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山东 » 正文

全球报道:山大教授留德23年后带技术团队回国,重入中国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25  来源:鲁网
核心提示:张友明不单自己回国,还把他研究团队里的六七个中国人也带回了中国,甚至成功说服了一名优秀的德国学者到山东大学任教。“不光是
张友明不单自己回国,还把他研究团队里的六七个中国人也带回了中国,甚至成功说服了一名优秀的德国学者到山东大学任教。

“不光是我,我们这个年龄层次的人总还是有种家国情怀,总还是想为国家做点事情!”

张友明告诉澎湃新闻,他研发的有关生物医药技术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可是在国内用的还很少,所以就想带回国内,也是做一点贡献。

张友明是国家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4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是德国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 首创者之一,随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和德累斯顿技术大学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

2013年7月,张友明回国到山东大学任教,距离他1990年去德国已经整整23年。

张友明不单自己回国,还把他研究团队里的六七个中国人也带回了中国,甚至成功说服了一名优秀的德国学者到山东大学任教。

现在,他正在努力做一件事:重新加入中国国籍、放弃德国国籍。目前,像张友明这样已经加入欧美国籍却主动放弃的人并不多。他想明白了:既然已经归国效力了,就不要两头牵挂,将来是要叶落归根的。

归国时不仅带回技术,还带回团队

“我本身是做技术的,我们发明的这个技术在国外用的很多,但是在国内用的很少,我想,这个技术在生物医药的产品产业链中能够起一些作用,所以还是应该在国内有所发展。”问及回国的原因,张友明对澎湃新闻如是说。

“倒不是为了收入,在外面收入要高很多,就是想在国内能做点事。”

不仅自己回国发展,而且张友明将他在德国时团队里的中国人,基本都带回他在山东大学所在的团队。

因为把团队主力都带回国了,所以张友明回来后,很快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回国第一年,他就在《自然杂志》的子刊物《自然纳米材料》在上面发表了文章,影响因子超过34。

“因为这个技术在我手上,他们知道回国后发展应该不错。”张友明表示,这不是唯一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手下研究团队的人,和他一样都有家国情怀,“想要回国做点事”。

同时,张友明和他的团队也很感激他们回国后的发展平台,“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大家也都能发挥自己作用。”

张友明说,他还特别感谢他的团队,回国之后帮他承担了很多科研工作。

以身说法,为山大引进一位德国学者

“有一个说法叫做一流人才引进一流人才。”张友明说他回国后,看到比较欣赏的科研人员,就会劝他们回国,“我就是以身说法,告诉他们我在国内的现状,我很高兴能为国家引进人才做一点贡献。”

不仅如此,张友明还为山东大学引进了一名很出色的德国学者,张友明说这个德国人以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所长,他是法国派过来的德国专家,四年任期满了之后,经过张友明劝说和引荐,他最终选择了到山东大学工作。

“他的老家就是我在德国回国前的那个城市,经过我劝说,然后选择了到中国工作。”

带一个团队回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张友明说,在山东大学,虽然海归的中国学者有很多,但是能够真正把团队也带回国的专家并不是很多,张友明直言,这需要把团队建设得非常好。

“中国发展很快,快得出于意料,很多西方人不知道中国发展得那么快,中国科研的体系,已经不比西方的差了,这是一个因素。”

“家国情怀还是有的,如果没有家国情怀的人是没必要回来,因为他在国外可能过得很舒服。”张友明说,他在德国上班每天朝九晚五,回到中国后,每天从早上八点开始工作,可能一直要做到晚上十二点,“没有点情怀的人,可能真的不容易做到这一点。”

正加快办理恢复国籍的手续

张友明去德国的时候26岁,这么多年,他认同的一直是中国文化,从没有变过。

现在他正在努力做一件事:重新加入中国国籍、放弃德国国籍。张友明说,一开始是他夫人的建议,“既然已经决定回国发展,落叶归根了,那么拥有德国国籍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归国后,作为一个拥有外国国籍的中国人,在中国生活也遇到过一些现实上的麻烦。张友明举例:买火车票不能网购,必须到售票窗口买;在中国的银行只能办借记卡,不能办信用卡;出差很多宾馆没法住,只能住涉外宾馆。

还有一个原因,张友明想在学术上有进一步成就后,准备去申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而申报中科院院士必须拥有中国国籍。

谈起当年加入德国籍的初衷,张友明说并没有复杂的原因,“当时在一个德国公司,因为业务的原因要到处跑(出差),拿着中国护照去其他国家很不方便。”

“现在既然已经回到中国发展了,我也就没有再想着回德国去养老。”

张友明说,山东大学也有一些拿到了国外的国籍或者永久居住权、现在回国任教的学者。“要放弃外国籍想要恢复中国籍的,(目前)还就是我一个。”

“加入中国籍其实不容易。” 张友明说,因为他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人才,有些有利条件,现在恢复国籍的手续正加快办理。

目前,国内有关部门已经批准了他恢复中国国籍的申请,但是还需要德国方面出具一个文件,证明他放弃德国国籍,“德国那边有点卡我,我不止是学者,而且在德国做出了一定的成果。不过估计在一两年之内可以办的下来。”

女儿们曾独自在德国上学

张友明与夫人回国后,最担忧的是尚留在德国读书的两个女儿。

2013年张友明回国。一年之后,他的夫人也回国了,与张友明一起承担科研工作。张友明的夫人和张友明在厦门大学的时候就是同班同学,后来成了张友明的学妹,也取得了海德堡大学的博士学位。

当时他的小女儿只有16岁,在德国上中学,大女儿也在当地上大学。

“大的带着小的,就这么坚持了一两年。” 因为不放心,张友明每个季度都回去德国看看她们,两个女儿的生活、学习都是比较艰苦的。

他非常感谢家人,尤其是孩子们的支持,“如果孩子们没有足够强的独立能力的话,我也没法集中精力在国内发展。”

2016年,张友明小女儿高中毕业后和姐姐一起申请了间隔年,到中国陪父母,现在在山东大学里学中文。

“她们的第一语言是德语,中文我一直逼着她们学,现在,她们的中文也很好,听不出是在外国长大的孩子。”

张友明说,他和他的家人从来没有为回国的选择后悔过。谈及未来,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当下,他相信即便在国内大学,他一样能够取得重要的成就和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