与300元的林地补偿,如果家里有一名生态管护员,每个月的固定收入将近3000元,再加上挖虫草的收入,“收入不比你们城里人差。”扎西东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