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前,38岁的孕妇突患胃出血,如果没有血源,母女可能危在旦夕。尽管当时体质较弱,可生死关头,18岁的他仍然献出130cc鲜血后悄然离开。近半个世纪来,昔日的棒小伙子已经满头白发,几乎都把这件事情忘记。他哪里知道,当年那个孕妇平安生下女儿后,始终没有忘记献血的救命之恩。
如今,已是86岁高龄的她经多方探寻,终于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尽管身体不好,需要儿女的搀扶,可即便如此,老人也要亲自登门谢恩。当双手握紧恩人双手的瞬间,耄耋之年的老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66岁的孙宝祥家住葫芦岛市绥中县大王庙镇孤山子村,夫妻勤劳善良,两个女儿在外地生活。孙宝祥想不到,48年前的一次意外献血竟然被受助者在心中铭记了近半个世纪,直到对方找上门来,孙宝祥的妻子和亲属等才知道这救人背后的故事。
前天上午,孙宝祥家来了几个陌生人,年长的八十多岁,稍小的也有四十多岁。一位六旬男子得知是孙宝祥家后,搀扶着身后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走到孙宝祥跟前说:“我是带着儿女来报恩感谢的,可找到了,你让我想得好苦!” 说完这句话,再看老太太声音哽咽,眼睛湿润了。
由于根本不认识老太太,正当孙宝祥满脸狐疑时,一旁自称是老太太儿子的男子凑上前说:“48年前我妈胃出血,是您献的血救了两个人的命!”
原来如此,这时孙宝祥脑海中仿佛又回到48年前献血救人的黑夜。
1969年冬天的一个晚上,18岁的孙宝祥被父亲带着,和在本村住的几名知青一起到附近医院准备给病人献血。
“当时我听父亲说,得病的城里人是当年3月份下乡,住在大王庙镇魏家村会皮匠活儿的老丁家。在做皮匠活儿时,我爸爸与对方认识。当时也没多想,既然是熟人献就献。经过验血我是O型,只有我和另一位知青的血型和病人相符,于是我俩给献血。当时我体质较弱献了130cc,另一人献了170cc。我献完后就回家。后来听说病人得救,她怀的孩子也没啥事,我们心里挺高兴。”孙宝祥回忆说。
当时,除了家里人知道这件事儿后,孙宝祥并没和其他人提过。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件平常小事儿他基本都快忘了。孙宝祥忘了,但获救者却没忘记。当年38岁的李桂珍正怀着小女儿,突然胃出血,坐着马车就去医院。因医院没有血源,急坏了医生和亲人。“由于刚搬到农村不久,认识的人不多,孙宝祥的父亲是我们认识的其中之一,无奈只好向他求助。”
62岁的丁世杰是李桂珍儿子,当年14岁的他牢牢记住了那难忘一幕。“我妈在马车上流了很多血非常危险,我爸找孙宝祥的父亲求助,对方二话没说赶紧叫来孙宝祥和在他家住的几名知青,一起到医院验血和输血。多亏孙宝祥和另一个好心人及时输血,我妈和我小妹妹丁世敏才平安脱险,这份人间真情我们会感恩一辈子。”
如今丁世敏已经47岁,起初根本不知道来到人世的惊险,后来听母亲和哥哥说起此事,也对献血好心人心生敬意和感激。亲人们都说丁世敏命大,她则说救命之恩永生不能忘。
李桂珍有4儿2女,1979年全家回到绥中县城居住,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找到孙宝祥的父亲。但那份感念一直搁在心间。李桂珍常对儿女说,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找到对方,哪怕当面只说一声谢谢,这个心愿也了了。
其实,李桂珍并不认识孙宝祥及其父亲,只是老伴儿认识孙宝祥的父亲,可老伴儿几年前去世,找恩人线索近乎渺茫。半年前,李桂珍的孙女嫁给大王庙镇苏九森的儿子。说来也巧,男方的家离孙宝祥的家不远。当亲家在一起聊天时,苏九森说认识孙宝祥,事后去找孙宝祥。起初孙宝祥不愿意提它。毕竟过去48年,后来经不住对方追问,孙宝祥才道出实情。“我是42年党龄的老党员,献血时虽不是党员,但做那点儿小事儿根本不值得一提,况且别人有难处伸把手更是应该的。”
诚信孝顺、懂得感恩是李桂珍家的家风,多年来,长辈一直这么教育子女。受此影响,50多岁的三儿子还每年坚持献血,其他子女也都在力所能及默默回馈社会。
李桂珍的儿媳说,这些年没有找到恩人,婆婆一直念叨,子女们也跟着着急,多年来始终在找寻。这回找到了却心愿,没啥遗憾了。如果公公健在就更好,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
李桂珍及其子女都表示,这回知道孙宝祥家门以后会经常来看望。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这种关系胜似亲人。
孙宝祥夫妻也被李桂珍及其家人的报恩行为所感动,并从心里也认下这一大家子人。“这么大岁数还记得这件小事,带全家人来感谢都让我心里热乎乎的,也深受感动。咱们两家是今生有缘,有了这次‘认亲’,以后咱们永远都是一家人。”