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安徽 » 正文

全球报道:共享骑行 期待更多“路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26  来源:中安在线
核心提示:车多路窄骑行不易随着黄橙绿蓝各色共享单车遍布大街小巷,拿起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解锁出发,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选择。 “有些地

车多路窄骑行不易

随着黄橙绿蓝各色共享单车遍布大街小巷,拿起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解锁出发,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选择。 “有些地方公交到不了,打车不划算,走路又嫌远,用共享单车就很方便。 ”在合肥市经开区一家企业上班的陈君,就是看中了共享单车“使用方便、随借随还”的特点,一个多月前下载了一款App并交付押金加入“骑行族”。

可没过多久,陈君就感受到了骑行不易。 “路况复杂,自行车道断断续续,不仅经常被机动车占用,还要随时提防突然打开的车门。 ”他告诉记者,虽然大多数路段都划出了非机动车道,但实际上供骑行的空间并不多,“有时候无路可走,就只能去走机动车道。 ”

与城市街头激增的共享单车相比,多年来城市自行车道却一再被压缩变窄,大量共享单车不得不和车速较快的各类电瓶车并行、甚至不时受到机动车“骚扰”。这种情况成为“骑行族”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4月21日上午,记者扫码解锁了一辆共享单车进行了骑行体验。在合肥市宿松路的望江路至黄山路路段,记者发现,单向三车道中,最右边车道划成停车位,停满了机动车,剩余的两个车道均为机动车道。想要骑行,要么和电瓶车一起挤在中间的机动车道上,要么只能上人行道。沿着太湖路从西往东,记者发现道路两旁都划有停车位,但慢车道却是“时宽时窄、时有时无”。有些路段的非机动车道几乎和人行道连接在一起,高峰点行人较多时只能下车推行。

在合肥市宁国路罍街附近,有一个专门的摩拜单车停车点,不时有市民从这里租车骑行,但这里的骑行环境同样不容乐观。非机动车道上一字排开几乎停满了私家车,宽约两米的非机动车道仅剩大约半米的空间供骑车人通行。在一些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未设置护栏的路段,骑行者为绕过停在路边的私家车,稍不注意便会骑到机动车道上,与快速行驶的机动车近距离接触,甚至被身后高速驶来的机动车“逼停”。

路权缺失危及安全

今年1月,ofo小黄车来到合肥街头;此后,骑呗、摩拜以及酷奇单车迅速跟进投入市场,形成4家共享单车竞争的局面。根据各家企业公布的数据显示,未来在合肥地区将有超20万辆共享单车。不断增加的共享单车数量,让城市重新迎来“自行车时代”,也引发了人们对出行路权重新分配的关注。

“机动车保有量暴涨,机动车道越来越宽,非机动车道越来越窄,有些路段干脆把非机动车‘赶’到人行道上去。”在省人大代表完颜旭辉看来,与机动车的畅行无阻相比,自行车在城市里几乎无路权可言。

作为一名长期呼吁“把城市自行车道还给骑车市民”的人大代表,完颜旭辉曾在合肥市区对一些城市道路做过实地测量:车水马龙的环城东路长江路至寿春路段,留下的自行车道仅有90厘米宽;大通路的一环路至铜陵路段,留下的自行车道仅35厘米宽;来安路的长江东大街至大通路段,自行车道全部被划为机动车停车位,已经没有自行车道。 “自行车的车把宽度为60厘米左右,当自行车道的宽度无法满足骑行条件时,只能被迫驶入机动车道,安全隐患极大。 ”完颜旭辉表示。

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完成的《关于合肥市民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政府应建立合理的规划及监督机制”成为第一条关于共享单车运营管理的建议。有受访者认为,一段时间以来,城市规划较注重机动车道的建设、管理,对非机动车行驶的慢行车道重视不够,“骑车人与机动车刮蹭、相撞等事故,与城市自行车路权缺失确实有关系。 ”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很多骑行者人因“无路可走”不得不将自行车骑入机动车道、人行道,而当前方重新出现方便骑行的自行车道时,却只有一部分骑行者选择“回归”,另一部分人则放任自己继续行驶在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上,人们对此也是“见怪不怪”。合肥市黄山路科技馆至潜山路路段的非机动车道路面平整,由于是非高峰时段,这里通行车辆不多,且仅有几辆机动车占道停放,这种情况下,仍不乏有骑行者闯入机动车道。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骑行现象无疑会带来交通安全隐患。

构建立体慢行系统

目前,合肥市累计建设自行车道超过1500公里,但其与单车骑行需求相比仍有差距。给自行车以“路权”,让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成为受访者的共识。

“为鼓励广大市民绿色出行,应该真正把城市自行车道还给骑行的市民。 ”完颜旭辉建议,对于有绿化带或护栏分隔的自行车道,尽量不要划设机动车停车位;如确有必要划设,应有专人管理,引导机动车有序进出,停放到位,最大限度地为骑车市民提供便利。对于无绿化带或护栏分隔的自行车道,一律取缔已划设的机动车停车位,把自行车道完全还给骑行人,保障骑车市民的出行安全。

“城市发展应该为自行车预留空间,完善慢行系统。 ”省人大代表屈凤丽建议建立“慢行系统”试点,强力在合肥、芜湖等城市推行建立立体慢行车道,辟出专门的自行车道,在天桥、人行道、台阶等处,加坡加引导道,打造城市微循环。

在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所开展的“关于合肥市民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政府部门可把共享单车的运营纳入城市管理、交通管理规划,将其接入城市公共交通网;在道路设施建设、交通空间与路权分配等方面进行合理设置,通过在重点区域铺设自行车专用干道、规划公共停车场所等措施,为市民营造良好的骑行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合肥市慢行系统完善工程实施方案》出台。根据这一方案,合肥将用3年时间,重点消除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不连续现象,改变机动车违章占用慢行空间的状况,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慢行系统,打造“安全、连续、舒适、便捷”的慢行环境。

据了解,从今年开始,合肥市将开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至2019年拟建成2300个网点,投放8万辆自行车。其中,对于未设置非机动车道的道路,将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减少机动车道数量、规范路边临时停车及少量拆迁等措施,增设独立的非机动车道;对于独立的非机动车道采用绿化隔离,同时采取与公交站点一体化设计;将非机动车道设于公交站台外侧,避免公交车停靠对直行非机动车的干扰。

原标题:共享骑行 期待更多“路权”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